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擘新焦點:AI與人類永生

▲馬斯克表示,他才是為ChatGPT母公司OpenAI取名的人,並對該公司自他離開後的發展軌跡提出了批評。Adobe Stock
第257期
楊天資、方清月

人工智慧(AI)無疑是近期全球科技公司的焦點。然而,可堪玩味的是,幾乎所有科技公司的大老闆,也都同時關注並投資人類永生產業。

在今(2024)年6月18至21日舉辦的「坎城國際創意節」(Cannes Lion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Creativity)上,人工智慧無疑是熱門話題。特斯拉(Tesla)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首席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接受了全球最大廣告傳播集團WPP首席執行長馬克‧里德(Mark Read)的專訪。馬斯克在訪談中預測,AI領域未來將迎來更為激進的變革,「我認為這將是一場顛覆性的變革。在2025年你就會看到人工智慧的顯著進步,五年內變革將更為深刻。能最有效地整合和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公司,將最終勝出。」

隨著谷歌(Google)推出AI Overview功能、ChatGPT取得顯著進展,馬斯克預測:「這將徹底改變網際網路搜索。一旦人工智慧能提供更精準、更符合用戶需求的結果,人們自然會轉而使用它。」

馬斯克再批OpenAI背離初衷

在採訪中,馬斯克提醒大眾,他才是為ChatGPT母公司OpenAI取名的人,並對該公司自他離開後的發展軌跡提出了批評。2015年,馬斯克與人共同創立OpenAI,但三年後他因觀點不合離開。他與OpenAI現任首席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在人工智慧的未來方向上意見分歧,甚至曾因公司背離初衷而提起訴訟,不過最近他撤回了這一訴訟。

談及創立OpenAI的初衷,馬斯克透露是為了對抗谷歌在AI領域的主導地位。「這曾是谷歌主導的單極世界。」他補充說,OpenAI成立初衷是基於一種良好願景,「『開放』意味著『開源』,這個名稱正是由我來命名的。」這不是馬斯克首次提及他在OpenAI命名過程中的角色。

馬斯克對OpenAI的現狀再次表示擔憂,並諷刺道:「如今,它已變成一個追求最大利潤、封閉源代碼的人工智慧公司,這與初衷完全背道而馳。我不理解它是怎樣走到這一步的。」

這一態度與馬斯克對OpenAI當前發展方向的不滿相符。OpenAI原為非營利組織,2019年與微軟建立合作關係,微軟初始投資了10億美元。自2022年11月ChatGPT正式上線以來,短短兩個月內吸引了1億用戶。據悉,微軟後續對這家AI公司追加了超過100億美元的投資。

馬斯克一直對AI行業的商業化持批評態度。他談到了與營利性實體相關的AI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在2020年,他對谷歌的DeepMind可能控制世界表示擔憂。

科技巨擘熱衷涉獵長壽領域

與此同時,與馬斯克同期的矽谷名人、科技巨擘,許多都有涉獵長壽領域,企圖利用自己的財富來對抗衰老的影響,比如: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PayPal創辦人蒂爾(Peter Thiel)和OpenAI的奧特曼,都有投資研究細胞層面逆轉衰老的公司。谷歌的布林(Sergey Brin),也致力於使用自己的金錢來對抗疾病,例如:癌症和帕金森氏症。

但馬斯克表示,他對長生不老不感興趣。他說:「我認為,我們生命的某個階段應該走向終結。如果我們過分追求長壽,可能會讓社會變得僵化。這可能阻礙新思想的湧現,因為人們不願意改變固有觀念。想像一下,如果世界上一些最具破壞性的人能無限期地生存,你會希望他們活多久?」

其實馬斯克早在2021年就曾直言,人類死亡是「必要的」,並補充說,人們不應「一味追求長壽」。馬斯克長期以來將低出生率視為「文明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他之前警告說,如果人們不積極生育,社會可能面臨「崩潰」的風險。

2023年,全球抗衰老研究權威、哈佛醫學院遺傳學終身教授辛克萊(David Sinclair)在生命科學期刊《細胞》(Cell)發表新發現,「老化並非突變累積所導致,而是細胞損傷,導致遺失運作所需要的關鍵指令。」

辛克萊在2023年告訴《哈佛校報》(Harvard Gazette):「過去20年來,人類發現了許多延緩老化的因子,甚至還可以再發展出一些用於人類的藥物,這讓我樂觀認為,第一位可以活到150歲的人已經誕生了。」

其實早在辛克萊發表期刊前,獲諾貝爾醫學獎的日本生物學家山中伸彌就已發現可以讓細胞年輕化的4種蛋白質,也讓許多新創趨之若鶩。

奧特曼在2023年就被揭露,他為細胞科技新創公司Retro在2022年募集了1億8,000萬美元的投資,而Retro的口號便是「讓人類再多活10年」;貝佐斯則在2021年與俄羅斯投資人等,共同投資30億美元給新創生技公司Altos Labs,這家公司同樣致力於讓細胞變年輕的研究。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大陸地下長城坐擁三千核彈頭
由前美國國防部首席戰略家、現任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教授菲力普‧卡伯(Phillip A. Karber…
里佳藍色部落的曠野星光大餐
一提到阿里山,無論中外旅客,大家耳熟能詳的不外乎是日出、雲海、神木、櫻花、鐵道等阿里山五奇。不過,如果只是跟隨著大眾化之旅,未免可惜。…
《找路》前傳── 林克孝登山心境的轉變
林克孝在大學時就創下登上玉山東峰北壁的攀岩紀錄,外加上他的登山經歷──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百座高山他登過半數以上,或許會讓人以為他是那種敢衝…
海南島會是下一個杜拜?
中國政府在去年年底批准了海南省提出的「國際旅遊島」規劃書。至此,中國2009年批准的區域發展規劃已達11個,從海南到甘肅天水,…
冬眠裏的大聯盟大事
所有的死忠美國職棒球迷在日曆上都會標明一個日子:投手和捕手報到日。今年各隊設定的時間從2月13日到17日不等,當日曆終於掀到這一天,…
中國官方吉尼係數被斥為「編童話」
最近,久不公布吉尼係數的中國國家統計局一次性公布了近十年的數據,稱2008年0.491是最高點,然後逐步回落,2012年為0.474。…
英國貴族口音奇聞
在許多人心目中,上一世紀最高貴優雅的好萊塢女星,當屬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赫本的經典演出不計其數,如《羅馬假期…
中共驅逐美記者,為何拖香港下水?
中國外交部在3月18日凌晨宣布,要求《美國之音》、《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時代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