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廉为标榜的韩国前总统卢武铉,禁不起道德良心的审判,于5月23日跳崖自杀。遗书自称清白,历史会给他公正的评价。卢武铉在调查中表示,他对家人从商人手中收取钱款并不知情。不跟商人挂勾的卢武铉,其妻却因还债而受贿,让其沾上污名。对此,现任韩国总统李明博认为:「以死的决心生存下来,还有甚么不能克服的呢?」
宗敎界历来对自杀抱持否定的看法。基督教认为生命来自神的创造,人是依照神的形像与样式造的。有人说,自杀就是毁坏神的创造。而佛教则认为自杀是大罪,只会将问题带到来生。忠臣殉国、烈女为保贞操而殉节,虽然死后仍可升天,但仍然要受自杀的果报,不能摆脱轮回。
生死间两极的选择
死亡对许多人而言都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一个人会选择自杀,应该都有其因活着所需面对的巨大痛苦吧!?而春秋末期伍子胥兄弟二人在面对生死之间,有着迥然不同的选择,其背后因素或许值得我们深思。
伍子胥年轻时英勇多谋,父亲是楚国太子建的太傅,因遭人陷害,为楚平王所囚。楚平王要伍子胥与其兄伍尚前往,否则便欲杀其父。伍子胥料到楚平王会杀其父子,此去是自投罗网,不愿白白送死,劝兄勿往,一起投奔到别的国家,留着有用之身并借助他们的力量为父亲报仇。
哥哥伍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为父亲复仇,所以虽明知此行是自寻死路,仍依令前往,因而被杀。另一方面,伍子胥背负不孝之名,历尽千辛万苦逃出楚国后,发誓定要亡楚以报杀亲之仇。期间虽盘缠用尽,然抱病沿路乞讨的苦难并未减少伍子胥的决心,后来终于帮助吴国公子光取得王位,并完成破楚之功。
太史令司马迁认为伍子胥是不拘小节的烈丈夫,能忍受屈辱,不会白白送死,最终为父亲报仇雪恨,成就不朽之名。
有些时候活着的确是比死亡更沉重、更令人害怕。伍尚怕自己活着无法面对杀父之仇,于是选择束手就擒,其寻死乃是对未来无望。而伍子胥活着所承担的痛苦比自杀还艰辛,然则他愿意承载着精神上的压力,是个勇于承担、有责任感的人!李明博之言:「以死的决心生存下来,还有甚么不能克服的呢?」,或许就是要鼓励人们更勇于承担、能忍吧?
忍辱方能负重
人生常有不如意,若精神世界因而毁灭,死亦无法解决真实问题。而自杀必须有极大的勇气,何不将其转化为度过难关的动力,生命转个弯是否就不一样?
让我们看看大兴和尚是如何忍辱负重?
清末出生的大兴和尚是中国九华山圆寂后肉身不坏的大德高僧之一,在九华山当地久负盛名。他生前为人慈善宽厚,一生吃苦耐劳,艰苦修行。一天,一个有钱的员外带着打手闯进寺庙,气急败坏地当众打骂羞辱大兴和尚,并将甫初生的婴儿强塞给他,只因其千金女说:「我有一次到九华山上寺庙进香时,被大兴和尚奸污后怀了孕,才生了这个孩子。」
大兴和尚不动声色地接过孩子,淡然说了一句:「善哉,阿弥陀佛!」
从此大兴和尚声名狼藉,到处被人耻笑,骂他是「花和尚」。莫须有的罪名对一位出家僧是多大的伤害!他却不放在心上,每天下山为孩子化缘母奶。在他的精心照顾下,孩子渐渐长大,长得白白胖胖,聪明伶俐。
三年后,那千金小姐与三年前订亲的公子成了亲,洞房花烛夜丈夫追问孩子的下落,她如泣如诉地从头述说。第二天,二人禀告父母,栽赃陷害大兴和尚的孩子就是他们的亲骨肉。回到娘家,又如实禀告女方父母。父母听后目瞪口呆,悔恨莫及。
后来双方父母带着小夫妻俩来到寺庙,双膝跪倒向大兴和尚请罪,并请求要回孩子。
大兴和尚高高兴兴地抱起孩子,恭敬地送还并乐呵呵地说:「领回去吧!阿弥陀佛!」双手合十,转身回禅房去了。
因为大兴和尚超越常人之忍辱负重,自此以后,众僧和百姓更加钦佩和敬重他了。
1985年大兴和尚圆寂,1989年开缸,其颜面如生,成为肉身不朽的一代高僧。
大兴和尚不在意是否能回复清白,因源自心灵的宽宏大量,让其面对强烈污蔑时,能忍辱不为所动。拥有如此洒落胸怀,他的生命也因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