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突尼斯首次总统大选 传出四大讯号

网络图片
曹长青

在12月21日结束的首次突尼斯总统大选中,反伊斯兰主义、呼吁世俗化、主张政教分离的「突尼斯呼声党」的88岁候选人埃斯卜西击败了伊斯兰势力支持的前过渡政府总统马尔祖基,成为突尼斯首位民选总统。

2011年初在突尼斯爆发「茉莉花革命」(因国花是茉莉花而得名),不仅赶走了在本国专权23年的阿里总统,导致四国专制政权被终结(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更促使了让整个中东发生根本性变革的「阿拉伯之春」。

近四年后的今天,这场茉莉花革命始发地的首次总统大选结果,更清晰地预示出这场革命的方向和效果。它传递的是这样几个令人振奋的信息:

第一,即使是温和的伊斯兰政党,也被人民淘汰。

突尼斯革命后,接着就是埃及革命。西方左派常把这两国加以比较,把突尼斯誉为「温和变革成就」样板,把埃及贬为「暴力骚乱失败」的象征。

在美国,左翼媒体基本是这种观点。例如《纽约时报》年初发表的该报记者柯克帕特里克(David Kirkpatrick)题为「宪政路上突尼斯与埃及分道扬镳」的报道评述中,就引用乔治.华盛顿大学中东问题专家内森•布朗(Nathan Brown)的话说,埃及现状是「火车车祸」,而突尼斯虽然「人人在悬崖边跳舞,但从来没人掉下去。」意思是埃及大混乱,突尼斯则转危为安。

但这次突尼斯总统大选结果证实,被视为温和的伊斯兰政党仍是从「悬崖边」滑落,而且是被人民用选票推下去的。他们的所谓「温和」并没有成功,照样被人民淘汰。

突尼斯有1100万人口,98%是穆斯林(伊斯兰教信奉者),但在这场首次总统大选中,多数人民却把选票投给了主张世俗化的候选人。这种结果说明,只要有民主选举,只要有自由表达,即使人口多数是穆斯林,也不等于他们一定支持「伊斯兰主义」,更不表明他们接受政教合一。

第二,伊斯兰党可能短期得势,但世俗力量壮大后将赢得民意。

突尼斯革命之所以得到西方左派欣赏,是因为独裁者阿里被赶走,首次议会选举时,伊斯兰复兴党拿到多数席位后,同意跟世俗派分享权力,被视为政局稳定。这点跟埃及的情况很相像,在首次埃及民选时,穆斯林兄弟会的穆尔西当选总统(虽是微弱多数)。

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和世俗政党比较,宗教背景的政党更有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在民主力量还没有成军的政治真空(首次选举)中,他们就赢了多数席位。

但穆尔西当选后推行伊斯兰主义,引起民怨沸腾,结果在二次革命中,穆尔西政府就被人民推翻。再次民选中,世俗派的塞西将军则高票当选埃及总统。

在突尼斯也同样,在两月前举行的该国第二次议会选举时,刚成立只有两年多的世俗派政党「突尼斯呼声党」一举赢得国会217个席位中的86席,成为第一大党,而原来占89席的伊斯兰复兴党则减至69席(其它席位为小党瓜分)。

这次总统大选,伊斯兰复兴党知道自己缺乏民意支持,所以都没有推出本党的候选人,而是号召党员支持他们的同盟、过渡政府时的总统。他们虽有宗教组织帮忙,但最后还是败给了世俗派候选人。

按突尼斯宪法,首轮总统选举如无人票数过半,则第二轮再选。世俗派候选人埃斯卜西在首轮赢近40%(对手33%),第二轮则赢到56%。他在今后五年总统任期内,会推行竞选时承诺的世俗化、拒绝政教合一、促进突尼斯现代化的政策。这不仅有利于该国的政经和社会稳定,也对周边国家的变革,再次发出样板性的信号。

第三,突尼斯变革得到埃及革命的「暗助」 。

突尼斯的伊斯兰复兴党虽被视为「温和」,但在坚持伊斯兰主义上,仍属基本教义派。例如在去年六月开始制定该国宪法草案时,伊斯兰复兴党就坚持把伊斯兰定为「国教」,穆斯林才可当选总统。

