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来历很特别,是当今世界上极特殊的文字。相传仓颉造字之后「天雨粟,鬼哭号」。而仓颉这位黄帝的史官也是一个特殊人物,他有四只眼睛,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人们说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想来中文也与神意有关,那么我们就从文字里一窥神给人类所定下的人伦规范吧。
关于「人」
「人」字是个象形字,它有一个很大的特征:身子前倾,而不是挺直腰杆堂堂站立。古人行礼拱手作揖,就是前倾着身子,然后双手抱拳。这种姿态直接让人感受到一种谦卑。人应当要谦卑,或者就是神对人类的基本谕示。传说人是神按照自己的样子所造,所以「人」应当要对造物主、对神谦卑,这说起来也很合理。
关于「男、女」
人类社会由两性组成。「男」是一个会意字,「力田」:男子有力气,辛勤地种田,在男女分工中承担的是比较粗重的生产劳动;而「女」却是一个象形字,它的形象非常相似于日本女性跪坐的姿态,温婉而顺从。
从这两个字的造字,可以感受到男女间的阴阳之别。阳刚的男生是有力的,与粗重的生产工作相关;而「女」字则不是劳动的造型,它表达的是一种气质,温婉柔和的型态。尤其「母」字就是从「女」字发展出来的,可以看出女生是更着重于家庭的。
关于「夫、妻」
男女成长后结为夫妻。「妻」字底下是一个「女」,手持扫帚之类的东西,所以妻子要从事家务。
而「夫」这个字比较复杂,它是「从大」、「从一」。「一」在《说文解字》是这么解释:惟出大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是根本的道理与源头。
而「大」就是一个人正面站立的形象。一个站立的人却要顶着一个「一」,事务的源头,这个责任不可说小。所以「夫」需要承担,需要主导。所谓「夫倡妇随」,可是夫倡当然不是随心、随意的,那一画指的可是天理。古代对女子三从的要求,「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子要跟从男子,对男子而言那可不只是一种权威,更是一种责任,而这种责任不只是生活上的,更包含了精神与价值。
关于「父、母」
「父母」一词当然是相对于子女而言,对子女来说,「父」这个字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它是一只手拿着一个条状物,可能是棍子之类的;而「母」这字却是「女」字的胸前加上两点,明显地强调哺乳的功能。所以父亲应当是「严父」,管教孩子,甚至不惜拿棍子处罚;而母亲则是「慈母」,给孩子温暖与呵护。
从以上几个字简单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在相关的男女文字中,它们体现出阴阳的区分。阳刚的「男」,温婉的「女」。而结了婚的男子不只是从事生产,更要有明辨事理、趋善避恶、趋吉避凶的能力;结婚的女子就需要更着重在家庭内务的管理上。生小孩后,男子还要把好的人生价值、做人准则教给孩子,不只是教,还要管;而妈妈则需要承担温柔照顾的角色。
从文字上来看,这样的结果似乎不算太奇特的认识,可是对照当今社会的现况,恐怕有些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