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大陸

多采多姿的贵州苗族生活百态

天真美丽的苗族少女。
天真美丽的苗族少女。
Getty Images
第56期
曾洁如

苗族是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数据,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从苗族的分布情况看,其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从人数上看,聚居的人多,散居的人少。现在,中国境内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其中,贵州省分布最多,遍布全省各地,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多,也最集中。  

生活方式及饮食

苗族大多居住在远离城市的边远山区,以村为单位聚居,很少与其他民族合村共寨。居住环境以高山为主,以天然地势来划定同周围其他民族的居住地域。苗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油茶、油桐、漆树等经济林木业。

苗族居住的地区也盛产木材,因此,过去的房屋多为木结构。建筑在山区的吊脚楼,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苗族人饮食多以大米、小麦、苞谷(玉米)等为主,他们喜食酸味,制作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酸汤、酸汤鱼等,有时还常以酒示敬,以酒传情,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的对象,饮酒的礼俗也有所不同,如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等等。  

动人的歌舞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民间群众性的芦笙舞一般由2至5名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其中舞蹈动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度动作,很受群众欢迎。  

多采多姿的妇女服饰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苗族服饰的特色之一,是将其历史文化透过服饰的刺绣图案呈现。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以各种银饰为主要佩饰,这构成了苗族身体佩饰的一大特色,银饰对她们来说,不仅是可避邪的神物,更可给人带来吉祥幸福。银饰也同时象征着财富,所以苗家少女全身上下的佩饰清一色都是银饰,重的可达8至10公斤,其银饰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工艺精致,在中国各民族中是首屈一指的,多半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

银锁的纹样有龙、双狮、鱼、蝴蝶、绣球、花草等。银锁下沿垂有银链、银片、银铃等。银锁又有「长命锁」、「银压领」等名称,苗族姑娘从小就佩戴,意在祈求平安吉祥,直到出嫁后方可取下。

苗族男青年也有佩带银饰的习惯,有的地区以此作为未婚的象征。苗族青年出席盛大场合时穿着青色大襟衣、腰系花带,头缠包头帕,颈戴银项圈,胸佩银链饰或银牌。男子配戴三根银项圈表示未婚,佩戴两根银项圈的男子表示已婚。他们常年腰刀不离身,腰带上系着火药葫芦和牛角筒及银钩、荷包等物。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德國十年一次 《耶穌受難劇》開演
每十年一次的一台大戲又要開場了,德國巴伐利亞歐伯阿梅高(Oberammergau)村民,正在緊鑼密鼓地排練,準備演好《耶穌受難劇》。…
別具魅力的庶民文化- 夜市文化綿延古今千餘載
北宋時期,夜市蓬勃發展,即使是嚴寒的冬季,依然有夜市;可見宋朝人有多麼享受這種繁華的夜生活。夜市文化跨越千年,…
川普棄巴黎協定 凸顯中、印、俄無所約束
美國總統川普6月1日宣布退出2015年得到195個國家支持而達成的《巴黎氣候協定》,引發全球震驚。 川普對重返巴黎協議保持開放…
惠風文集 - 放電視一馬
有一陣子很迷古文,現在想想是因為少看電視,才有了學習文言文的機會。有些人沒有電視好像很難過日子,將自己的精神交付電視託管,這的確是老少咸宜…
中秋節──屬於月亮的日子
八月十五日是月神的生日,記載中嫦娥為月神,象徵著美麗、善良等女性性格。民間故事中,月亮上不止住著嫦娥,還有吳剛與玉兔,伐桂、搗藥,日復一日…
莫言與高行健 用下半身寫作贏諾貝爾獎
繼高行健之後,莫言也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完全打破百年諾獎中文作家缺席的局面。但莫言登上領獎台,跟上次高行健一樣,…
揭開俄烏戰爭隱藏的原因
因近日接連發生的三件事情,俄烏戰爭的走向變得對西方越來越不利。一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要求北約對俄羅斯實行預防性核打擊,…
投入漆器「金繼」技法 賴信佑傳承家族三代「光山行」
串流平台近期上架日本電影《津輕塗的女兒》,講述漆器職人青木清史郎面臨家業中衰,女兒卻想接手漆器事業的窘境。這不只發生在日本,台灣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