众所周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开宗明义,就是规定不可把任何宗教定为国教(虽然美国是基督教为主的国家)。伊斯兰复兴党坚持把伊斯兰定为「国教」,穆斯林才可当选总统,就证明了所谓「温和」只是表象。当时还没拿到国会多数席位的世俗派最后只好让步,同意把这条写入宪法。但伊斯兰复兴党得寸进尺,还要求更多,由此形成政治僵局,导致宪法草案的制定被迫中断了五个月。直到埃及人民革命推翻了穆尔西的伊斯兰政府,突尼斯的伊斯兰复兴党看到极端伊斯兰没有出路,才同意让步,放弃了有关伊斯兰法的表述,而接受世俗派的条款:突尼斯实行共和制,以公民权、人民意愿、法律为基础,保障人民自由和权利。实质就是「政教分离」。

推翻了(穆斯林兄弟会的)穆尔西总统的第二次埃及革命,虽然遭到短视的西方媒体的抨击,但在客观上却对突尼斯的变革起到了相当大的暗助作用——等于是警告伊斯兰复兴党,如一意孤行,就是埃及穆兄会的下场。

其实西方有识之士早就指出,埃及人民推翻穆尔西的伊斯兰政府,世俗派的塞西将军高票当选总统,是向整个阿拉伯世界传递了明确的信号:伊斯兰主义是走不通的,即使伊斯兰政党通过选票掌权,如朝向政教合一,仍会被人民推翻。所以这次,突尼斯的伊斯兰复兴党等于是吸取了教训。作为政党,连自己的总统候选人都不敢推出,几乎是未战先降,承认失败。这当然是不得已之举。

第四,突尼斯选举结果也向中国和台湾发出信号。

对于中国来说,这个信号是:无论专制政党统治多久,领导人有多强势,一旦有契机,人民起来反抗,独裁者就会兵败如山倒。在初始的民主选举中,旧势力的变种可能会赢得总统(或国会多数),但民主力量会突飞猛进地迅速壮大,随后就会是赢家。埃及走了这个过程,突尼斯也是如此。革命果实没有被窃取,茉莉花香仍飘向四方。

对台湾的信号是,在突尼斯根本不存在所谓「世代交替」的问题。这次突尼斯总统选举,是在两位老人之间选择。败选的已69岁,而胜选者今年已88岁。按规定任期五年,到时他将是93岁。

突尼斯人民看重的不是年龄,而是理念、经验、资历、领导国家的能力。但在台湾,所谓的「世代交替」其实更多是一种政治权争的托辞,实质是要把坚持原则理念的元老统统赶走,由所谓新一代的策略灵活者(其实是妥协原则者)掌握权力。

在突尼斯,88岁的前政府总理埃斯卜西,得到了1100万人民中的55.68%的选票(投票率60%),再次证明茉莉花革命发源地人民的智慧。对华人来说,8是幸运数字,让我们预祝88岁的新总统带领突尼斯走向世俗化、民主化的双重的成就

(本文仅代表作者之意见与立场)

(本文转载自「曹长青网站」,2014年12月22日,作者为美籍华裔评论家,网络影视评论「长青论坛」主持人)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台灣要做為川普冷靜頭腦的成員
四年前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時,台灣不少人很緊張,包括高層官員都說美、中大象打架,難免會踩到台灣這種小老鼠。…
相遇歐若拉女神 一個人的極地日記Day5 (下)
錯過了獨木舟,雖然膝蓋得繼續承受沉重的負擔,但路還是要走,而且還很長。   ▲長達25公里的湖泊Amitsorsuaq Lake…
旅行,也可以很有態度
前不久,觀光局舉辦「2012台灣十大觀光小城PK」活動,每個城鎮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向遊客宣傳、拉票,為的就是爭取優質觀光景點的地位,…
北韓─中國的長期「戰略資產」
11月23日朝鮮炮轟韓國延坪島後,世界多國均對此表示譴責,並認為北韓的主要盟友中國應該向平壤施加更多壓力,促使北韓改變其行為方式。…
難敵數位化網路 《紐約時報》將停印
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9月8日報導,《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發行人蘇茲柏格(Arthur…
中、荷、法男子 不約而同建方舟
災難大片《2012》電影中出現了「諾亞方舟」。受越來越多極端災害天氣的影響,真的有很多人打造了真的「諾亞方舟」以防萬一。…
中國父母不惜重金 培養孩子入讀美國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2014年門戶開放報告》顯示,中國留學生是美國大學中人數成長最快的國際學生。2013到2014學年,超過27.…
七年級彭國綸 親手打造古早味桂花園
每當油桐花開、螢火蟲大爆發期間或者是賽夏族矮靈祭,苗栗縣南庄鄉總是吸引如織的遊人。來此後,遊客多半也會同時順道走訪老街,欣賞古樸的南庄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