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鸟人》还没有在台湾上映时,就因为获得金球奖7项提名、奥斯卡9项提名大放异彩,受到观众的热烈期待。讨论的焦点不外熟练的演员,包括久未有作品的男主角米高基顿,近年被受瞩目的埃玛史东和演技早就备受肯定的艾德华诺顿,还有导演会如何透过一镜到底,将主角穿梭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情感展现出来。
里根汤森(米高基顿饰)曾经演出威风凛凛的英雄电影「鸟人」,但是岁月不饶人,如今他年华老去,名气不如从前,并且急于摆脱「鸟人」这个称号。昔日红极一时的英雄人物,投入身家财产和人生愿望,视一出自导自制自演的百老汇新剧,为自己演艺生涯中最后一次翻身的机会。但是可悲的是,他几乎得不到任何支持,唯一鼓励他的朋友只在乎这出戏回不回本。
戏中里根汤森说:「这出舞台剧开始有一点像我自己的畸形版。」他意识到自己正演扮演自己,对白说出的就是自己的心声,戏中戏很有看头。同时也隐喻了现实中的主角米高基顿,1989年他拍了英雄电影《蝙蝠侠》,1992年续演第二集,成名之后却再也交不出代表作,一直到2014年的《鸟人》才让他发光发热。戏里戏外,米高基顿就是在演自己,这也是导演选角高明的地方。
「你是否得到 你人生所期望的?」
小说家瑞蒙卡佛贯穿整部戏
《鸟人》节奏与一般电影不同,观众确实在短时间内看到大量不间断的影像,就像从头到尾的配乐那种鼓声的顿点,有秩序而且不停推进,难以找到松一口气的时间,不过这样的镜头(某种程度的一镜到底)、音乐(鼓声成为最强而有力的配乐)和叙事方式(戏中戏)让人惊艳。
《鸟人》值得咀嚼,倒也不是因为谈了太艰深或者无解的命题,而是你能够从《鸟人》中得到与自己人生互涉的共鸣。
首先要从美国小说家瑞蒙卡佛开始说起,他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是《鸟人》里里根汤森改编成舞台剧的作品,贯穿了整部戏。现实中,瑞蒙卡佛的墓碑上就刻了自己写的诗篇〈晚期断章〉:
你是否得到
你人生所期望的?
我得到了
你想得到甚么?
称自己为挚爱,感受到我自己
被世上所爱。
这些正是《鸟人》中的诘问。
《鸟人》电影剧照。福斯探照灯影业提供
「瑞蒙卡佛」的小说让人很难释手,因为他很敏锐地带领读者看见人物无可逆的生活,细腻地观察人的困境、无奈和生存下去的坚持。他的人生在《鸟人》也成为一种比喻,瑞蒙卡佛失业、破产、酗酒却从来不放弃写作,就好像剧中麦可夏纳(艾德华诺顿饰)对评论家说:「里根汤森用尽人生最后的力气成就这出舞台剧。」
里根汤森用尽力气坚持了甚么?却又失去了甚么?导演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拉长了每个镜头的时间,让观众可以成为里根汤森,用他的眼睛去体会。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改编成的舞台剧,对白说出了里根心里的话:「我到底怎么了,为甚么总是求别人爱我?」「我只是想成为你想要的那个人,现在我无时无刻都在扮演别人,一个不是自己的我,任何人。」瑞蒙卡佛不断提到的「爱」,放在公共的场域里,就是观众的崇拜和关注,换个角度说,是一个演员对自己的名、自己怎么被看待的追求。里根汤森的挣扎大概是从这里来。
无法忘记鸟人之名?
