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企业生存发展,政府和企业家可以努力的地方很多。不过各种努力成功的条件和机会都随外在环境而改变,因此在不同时机、不同情况,该努力的方向和重点也不相同。台湾政府想和中国签ECFA的努力方向显然是错了。企业在政府错误的方向下,即使不被误导,努力起来也将倍感辛苦。
企业赚钱有四大方向
我们先来看企业赚钱的几个努力方向,然后再来看签了ECFA对这几个方向的影响。企业赚钱的第一个方向是「扩大市场」。若市场扩大一倍而企业能以同样的单位成本生产和售价销售,利润就可以加倍。过去几十年我国很多产业就是利用开拓国际市场,而不断扩大生产和利润的。所以很多政府和企业界人士也很习惯以这种努力为主要策略。
然而当年我们能不断扩大市场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工资和成本远低于先进国家,所以我们才能藉这成本的优势自然扩大市场。如果我们的工资和生产成本高于竞争对手,要扩大市场就须设法「降低成本」,这是企业第二个努力赚钱的方向。1980年代其他开发中国家加入国际竞争之后,我们逐渐失去成本的优势,很多企业就借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或合理化,甚至藉引进外劳和对外投资来降低成本。只是这些方向的努力能降的成本终究有限,所以当时政府和企业也都知道要加强第三个努力的方向,即是「研发创新」,也就是发展「知识经济」,以生产别人不会生产的东西。
面对大量开发中国家低成本的效率,我国若要继续经济发展,继续做相对所得较高的国家,知识经济乃是我们必须继续努力的重点方向。不过有些产业和人力的特质或能力很不容易发展知识经济来参与国际竞争。它们可能的生存之道是「固守既有市场」,这是第四个努力的方向。努力的方法包括维护自己的特色、商誉、或者秘方。而政府以适当的政策为厂商守住国内市场,它们也努力和本国的历史文化结合以和外国产品区隔,更是维护这些可能较弱势的产业和劳工的重要努力方向。
签ECFA问题一:
扩大市场、降低成本难成功
政府推动的ECFA政策,主要是基于过去习惯但现在已知不可行的努力方向,而却忽略甚至破坏了当前和未来必要的努力方向。马政府和中国签ECFA的主要目的,是让台湾产品「扩大在中国的市场」。然而许多产业我国的生产成本都远高于中国,因此即使免关税也很难在中国市场和中国产品竞争。根据我和台湾经济研究院的研究,在我国和中国产品都要缴纳关税公平竞争的欧、美、日市场里,近十多年来我国被中国取代走的产品已超过我国出口值的八成。这些在国际市场打不过中国的产品,要在中国产品也不必缴关税且有很多主场优势的中国市场打败中国产品,实在是很不可能的。
至于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虽可用免关税而多得到一点市场,但影响恐怕也不大。中国表面上的关税虽然不低,但其实际的关税率仅约1.9%,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很低,所以大部分产品免掉关税也只能降价2%左右,因此课不课税对我国具有独特知识或蓝海产品几乎没有影响。例如,中国山寨手机仿用很多外国的产品或设计,但因无法自己生产「山寨芯片」,不得不用联发科的芯片。因此像联发科这种别人无法生产的知识经济产品,当然不怕被多课一点点关税。
政府想到的只是那些没特色且价格竞争激烈的红海产品,希望它们因为免税的特权而在中国市场打败其他竞争对手国。然而这样藉特权来发展并非正道,企业甚至可能因而更不努力从事研发和知识创新,以致一旦其他竞争国也取得免税特权,我们就无法再竞争。更何况这类没特色的产品中国很可能也会或将会生产,而中国除了关税之外仍有很多非关税贸易障碍,同时又对自己的产品有各种不公平的补贴。要知道,全球对政府补贴的控诉有七成是指向中国。所以我们即使得到一时的出口,很快也会因为没努力研发创新或被仿冒,或中国的不公平政策,而被中国自己的产品取代。换句话说,ECFA政策所着重的扩大市场和降低(关税)成本这两个方向,不只不合时宜而难成功,甚至会因想用特权而犠牲了研发创新这个更重要的方向。
签ECFA问题二:
研发创新面临仿冒、内需市场难以固守
另一方面,政府想用ECFA多得到中国市场的代价,是要开放台湾市场来和中国分享。结果有智能财产的蓝海产品可能被仿冒品打击;而在价格竞争的红海产品市场中,我们很可能会面临中国的低成本及不公平竞争手段,因而得不偿失。尤有甚者,我们更会失去第四个努力方向,即本来厂商可以固守的内需市场。
我国多年来参与国际竞争,较无法在国际上与人竞争的企业和人力,自然会走向较不受国际竞争压力的内需市场。特别是很多内需市场和我们的风俗、文化、宗教、语言以及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我们以往即使开放美国等外国产品及厂商来竞争,对这类市场的影响也不大。然而中国在这些方面和我国相近,很多这类产品他们也有生产,甚至具有比我们更高的历史、名气和规模。所以当中国的纸钱、神桌、神像、字画、书籍、酱油、面线、包子、烤鸭等等生活用品、食品以及农产加工品,甚至某些服务业大举入侵时,我们原来在这些产业的中小企业和人员,将很难和中国的低成本、高名气、大规模以及政府补贴抗衡。这类内需市场将难以固守,原来在那里得到工作机会的人也将失业。
有人也许会说,我们只要研发升级就不怕这些竞争。但研发升级本来就该做且会做,而签ECFA之后研发升级的效果却会下降。主要是因为中国对智财权的侵害很严重,我们市场愈开放,中国仿冒品也愈容易入侵,而使研发升级的成果愈容易被抢走。而另一方面则是厂商会加速外移。签ECFA之后台湾生产的产品卖去中国虽然免税,但在中国生产卖回台湾的产品也一样免税。而中国的工资、地价都较低,对环保和劳工人权等法令规范则较松,甚至还常有政府补贴以及政府对进口品的非关税贸易障碍,所以很多厂商即使有研发成果,相形之下也会觉得到中国生产更为有利。
由此看来,签ECFA扩大市场和降低成本的效果有限,却会降低研发的努力及成效,而且会使我们失去原来可保障较弱势之内需市场。政府如果执意要和中国谈,也要先谈去除中国政府的补贴等不公平政策,以及要中国能确实保障知识产权;而我们也要小心加强防止中国产品的倾销,阻止中国厂商藉其大规模而进行的不公平竞争,并加强本国内需型产业和本国社会历史文化的联结,才能降低伤害。但ECFA既然违反了我们正确的努力方向,最好的政策还是不要签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