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重量級雙特展「國美典藏臺灣早期書畫展」、「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開幕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中)、國美館館長陳貺怡(右)、「匯流溯源—國美典藏臺灣早期書畫展」策展人黃冬富(左)。國美館提供
謝平平
【發布時間:2024年5月5日】

想了解台灣美術史的民眾,請密切注意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的重量級展覽「匯流溯源─國美典藏臺灣早期書畫展」與「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此二展呈現台灣明清至1960年代之間的美術鉅作,也是國美館2018年至2023年執行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的一部分,佳作盡出。

國美館在執行「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時,陸續典藏800餘件作品,完成修復、研究策展、推廣教育、數位互動應用等項目,此同為前瞻計畫的一部分。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重建臺灣藝術史,是一棒一棒建構而成」,重建臺灣藝術史會列入前瞻計畫,亦是希望透過藝術家奮力留下的時代紀錄,讓國人回顧過去、了解自己,進而思考臺灣下一步在哪裡。

國美館館長陳貺怡表示,該展自開展以來,即受到許多好評,週日進館人數可達5,000人,代表民眾對臺灣美術史的喜愛。

其中的「匯流溯源─國美典藏臺灣早期書畫展」梳理了台灣自明清以來橫跨300年(1640-1945)的書畫發展,為近年來最完整的台灣早期書畫研究展覽。展覽分為書法、繪畫二大主題,共122位藝術家、147件作品。

策展人黃冬富表示,該展在重建臺灣美術史中,具有代表性且意義重大,若認真看展,一天不見得看得完。他強調,國美館自前身省立美術館時期,就以建構臺灣美術史為定位,目前為收藏臺灣早期書畫作品最完整的公家文化機構,「有很多重量級、甚至近一半以上作品是國美館從來沒有展出過的作品,還有一部分是在台灣沒有曝光過的作品。」

「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展覽則完整呈現2018至2023年館方執行「重建臺灣藝術史」的成果,以臺灣美術發展研究、作品修復案例、文化近用為展覽三大主軸,共展出125件作品、30餘件文獻、約100本美術史研究叢書、40部藝術家紀錄片與典藏數位互動應用網站等多元展示內容。

策展人黃詠純表示,透過書畫作品、文獻檔案、書籍、影音紀錄片等多種媒介,民眾可以看見美術史的建構,除了藝術家與作品,還有藝術家家屬、美術館、作品修復、研究者、策展人員的共同努力。

該展覽也分為二個階段展覽,首個階段重點為「臺灣美術典藏脈絡與文化傳承」與「臺灣美術作品的保存與修護」,後者呈現了國美館多年來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的作品整飭與保存維護工作成果,策展人陳達芬以200年歷史的書法作品〈草書鵝群書〉為例,作者為林朝英,歷經2年修復,呈現在民眾面前是最好的狀況,「感謝每位在幕後默默付出的修復師及工作人員。」

國美館也將配合展覽舉辦多個講座與活動,有興趣的民眾歡迎上網查詢報名。

 

「匯流溯源─國美典藏臺灣早期書畫展」

時間:即日起至2024年7月7日

「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典藏展、修復展

時間:即日起至2024年12月29日(修復展至7月28日)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馬總統為「識人不明」道歉 究竟該如何用人?
馬政府的政壇明日之星林益世,挾行政院祕書長名號自重,驚爆涉嫌索賄,7月2日在經過檢方12小時長時間訊問後,經法院同意收押禁見,…
愛哭的孩子找到家
母親說,我從小就愛哭! 她說,我還睡在搖籃的時期,每天晚飯過後,她總是蹲在地上一邊洗著大臉盆裡一家五口的衣服,一邊扯動繫在搖籃上的繩子,…
重逢
感情故事,好像美麗的不多;坑坑巴巴,像一點兒也不悅目的傷口。尤其隨著年紀增長,愈是老練世故,張口即是謊言、言不由衷的本領也就愈驚人。…
當金融業成為百億俱樂部的主角
每年財報出來之後,我總是習慣用電腦試算表把獲利10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列出來,看看有甚麼值得注意的事。以100億作為篩選標準,…
美全民健保制度 2014年全面啟動
台灣擁有他國稱羨的全民健保制度,反觀美國,推動全民健保卻是一路坎坷。聯邦最高法院6月28日裁定2010年國會通過的《可負擔健保法》(…
在地攝影師陳柏銓 記錄鄉土 讓年輕人回家鄉
翻開厚厚的攝影圖文書《雲林有大家》,一張張雲林鄉土照片映入眼簾。鏡頭視角穿過麥寮、台西等台灣沿海鄉鎮,六輕周圍荒涼的土壤、破舊的老厝、…
理想上司 中日觀點差異大
「我老闆沒有領導能力!」「部長根本就搞不清楚現場的狀況!」在居酒屋會聽到這一類對上司感到不滿的抱怨。但上司也是人,世上並沒有所謂完美的上司…
鱟蟲亮相 2億年前活化石
一個令所有人緊張一時的怪蟲子,出現在四川德陽廣漢市金輪鎮馬嘶村。說牠像蝌蚪,又不是蝌蚪;像魚,卻又不是魚。 這「蝦子」到底是甚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