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愛寶島

广告排队真美味?

偶尔遇到需要大排长龙的店家,我就会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说不定又可以发现新的平民美味;忧的是怕排上半天又杠到乌龟。
偶尔遇到需要大排长龙的店家,我就会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说不定又可以发现新的平民美味;忧的是怕排上半天又杠到乌龟。
Getty Images
第30期
鲁鱼

这几年美食节目大行其道,介绍了各地的小吃美食,颇投向来嘴馋挑剔的贪吃鬼所好,也让出去玩的人们多了一项出去玩的理由。说真的在下也是这类节目的爱好者,从这些节目当中也有许多收获,只要看到美味小吃,就开始勤做小笔记,出去玩的时候,总会刻意留些胃口给这些美食。

有些美食也确实是当地口耳相传的美味,滋味好得让人想念,此类的店家或小摊也确实是名符其实的馋虫圣地,当地人气也是红不让。笔者永远相信「先问人后问路」,美味指南要问当地人,这个原则在较重传统的中南部区域,从台中、彰化、员林、云林、嘉义到台南、高雄,可信度都可以达到九成。

原本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分享美食信息无可厚非,这样店家生意昌隆也是美事。不过在美食节目或杂志推波助澜下,拿指南索骥的观光客也多了,原本生意就不错的店家变得忙不过来,原本亲切乡土的待客之道也变得淡薄了。本地人也对此抱怨连连,以前可以随到随吃的小店,现在居然都要大排长龙。有家我吃了数十年的咸水意面店,在被某位美食节目介绍后大红,从此买一碗面要等20分钟以上,老板更是忙到像陀螺,一家子都笑不出来。老顾客也只好把吃点心的时间提前,面对老板歉意的眼神跟连声歹势,也不知该说甚么。

原本不打广告的店家,现在门口都纷纷张贴杂志介绍跟红布条,内容无外是感谢某某电视台采访,或者是美食介绍。做生意总要做点营销,这倒是无可厚非,以前对此还感到有点新鲜,但几次杠龟的经验下来,就渐渐明了,红布条跟杂志登载的参考性原来并不是这么高。从错误的经验中学到的教训最珍贵,现在遇到这种店,我都会再观察或打听一下,当然也有不少的情形是叹口气走过去。

太过浮滥的美食介绍是贪吃鬼的诈骗集团,不少制作节目或杂志的公司为了冲收视率或销售量(或者要收店家的广告费),根本没有做好功课就去采访或报导,当然其中有些店家或小摊还是不错,但是鱼目混珠的也不少。遇到的话,感觉还真的挺不幸的,像蛤蜊汤里吃到臭掉的蛤仔,既呕又不甘心,只好当花钱消灾。

偶尔遇到需要大排长龙的店家,我就会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说不定又可以发现新的平民美味;忧的是怕排上半天又杠到乌龟。依据经验是一半一半,这样的报酬率应该还不算差。举例来说,新竹城隍庙的润饼就很值得排队去吃。其实有几点可以观察,如果平日生意就好到要排队的店家,大部分都属实力派;但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佐以观察店家备料跟厨师的手法,判断上也八九不离十。实力坚强的店家广告打得少,用料扎实,厨师手法干净利落(因为生意好到没空慢慢做),残羹剩料少。这就是下港人说的做口碑的标准,在地人喜欢也觉得好的食物,错误机率应该很低。

不过如果一条街上有同性质的二家以上店家,这可能就不太好判断,因为有时候未必是生意好的店家会比较好吃,可能是观光客跟在地人口味不同的关系。这一点笔者在吃彰化肉圆时颇有意会。当地人爱吃的凉肉圆确实好吃,但是颇不合一般人爱吃热肉圆的习惯。

采访者对于食物的主观看法,或许会与我们吃东西的口味有落差,不过怎么说都应该是自己觉得好吃最重要,有时候人云亦云并没有必要,别人的话有时参考一下就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卡個位」,卡出排隊服務經濟
日本連鎖拉麵品牌「一蘭拉麵」今(2017)年6月進軍台灣,開幕日就吸引超過300名粉絲排隊光顧。凌晨2點就來卡位搶得頭香的,…
【堅持完美】看見智慧經典語錄之五
丹尼爾(Daniel Ulrich,《看》雜誌特約攝影師)── 我們沒有馬馬虎虎,只有perfect!(《看》第24期「封面故事…
疫後進軍越南?大A越南跨境電商孵化器:落地是不二法門
2016年,台灣政府提倡新南向政策,幾年後卻因為COVID-19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不少台商鎩羽而歸。如今疫情解封,是否還是南向前進的好時機…
中國房地產強勢回暖背後的隱患
進入6月,中國樓市的強勢反轉引人注目。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鐘偉去年還擔心房地產行業調整會過於漫長,近日卻驚呼:「…
O!YES咖啡館 讓你All Yes!
最近在高雄鳳山小巷裡夯起一家「O!YES」咖啡館,不僅有咖啡,還有道地台灣美食,更有輕食健康早餐,早上6、7點上工,晚上10點打烊,這麼拚…
北一女創紀錄 畢業30年全班「回娘家」
北一女(台北市立第一女子中學)是台灣首屈一指的女子高中,建校至今超過一百年,培育各界菁英人才,校友遍及全世界。…
自由經濟示範區歹戲拖棚
政府說要設自由經濟示範區或特區已經四年了,但到現在還在繼續規劃,而說不出這特區到底有甚麼特別之處,有甚麼真正的功能和必要性。…
Meyer家的老師傅與老機器
這是阿丹關於美國Meyer手工羊皮紙製造家族的系列報導之三。上一期呈現的是Meyer家的小兒子史蒂芬(Stephen Me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