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4年 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再次誕生百萬首獎

睽違四年再次舉辦的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備受國際矚目。(圖:陶博館)
謝平平

由鶯歌陶瓷博物館主辦之「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因疫情之故,停辦4年,今年參賽作品也創下歷年新高。5月2日,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于玟宣布,首獎得主為佐藤雅之(Masayuki Sato,日),將可獲得100萬台幣。其次,金獎得主為權真姬(Kwon Jin Hee,韓)、銀獎為黃婧(中)、銅獎得主為Yulia Batyrova(俄)與Marat Mukhametov(俄)。

2024的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有來自5大洲、66國,共1,216件參賽作品,較上屆增加484件,突破該展自2004年以來的歷史紀錄,第一階段書面審查,共有81件作品進入決選。

陶博館館長張啟文表示,7位國際評審委員包括國際陶藝學會(IAC)主席Torbjørn Kvasbø、獲頒「臺灣陶藝獎」成就獎的陶藝家劉鎮洲、日本首座縣立專業陶藝美術館「茨城縣陶藝美術館」館長金子賢治、前國美館館長薛保瑕、知名陶藝家鄧惠芬、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Susan Beiner、韓國獨立策展人林美善等,涵蓋陶藝各相關領域。

經過二階段審查,佐藤雅之 (Masayuki Sato)作品《貝殼鳥巢 22-05(喧鬧與繁華)》脫穎而出,獲得首獎。

金獎:韓國・權真姬,《概念核心_甕》

銀獎:中國・黃婧,《回#12》

銅獎:俄羅斯・Yulia Batyrova、Marat Mukhametov,《白鳥III》

另有優選9件、評審推薦獎7件,共有20件獲獎,完整得獎名單可上陶博館官方網站http://www.ceramics.ntpc.gov.tw查詢

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邁入20週年,每2年以作品競賽、主題策展模式輪替舉辦,為全球首創,于玟表示,自「作品競賽」中可看見當代陶藝創作廣度,從「主題策展」中可探討陶瓷文化深度,經過9屆成果累積,已有超過3千人次的國內、外創作者參與,使鶯歌成為國際陶藝展覽的重要據點之一,期待陶博館能以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為藝文交流平台,與新北市美術館共同打造鶯歌藝術城,為新北市民提供可欣賞國際藝術作品的文化場域。

「2024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預計在陶博館3樓特展室展出至2025年4月6日,展覽期間將陸續推出國際講座、工作營等系列活動,由國際評審及得獎者向民眾分享藝文評論與創作示範等,有興趣的民眾可透過陶博館官網、粉專得知更詳細訊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馬總統為「識人不明」道歉 究竟該如何用人?
馬政府的政壇明日之星林益世,挾行政院祕書長名號自重,驚爆涉嫌索賄,7月2日在經過檢方12小時長時間訊問後,經法院同意收押禁見,…
愛哭的孩子找到家
母親說,我從小就愛哭! 她說,我還睡在搖籃的時期,每天晚飯過後,她總是蹲在地上一邊洗著大臉盆裡一家五口的衣服,一邊扯動繫在搖籃上的繩子,…
重逢
感情故事,好像美麗的不多;坑坑巴巴,像一點兒也不悅目的傷口。尤其隨著年紀增長,愈是老練世故,張口即是謊言、言不由衷的本領也就愈驚人。…
當金融業成為百億俱樂部的主角
每年財報出來之後,我總是習慣用電腦試算表把獲利10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列出來,看看有甚麼值得注意的事。以100億作為篩選標準,…
美全民健保制度 2014年全面啟動
台灣擁有他國稱羨的全民健保制度,反觀美國,推動全民健保卻是一路坎坷。聯邦最高法院6月28日裁定2010年國會通過的《可負擔健保法》(…
在地攝影師陳柏銓 記錄鄉土 讓年輕人回家鄉
翻開厚厚的攝影圖文書《雲林有大家》,一張張雲林鄉土照片映入眼簾。鏡頭視角穿過麥寮、台西等台灣沿海鄉鎮,六輕周圍荒涼的土壤、破舊的老厝、…
理想上司 中日觀點差異大
「我老闆沒有領導能力!」「部長根本就搞不清楚現場的狀況!」在居酒屋會聽到這一類對上司感到不滿的抱怨。但上司也是人,世上並沒有所謂完美的上司…
鱟蟲亮相 2億年前活化石
一個令所有人緊張一時的怪蟲子,出現在四川德陽廣漢市金輪鎮馬嘶村。說牠像蝌蚪,又不是蝌蚪;像魚,卻又不是魚。 這「蝦子」到底是甚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