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法國詩人拉馬丁則在遊歷過伊斯坦堡後說:「如果只能看這個世界一眼,那就看伊斯坦堡吧!」
「阿拉呼阿卡巴──」當喚拜聲劃破天際,穆斯林的一天也宣告正式展開。
伊斯蘭教長站在喚拜塔頂端,手拿麥克風以阿拉伯語吟唱,聲音溫柔而堅定,響徹雲霄。不須做禮拜而繼續貪睡的我,在教長的聲聲催促下,也不得不放棄溫暖的被窩,昏昏沉沉走向客廳。
看到我精神不濟,友人馬上遞來一杯土耳其紅茶,微笑說:「歡迎來到土耳其!」
是的,這是我在土耳其每個早晨的固定模式──「被迫」從喚拜聲中清醒。
2013年春天,我單獨前往土耳其自助旅行。將近四十天的旅途中走遍不少景點、城市,看過土耳其各地具有特色的景觀與文化。土耳其是個非常美麗的國家,人民熱情、自然景觀豐富、食物美味。即便走過那麼多地方,若問我這趟旅程中哪個城市最回味無窮,我還是會很沒有創意地回答:伊斯坦堡。
每天三餐喝土耳其紅茶是土耳其人的生活方式。
搭乘渡輪往返歐亞兩岸是伊斯坦堡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伊斯坦堡 萬中選一的眾城之王
拿破崙曾說:「如果世界是一個國家,它的首都一定會是伊斯坦堡。」
19世紀的法國詩人拉馬丁則在遊歷過伊斯坦堡後說:「如果只能看這個世界一眼,那就看伊斯坦堡吧!」
橫跨兩大洲與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伊斯坦堡,舊名為「君士坦丁堡」,曾是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與鄂圖曼帝國的首都,如今更是土耳其共和國的第一大城。從巴爾幹到地中海,從中東到高加索山,在歷史的洪流中,東方與西方、基督與阿拉並存──伊斯坦堡見證了無數帝國的輝煌偉業。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歷史軌跡,以及世界唯一的海峽極景,奠定了這座「萬城之王」不可動搖的地位。
想要認識伊斯坦堡,得從港口開始。博斯普魯斯海峽將伊斯坦堡分為三大區塊:東邊的亞洲岸、西北邊的歐洲岸新城區,和西南邊的歐洲岸舊城區。每一區塊有著各自的生活步調,卻又緊密相依。許多土耳其人家在亞洲、上班在歐洲,每日搭乘渡輪通勤往返於歐亞兩岸是再平凡不過的日常景象。
我跟著上班族的隊伍快步踏上渡輪,即便是暖和的春天,海風依舊威力強大,只有我這種觀光客才會待在甲板上,拿起相機猛按快門,因為實在太冷,所以得拍快點!一邊哀嚎一邊緊抓相機不放的亞洲女孩,相信成天繞著港灣飛翔的海鷗如今也是見怪不怪了吧。
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往兩岸觀看,許多知名景點在船上即可一眼望見。女兒塔、歐塔寇(Ortakoy)清真寺、多瑪巴切(Dolmabahce)皇宮、博斯普魯斯大橋,還有在山頂上昂然挺立的蘇萊曼尼耶(Suleymaniye)清真寺……各種時代風格的建築相互映襯,我彷彿在瞬間穿越時空,一口氣走過悠悠千年。
聖索菲亞大教堂內部。
聖索菲亞大教堂內部。
夜晚的藍色清真寺在燈光下多了點神祕感。
藍色清真寺得名於內部多用藍色磚瓦砌成,是土耳其境內最有名的清真寺。
大教堂與清真寺 分庭抗禮400年
來到伊斯坦堡觀光的旅客,絕對不會錯過藍色清真寺和聖索菲亞(Hagia Sophia)大教堂這兩大景點。同樣位於歐洲岸的舊城區,這兩大建築物如今可說是土耳其在地球上的代言人,沒來這裡走一遭,就如同沒到過土耳其。
搭乘輕軌電車來到Sultanahmet站,一下車後即可看見兩大宗教建築隔著公園與噴水池遙遙相對。當大教堂遇上清真寺,看似衝突卻相映成趣,她們就這樣如此分庭抗禮了四百多年。
