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和业内人士近日表示,尽管谷歌事件不会导致中国外资企业的撤离,但还是会引发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商业环境以及中国投资风险的担忧。
据悉,今年5月起,中国将针对信息安全产品实施强制认证制度(Chinese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 CCC),生产厂商申请时必须将芯片蓝图和软件原始码交给相关单位,不然无法在中国生产、进口和出售。
谷歌等多家美国公司遭中国黑客攻击,引起西方企业对信息安全的警惕。对其他中国公司来说,谷歌事件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加剧了对将来遭到网络攻击的担忧,尤其是网络黑客盗取知识产权的担忧。谷歌事件也引发外商对信件内容防护的重新检视。中国美国商会日前表示,在中国的美国企业对来往商务信息的安全性感到忧心。
除了科技业外,包括金融、通讯、化工等产业的外资都曾遭受黑客入侵。一位金融业主管表示,情况让人担心,各公司已经感觉到他们在中国的专业技术很容易被盗取。
尽管外商基于利益考虑,尽量避免激怒中国政府,去年还是发生了两件双方对立的事件。首先是中国政府要求计算机制造厂商安装「绿坝」网络过滤软件,遭到数十家科技公司大力反对,北京政府最后宣布该措施无限期延后。
接着,去年10月中国政府的新规定,要求厂商产品必须获得认证,才能列入政府优先采购产品之列。业界批评此举意在要把外国新科技转移给中国企业。这一问题目前尚未获得解决。
2002年,时代华纳因担心中共会索取用户的邮件副本,终止了其麾下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与中国的电子邮件合资计划。
德国《商务日报》(Handelsblatt)1月15日指出,中国利用产品认证、专利权、间谍和网络黑客等手段,意在取得国际驻中国公司的商务情报和技术。
德国信息商业通讯新媒体公会(BITKOM)总裁谢尔(August-Wilhelm Scheer)警告,如果规定要求特定信息商品申请认证,迫使软件原始码公开,那么,致力创新的企业将离开中国。防火墙、操作系统和服务器,都属于信息安全产品的范畴;而包括手机和芯片卡等含有安全科技的产品,也可能包括在内。
欧盟商会一份文件指出,如此一来,外商知识产权恐将不保,与认证标准无关的产品机密情报,都有可能落入中国竞争公司的手中。德国企业主管表示,中国的专利保护是个大问题,中国应采用国际共同认证标准,以减少机密不必要的流出。
驻北京德国商业代表说,机密外泄已经成为欧洲出口厂商最大的阻碍。例如太阳能领域的一家德国软件公司也因为不愿交出程序原始码,而拒绝来自中国的大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