事物的本质不因他人评论而改变
第一幕,里根汤森在演员休息室里背对镜头,盘腿飘浮在空中。「鸟人」的声音不断缠绕着他:「我们怎么会落得这般田地?这地方糟透了,这里的气味那么难闻……」他站起身走到化妆台前,镜子上贴了一张字条:「事物的本质,不因他人评论而改变。」
「事物的本质,不因他人评论而改变。」是《鸟人》告诉我们很重要的事。
但是这一句话是个嘲讽,嘲讽威胁要把里根汤森的舞台剧毁掉的评论家;嘲讽无法忘却名声的过气巨星就是在乎评论怎么说、在乎麦可夏纳在排演时的脱序演出、在乎自己能不能不再只是鸟人。
如果他没有被曾经辉煌的「鸟人」之名摆弄,「鸟人」的声音,也就是潜意识里的念头从何而来?鸟人不就是「我」的幽灵的纠缠?恰恰是因为里根汤森无法摆脱英雄之名,才会不断要求他的观众去遗忘鸟人,去看见另一个可能「有意义」的自己。
「好不容易我终于要做点有意义的事!」里根汤森把重建名声,寄托在百老汇舞台剧上,女儿珊(埃玛史东饰)毫不留情地在最长的一段争吵中,给他一把利刃:「对谁有意义?这戏不重要,你也不重要。你认清吧!」
群众要的是只穿内裤走在大街上的荒唐鸟人,瞬间就可以成为twitter的热门话题,记者在他准备高谈哲学时只关心低俗问题或误解他,苛刻却有影响力的剧评家批评他浪费资源又亵渎百老汇的灵魂。
她说得没错,一出小众的百老汇作品有甚么意义?又或者该问,谁,来决定一出小众的百老汇作品有甚么意义?
其实没人可以决定,因为「事物的本质不因他人的评论而改变」,里根汤森对评论家咆哮:「无法创作艺术,就评判艺术,评论的人永远不知道创作者在背后付出了甚么。你无须承担任何风险!」有时候我们误读了创作,所以随意贴上标签,但是其实,任何评论都不能决定作品(或人)的好或坏,因为本质上,是甚么就是甚么。作品自己可以说话。
《鸟人》电影剧照。福斯探照灯影业提供
为甚么是鸟人?
到了最高峰,终会有坠落的时候
为甚么这个英雄是「鸟人」?每一个安排在电影里都有典故,所以《鸟人》看似一镜到底,但相反地其实更在导演过于精准的掌控之中。
电影中有一段,里根心中的鸟人说出「伊卡洛斯」这个名字,伊卡洛斯是希腊的神话,一个文化原型。(注)
「到了最高峰,终会有坠落的时候。」是伊卡洛斯寓言代表的意义,对里根汤森而言过于美好的「鸟人」已经逝去,虽然象征对名声无法忘却的「鸟人」,不断召唤里根汤森成为迷惘追逐太阳的伊卡洛斯。
但是到最后,里根算是认清了。他选择真正的假戏真做,最后随着剧情需要,他换了一把真枪,打算在舞台上以死明志,观众和剧评以为演得太真了,竟然终于注意到他,多么讽刺。当里根汤森轰掉自己的鼻子,想用仅有的生命交换名声,就是他彻底认清名声的时刻──名声很廉价,能够再造,能够经营;名竟然能够以死交换,多么荒谬,多么不堪。他明白,那终究不是事物的本质,名终究是徒然。
《鸟人》电影剧照。福斯探照灯影业提供
最后里根汤森撕去了「像鸟人面具的纱布」,镜子里也没有鸟人的身影,只有他自己。
他开窗想要第二次了结自己。女儿走进来时看到窗户开着,她看向窗外,低头寻找父亲的身影,然后抬头看向天空,缓缓露出安慰的微笑。电影的最后一幕十分耐人寻味,每个人都在问:「你觉得他有没有死?」当然这是开放式的结局,但是珊的微笑或许代表了里根汤森的解脱,不是因为他成为鸟人,而是他已经超脱了名声。
说到底,《鸟人》就是一趟探索自己的过程。就像瑞蒙卡佛的小说总是告诉我们的,一切终将被放弃,也必然要放下,所有紧抓着的不放弃,都将是徒劳的行进。
注:希腊建筑师代达罗斯替国王建造一座迷宫,用来关住国王牛头人身的儿子。国王担心迷宫的秘密走漏,下令将代达罗斯和儿子伊卡洛斯关进塔楼。为了逃脱,代达罗斯以蜡结合鸟羽制成飞行翼。他告诫儿子,如果飞行高度过高,羽翼会因强烈阳光照射而融化。两人从石塔展翅逃出,年轻的伊卡洛斯因初次飞行过度喜悦,越飞越高,最终因太过接近太阳融化了蜡翼,坠海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