聖索菲亞大教堂完工於西元537年,距今已將近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歷經拜占庭帝國、鄂圖曼帝國的洗禮,從一座教堂變身為清真寺,再到現在的博物館,一直都是帝國的中心。雖然如今已失去宗教功能,但若在毫無心理準備下走進大廳,這座偉大建築的聖潔與靜謐仍會深深震懾你。事實上,周遭遊客熙來攘往,館內稱不上鴉雀無聲,然而聖索菲亞以她溫暖的胸懷擁抱每位前來朝聖的旅人。陽光自大穹頂上的彩色玻璃窗灑下,與昏黃色的室內燈光和剝落牆面相互輝映,牆上的耶穌與四大天使壁畫在搖晃的光線下,更顯得神祕而莊嚴。氣氛彷彿凝結,卻不會讓人感到窒息,走著走著,你會忘記這裡是博物館,不由自主對著牆上的耶穌像低聲默禱。
另一頭的藍色清真寺,本名叫蘇丹阿荷美特(Sultanahmet)清真寺,由於在建造的時候使用大量的藍色瓷磚,才有了這個為人熟知的優雅名稱。我特別推薦在春分夜晚來此拜訪,此時喧鬧的遊客多已散去,欣賞完清真寺裡頭華麗的花紋壁畫和氣勢驚人的大圓穹後,可以前往庭院找個順眼的柱子小憩等待。當時間一到,喚拜聲自塔頂流洩而出,嗡嗡共鳴,旋即將整座藍色清真寺包覆起來,時而高亢,時而低語。圓頂、拱廊、明月、尖塔……整個世界彷彿只剩我與星月,沒有人可以前來打擾,那真是個奇幻的時刻。
托普卡普皇宮的大門──帝王之門。
往托普卡普後宮的石板路。
托普卡普皇宮是典型的鄂圖曼風格建築。
托普卡普皇宮是典型的鄂圖曼風格建築。
從托普卡普皇宮的設計可以看出當年鄂圖曼帝國的繁華興盛。
托普卡普第四庭院種滿了國花鬱金香,非常美麗。
蘇丹的兩個宮殿 各具風格
位於聖索菲亞大教堂後方,還有一個熱門景點──托普卡普(Topkapı)皇宮。托普卡普皇宮從1465年至1853年一直是鄂圖曼帝國蘇丹的宮廷居所,也是政府的所在地。走過帝王之門進入皇宮後,你會發現這裡完全是個城中城,因為經過無數位蘇丹的增建修蓋,不像我們所熟知的宮殿那般整齊劃一。皇宮共由四個大庭院、一個後宮組成,全都透過縱橫交錯的走廊相連,規模之大之複雜,讓人不小心就會迷失其中。初次欣賞鄂圖曼式的宮殿建築,我被華麗的幾何瓷磚裝飾與分工細膩的機關組織弄得眼花撩亂。從壯觀的皇宮建築,可以想見當年鄂圖曼帝國稱霸歐亞非三洲的盛景。
往多瑪巴切皇宮的大道,右方巴洛克風的鐘樓率先迎賓。
多瑪巴切皇宮的大門。
多瑪巴切皇宮具巴洛克風格,是典型的歐洲宮廷設計。
由於腹地廣大,許多遊客走到半途便會放棄而回頭,卻因此錯過了位於最底端的第四庭院。春天時庭院內會種滿土耳其的國花鬱金香,滿園粉色,相當美麗。庭院一旁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當年蘇丹就是看中此處居高臨下的地勢,能夠將遠方的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Marmara)盡收眼底。下次如果來到此處,千萬要記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古訓,最美麗的畫面總是留給堅持到最後一刻的人。
在使用托普卡普皇宮約四百年後,年輕的蘇丹喜新厭舊,另外在北邊新城區蓋了一座歐洲風格的宮殿──多瑪巴切(Dolmabahce)皇宮做為新居,因為緊鄰著海岸,又有「水宮」之稱。
有別於托普卡普皇宮的幾何華麗風格,走進多瑪巴切皇宮,你會以為自己來到了歐洲(不過地理位置上也的確是歐洲沒錯)──歐式花園與噴水池、繁複的巴洛克風格雕飾、巨大水晶燈、金箔裝飾的屋頂──整座宮殿金碧輝煌的程度令人咋舌。
文化旅行一下從鄂圖曼土耳其跳到歐洲巴洛克,這樣的時空切換或許讓人有點難以適應,但如此超越時空的跨世紀之旅,正是伊斯坦堡最獨特、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