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PwC Taiwan 發布《2024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報告:變革不息 重塑轉型》,綜合 1,200 份量化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臺灣企業對數位工具的掌握度提高,數位工具應用,轉往中高階移動;AI應用尚在萌芽期,使用率僅約一成。
數位轉型未來目的,轉向客戶與市場
PwC Taiwan 第四年協助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調查發布,企業進行數位轉型的目的,65.6%為提升作業效率,40.9%是有效管理庫存。
未來3年,數位轉型的目的,重點將面向客戶與市場。包括更加關注產品與服務的品質提升,與創造新商業模式。
而首要挑戰54.7%為資金壓力,擔心投資效果不如預期,工具成本過高。此外,42%認為會增加執行困難,包括組織變革,和營運模式複雜。
AI 應用萌芽階段,9成企業尋找切入點
資誠表示,調查顯示,人工智慧的採用尚未普及,僅8%企業有明確應用AI,多數聚焦於提升工作效率,包括推薦學習、利用機器學習做分析,及提升生產力,如自動化聊天機器人、自動駕駛車輛,領先企業則已利用 AI 提升客戶體驗。
仍有高達92%企業尚未使用AI,尚在探索 AI 的切入點。本調查亦指出,由於訓練 AI 模型成本高昂,多數企業傾向採用現成的大型語言模型或工具,並藉由外部專業廠商協助加速導入。
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盧志浩強調,隨著技術成熟,預期AI 將逐步滲透至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改善獲利能力。企業應聚焦痛點,設計AI基礎架構並進行員工技能培訓,以最大化AI效益。
服務業、製造業、農業,產業應針對痛點解決
本調查提供建議措施,除了服務業、製造業及農業,新增陸上運輸業、醫療保健及社工服務業。
以服務業為例,在勞動缺口下,批發零售及住宿餐飲業,重塑商業模式,提升營運效率,並加速布局提升數據可視性,透過系統整合及管理價值鏈的上中下游。
製造業在各個營運面對數位工具的導入較為平均,提升產品品質、作業效率。高數位化者更專注運用數位工具應對全球供應鏈的快速變動及管理人才,積極投入進階工具如:AI、工業4.0 解決方案、智慧機器人、物聯網技術、數位孿生等。
農業方面,面對人力高齡化及短缺、全球氣候變遷等挑戰,包含建立新的網路商業模式,整合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優化物聯網生態系統,從優化營運及穩定銷售,兩個面向來提升競爭力。
以陸上運輸業為例,由於面臨人才需求量大、用戶體驗差的痛點,陸上運輸業者正積極尋求數位工具及創新營運模式以提升以打造完整的服務生態圈。醫療保健及社工服務業,同樣面臨人力短缺困境,預期將整合多元的數位系統,朝向創新照護模式邁進為首要議題。
盧志浩表示,川普2.0 時代帶來許多不確定性,在區域化、供應鏈分散、環境變遷的大趨勢下,企業面對新的經營環境與挑戰,需要進行商業模式的重塑,透過數位轉型,支持未來不斷的改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