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农委会为加强推动农产品外销,建立国际「台湾」农产品品牌,特选定蝴蝶兰以及乌龙茶、台湾鲷、芒果作为「台湾四大旗舰外销农产品」。官方对于这几项产品的照顾自然不遗余力。
有关政府在台湾兰花产业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承担的任务,农委会农粮署主任秘书许汉卿如数家珍。他首先介绍台湾兰花产业的特性:「台湾兰业开始于零星的民间趣味育种栽培,当初的产业规模只是地方性的零星交易,直到1990年代以后才逐渐发展成种苗出口的外销产业,生产的品种主要是蝴蝶兰与文心兰二种。」
许汉卿介绍:「兰花的花型盛开,植株比较小,但很耐看,开花时间又很长。像蝴蝶兰,在低温的状况,如过年期间,大概花开两个月没问题。所以兰花在市场上就变成一个切花、盆花很重要的材料。尤其兰花是以水草栽种,消费者不需要甚么管理,不必浇太多的水就可以耐很久,所以变成很风行的摆饰盆花。」
此外,蝴蝶兰还具备组花的多样性并得利于台湾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蝴蝶兰单株、组盆,甚至要造一个景都可以。同时,台湾的环境高温、多湿,造就了很好的栽培环境,所以蝴蝶兰这样一个产业,就这样产生。」
台湾兰花产业的形成与演变
就台湾蝴蝶兰产业形成而言,台糖公司于1988年投入蝴蝶兰等精致农业,并且成立台糖研究所园艺系,组成蝴蝶兰研发团队,进行育种、栽培、病虫害、温室设施、采收后处理等研究,导入以外销为导向的企业化经营蝴蝶兰体系,带动趣味栽培业者转型,吸引了大企业的投入,成为技术成熟的先锋。
许汉卿举例,这些随后投入蝴蝶兰产业的企业包括陆仕公司(清波兰园)、金车饮料公司等,创造出的营业额使台湾成为当时蝴蝶兰最大的外销国。
2003年,有鉴于蝴蝶兰产业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性,「台湾兰花生物科技园区」在多方期待下于台南县后壁乡成立。许汉卿说,2004年蝴蝶兰总出口量高达7亿8,000万台币;同年台湾承办了「第八届亚太兰花会议暨兰展」,美国也同意台湾蝴蝶兰可附带栽培介质而非以裸根的状态运输到美国,这代表着台湾蝴蝶兰产业的质量获得极重视动植物防疫的美国所肯定。
2004年官方把蝴蝶兰列为加强农产品国际营销方案花卉四大旗舰产品之一,2005年元月19日,台湾第一批带着水草的蝴蝶兰苗在美国洛杉矶机场成功通过检疫入关。2005年6月,全球第一架彩绘蝴蝶兰飞机,随华航飞机飞向国际。
就文心兰产业部分而言,许汉卿表示,1992年台湾本地的文心兰已经可以取代新加坡、泰国进口的切花,并且开始试销日本市场。1998年,台湾成为全球文心兰产业第一大供应国,2001年外销数量高达1,421万株。许汉卿拿出统计数说,这个数量是东南亚各国销日量总和的两倍以上!
紧接着在2003年,政府配合农业试验所开发出海运保鲜技术,使文心兰可以冷藏货柜出口日本。这项技术降低了运输成本,同时在运输过程中保存了文心兰的质量,进而使外销量继续成长。2009年文心兰开始试销中国大陆,尝试开拓新市场。
台湾官方辅导兰花产业的成果
许汉卿指出台湾官方在兰花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达成几个重要的辅导成果:
第一、研发推出新的品种,并且协助国内品种进行海外品种、专利登记,保护业者的权益。许汉卿表示,配合〈植物品种及种苗法〉,政府开放登记,找到新品种业者就可以来登记。
这几年来官方研究单位在兰花品种上完成了许多品种权的申请,在蝴蝶兰品种方面包括:嘉大仙蒂、嘉大金星、嘉大坦白等项目。不仅如此,还进一步选育蝴蝶兰优良单株,透过公开程序完成技术转移给国内业者。
第二、协助兰花业者取得美国的许可,得以附带栽培介质。许汉卿说明种苗带介质输出的重要性。与裸根相比,附带栽培介质可以减少运输储藏的损耗,对于运输储藏后苗株生长力的恢复有很大帮助,并得以提升台湾输美兰苗质量和外销数量。
第三、成立技术服务团队,帮助业者解决生产和贮运等问题,同时设立「台湾兰花生物科技园区」,促进产业升级。
除了蝴蝶兰之外,官方将文心兰、拖鞋兰的人工水苔应用技术,以及「改善蝴蝶兰组培苗叶片黄化及发根不良之研究」、「文心兰二列二条式岩绵栽培系统」、「利用人工水苔作为蝴蝶兰栽培介质」等技术授权给业者使用,协助兰花业者提升质量。
第四、积极主办和参与国际兰展,在桃园机场建立「蝴蝶兰展示馆」,还透过彩绘飞机,把台湾兰花形象散播全世界。
农委会未来在兰花产业的努力方向
站在现在的基础上,许汉卿说未来农委会将配合「世界级花卉岛」、「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兰花产值倍增计划」等政策,推动整合花卉市场开发、科技研究以及产业辅导,针对目标市场需求,采取市场区隔策略,继续开发有发展潜力的花卉种类。像是蝴蝶兰、文心兰以及蕙兰等技术成熟的类别,则将加强产区整合,设置生产专区,以期迈向产业群聚,透过兰花产业技术服务团,提供业者咨询辅导,帮助产业技术提升。
农委会根据「推动精致农业方案」将在「台湾兰花生物科技园区」内建设一个「全球兰花运筹中心」。这个运筹中心为了配合产业需求,先期将设置蘭花研究中心、物流中心以及运筹中心办公室。
在兰花研究中心部分,许汉卿表示将由「农业试验所花卉研究中心」或「种苗改良繁殖场」择一主导,整合现有研究资源,发展成为种苗专责机构。然后针对新品种特性测定研发有效的技术,提供业者使用,并且建立兰花科技成果示范点。
至于物流中心将以园区为基地,结合现有资源并配合设置减压熏蒸场,针对目标国检疫官來台驻点检疫的方式,进行可行性评估和相关工作协调,并且推广共同流通规格的台車等包装容器。
在运筹中心办公室部分,将成立单一窗口,提供业者成立营运总部所需的服务,并邀请各領域学者专家担任委员,提供研发、生产环境建构、智财、人力资源、国际行销等专业咨询服务,并提供国际合作等媒合服务,协助业者建立物流、金流、智财权及成功迈向国际营销。
许汉卿强调,站在政府的立场,成立全球兰花运筹中心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让信息更加流通,在知识产权上提供业者充分的保护,并且提供兰业技术服务,以期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者。如此一来再搭配政府推动的亚太海空运筹中心和自由贸易港的政策,维持台湾兰业的永续竞争力。
关于兰业应该如何发展,是否该集中一区或者吸引更多投资人加入,业界与学界颇有相左的声音,对于政府的政策也有不同意见。对此许汉卿强调,政府在制定兰花产业辅导政策和和措施,都会通过座谈会、会议和实地访视的方式跟业者进行沟通,汇集产、官、学研各方代表的意见,每年也会检讨执行的成果。他诚恳地表示:「大家的声音,政府都有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