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钱寸步难行。」全球的金融海啸引爆裁员潮,许多家庭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哀鸿遍野。危机中怎么换个方式去面对?英国经济系大学毕业生博伊尔决心用一年的时间挑战「不用钱也可以生活」。
不用钱真的可以在现代这个社会生存下去吗?博伊尔表示,在未来的一年,他会用单车代步、烧材生火和用太阳能发电,完全不需要用钱和消费。他打算自己种植食物,或以技能换取食物或向餐厅索取剩余食物。他说:「我们的祖先就是用以物易物的方法生存的。」
让我们也来看看,过去的祖先们是怎么用最少的钱达到最大的自给自足。
夫耕于前,妻锄于后
「贫贱夫妻百事哀」,经济不景气使人烦恼而心浮气躁,本是同林鸟的夫妇容易为了钱事不合,引爆离婚潮。但是上有老下有小,陶渊明一家子即使面临生活困境──南面的地里头没剩下一点可以吃的菜,北边园子里满是枯枝败叶;提起酒壶倒尽残余的几滴酒;灶无炊烟、没饭可作,甚至到最艰难的时候,饿到得向人乞食──妻子翟氏仍甘愿「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吃苦耐劳地帮忙,与之同甘共苦。
艾琳‧詹姆丝(Elaine St. James)在所写的畅销书《生活简单就是享受》(Simplify Your Life)中提倡简朴生活。我们的祖先其实很早就奉行这样的生活态度,虽然物质生活极其简单,爱菊的陶渊明在经济危机中仍保有自己的啫好,在屋子周遭遍植菊花。在传颂千古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里,我们可以想象,穷到「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的陶渊明并未自寻烦恼,反而保持心境清明,稳定地过着正常的生活。
这给了我们重要的提示:维持不花钱的良好休闲活动,或吟诗、或寄情于大自然之中,既能纾解心情,也可以不花钱为心灵充电。
大自然是最好的医药
现化人走投无路的时候会想找心理医生咨询,当陶渊明心中感慨万千时,就自己「唱一首悲伤的歌曲抒发情绪」当没人理解他时,他并未就此愤世嫉俗,反倒「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借酒为题,托意于诗文中抒写情怀,表达对世事的关怀。就是在这样的时候,他完成了众人向往的〈桃花源记〉。
因为陶渊明早就了解到「大自然是最好的医药」,在〈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乡下生活中,放松心情,正面看待事物,在大自然运行不息的规律中,体悟出心得:「富贵于我如浮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尽管乡下生活并非完美,亲友也曾劝他重返仕途,在利益诱惑下,难道他都没有动心吗?有的!「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陶渊明说自己岂不知轻暖皮衣之舒适保暖,但是不能用苟且、不义的方法来达到富贵。
南宋文帝时,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拜访,看到陶渊明在床上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于是劝他:「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仕。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陶渊明回答说:「潜(陶渊明)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临去时送他梁肉,贫饿交迫的陶渊明竟然一挥手把食物挥落到地,因为他知道文帝废少帝自立,人民生活疾苦,道济竟然说此乃文明之世,以乱为治,人格就可想而知,因此虽然求饱的生理需求曾经驱使他乞食,但做人有骨气的陶渊明对人格卑下的人送他的东西却是不屑一顾。
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说:「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为甚么当求道之心战胜利欲的诱惑,他便感到怡然自得?
陶渊明了解自己要的是甚么样的生活:与其为了口腹而将自己困在人事中,不如追求比富贵更高层次的自然,力求生活质量,过自己想要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快意生活。
重新审视自己的「道」路方向
想来掀起现代「反璞归真」风潮的人,定是兴起了陶渊明昔日之慨:「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不希望自己来世一遭不到百年的短短岁月,为了满足无休止的欲望,而迷失在金钱物质的追逐里,使自己身心困顿。就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最后一次弃官返回家乡时,他觉得自己好比一只笼中鸟重回大自然的怀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回想起十三年官场生活,无疑是误入迷尘。
于是,当金融风暴导致世界整体经济下滑之际,经济学博士生博伊尔藉由「不用钱也可以生活」的试验,希望能唤醒大家的反省。平时购买了那么多东西,其实也不全是生活的必需品。转念想想,这也不失为躬身自省、反璞归真的乐活好时机。
省悟到今是昨非,逝者己矣来者可追。人生短暂,迷途未远,趁还来得及弥补之时,应当把握当下,顺应天命地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