第五屆「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將從2024年3月16日起至4月28日,在國美館戶外展區、U-108 SPACE盛大展開,負責本屆光影藝術節的林長叡表示,台灣有站上國際四大光影藝術節的實力;國美館為慶祝325美術節,同時舉辦「2024年美術節活動─國美館藝術小旅行」,館長陳貺怡邀請民眾瀏覽不同的國美館與重磅級展覽,完成學習單者將有機會獲得藝術商店購物優惠與餐廳餐點折價等禮物。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左8)、國美館館長陳貺怡(左9)、策展人林長叡(左7)、參展藝術家合影。國美館提供
Jun ONG作品〈珊瑚〉模擬珊瑚礁石。謝平平攝影
光影藝術在近年逐漸興起,本次以「目光之外 Shadow Is The Light」為題,邀請海內外9組藝術家與團隊展出,創作類型多元,如位於國美館大門平台的《珊瑚》作者Jun ONG來自馬來西亞,他以彩虹膜(雷射膜)加上鐵絲,手工做出200多個中空球體,模擬珊瑚礁石意象。
Jun ONG為星馬之名新媒體藝術家。謝平平攝影
Jun ONG在星馬是知名藝術家,作品尺寸較大,與其畢業於建築科系有關。他曾赴中國大陸工作,但因工時過長,加上喜愛創作設計,最終放棄建築專業,改走光影設計。
此次作品《珊瑚》曾在馬來西亞誠品書店進行較小尺寸的展覽,頗受歡迎,此次則受邀在台灣光影藝術節展出。該作品靈感來自Jun ONG對潛水的喜愛,以具有偏光效果的彩虹膜模擬浪花意象,且彩虹膜不需LED即可發光,白天夜晚、晴雨皆有不同觀賞經驗。
而此次作品尺寸較大,他與負責結構的工程師經多次討論,「因我學建築,所以他們還是相信我說的。」
新媒體藝術家謝佑承。謝平平攝影
而位於國美館舊大門前、以流動燈點模擬數位影像去背的《限時動態:選取》,則是新媒體藝術家謝佑承的現地作品,他放棄國際光影藝術多以投影機描繪光影的做法,改以機器作為本體,投射他腦中的想法。
他曾從周遭生活圈中聽聞台灣早期技術不成熟,僅能使用國外機器,國外大品牌也因全球市場而能制定自有規格,「有機器才能產生影像,二者關係象徵權力、資本。我的創作脈絡是,有機器就可以有影響嗎?」
作品隱含握有話語權的創作主體與被動接收者的因果性邏輯,並以投射在斜牆上的影像呼應主體性與認知的想像,「如果我們沒有機器、沒有技術,那我會是誰?」而路人不但是實境中的觀者,也是作品投射意涵中的民眾。
該作品施工長達一週,難處在於須在軟土草坪上進行高空作業,且為斜牆,直到開幕前一天清晨才完工。
韓國藝術家盧淳天知名系列作品〈虛無之人〉,2024 台灣光影藝術節登場。謝平平攝影
歷屆光影藝術節皆有超過10萬以上人次參觀,此次也邀請韓國藝術家盧淳天、法台團隊hellobastworkshop、台灣藝術家李承亮、莊志維、李宸安、劉耀中、田子平等共同展出。
策展團隊擷果創意創辦人林長叡表示,台灣藝術能量大,每個作品都可有不同視角,因此定名為「目光之外」,而民眾觀賞路線可從國美館舊大門起始,最後以二樓平台為終點,將可看到更完整的光影藝術,但「請勿觸摸作品」。
展期間也特別規劃「國際論壇」、「5G 科技應用與展演創作工作坊」、「專家導覽」等教育推廣活動,並串聯周邊商圈,發展城市旅遊與地方探索,包括「晝夜地圖」遊程、台中大毅老爺行旅「光影藝術節」。
國美館也針對家庭觀眾、一般觀眾、銀髮族觀眾設計了半日、1日、夜間參觀行程,三大重量級藝術史主題展分別為:「匯流溯源—國美典藏臺灣早期書畫展」、「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和「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並與館內藝術商店、春水堂、秋山堂、古典玫瑰園合作各種餐飲、課程、購物優惠,只要完成學習單,即有機會獲得前述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