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老架」太极拳掌门人苏清标老师,年近60,所习「杨家老架」共108式。拥有硕士学历的苏清标很健谈,双眼炯炯有神,步伐稳健,一副「练家子」的模样。
谈到武术的教授,苏清标颇有心得,令人感受到那股薪传的热忱:「现在退休了,要回馈社会,要有一个善终,每个阶段就是一个句号,而不是惊叹号,当然也不要太多问号。」将传统武术传承下去,是他选择划下完美句点的方式。
不想庸俗化,讲究身、心、灵、慧
苏清标就读师范学院时开始习武,师从邓时海。由于师徒两人都是教育体系出身,特别讲究教授一门学问的方法。苏清标表示:「邓老师常常给我一个观念,就是本身的教材要好,教材不好将来会变动很大,所以要很清楚。」因此他们编撰教材十分严谨。此外,苏清标特别强调「思想要高」,他的太老师王子和当初就提出「太极拳不想庸俗化」的想法,这也促使他对所习拳法多有研讨,并于尔后就读哲学系时,以太极拳作为论文主题。
对于「庸俗化」,苏清标做了解释:「学练太极拳不是为了治病,而是要健康。老是谈论太极拳能治病,就会误导大家的思想,它给你健康,不是给你治病的。」他笑着说:「你有病,去治好,再来练。当然练了,你会健康。」如何避免庸俗化,苏清标表示:「要条理分明,运动原理要清楚。」所以在他编撰的书里,首先从太极的哲理,逐步谈到太极拳的原理与实际的拳法,甚至到身体的结构、身心能量的变化,条理清晰。此外,苏清标也强调不要「江湖化」,不讲这一招一式多厉害,而是讲究身、心、灵、慧。
开设「师承班」,严谨传承传统武术
苏清标非常重视传承,在谈到现代一些人将所习拳法进行改动时语多保留,但还是直指核心:「在太老师时代,那可是欺师灭祖的行为。早期是不能这样改的,这就是传承,师父就是这样传下来的,这就是师门。」为甚么师承那么重要?苏清标表示:「这是传承的问题,如果不是只跟一个人学,而是跟好几个人学,那他的核心价值就不会固定在一个。」苏老师强调自己是一路跟定一个核心价值上来的,更不可能去改动它,他说:「往往改动拳法的人,有其师必有其徒,他的学生也就跟着改他的东西。这都是人心。」
为了将自己所习的「杨家老架」传承下去,苏清标于1990年开始开班授徒。他认为,推广传统武术有其需要,但大众化难免会有一些弊病,为了让传统武术能真正严谨而传统地传承下去,「师承班」应运而生。
获邀到民间企业开课,苏清标有诸多心得,他说,同事一起习武,让整个公司更有凝聚力;再者,由于练功后,身体健康了,无形中病假的情况也随之减少。几年下来,一些企业界人士甚至更进一步加入苏老师开设的「师承班」。
对岸学生「亟需从儒家思想中找出路」
除了在台湾教授武术外,苏清标有机会到中国大陆包括北大、复旦等十多个大学交流。几年下来,他坦言其实很多时候是教他们「中华文化」。那些二十出头的大学生,经过中共无神论的灌输,彷佛没有了根;由于武术极重传承,要将杨家老架传给他们,就要告诉他们师承,也必须让他们拿香祭拜祖师爷。就这样一个重视道统的仪式,往往让这些名校的高材生真情流露、痛哭流涕。对岸的传统文化干涸至此,苏清标认为当今的中国大陆学生们「亟需从儒家思想中找出路」。
由于这些年专心武术教学,苏清标对于台湾逐渐丧失传统文化的情况也感到忧心。一路走来,他最深的感触就是:「过去是保台湾救中国文化,现在是保中国文化救台湾。」两句深刻的话让我深思且动容,台湾与中国那不易剥离的丝丝牵缠,历史纠葛牵扯到了21世纪的今天,似乎就在无意间,他将台湾这几十年成为反共基地的因缘一语道尽。
一式式的太极拳法在他的手上施展开来,揽雀尾、云手,缓中带劲,而那种悠缓的气度正是忙碌的现代人所需要的。在压力紧迫的环境下,如果人人都能气凝神定,心缓意舒,那么眼前的问题不就自能圆缓地解决?人际关系是不是也自然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