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看天下

莫言與高行健 用下半身寫作贏諾貝爾獎

兩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文作家:2012年獲獎的莫言(左)、2000年獲獎的高行健(右)。Getty Images
第127期
曹長青

繼高行健之後,莫言也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完全打破百年諾獎中文作家缺席的局面。但莫言登上領獎台,跟上次高行健一樣,並不能高抬和展示中國文學的輝煌,而是恰恰相反,它再次在世界範圍貶損中國文學形象。他倆有所不同,一個是流亡海外的異議作家,作品被禁、得諾獎被官媒批判;一個是官方紅人,得諾獎被官媒大捧特捧。但他們的作品卻在相當程度上有共性:思想性極差(事實上,他們都在相當程度上張揚負向價值),更談不上藝術性(拙劣地模仿西方作品)。

如果他們的作品真的那麼糟,怎麼居然都能拿到諾貝爾文學獎?這肯定是不少人的提問。這其實不是多麼複雜的問題,中國文化的「悠久性」、中國人的「特殊性」、中文方塊字的「奧妙無比」性,足夠從西方唬出幾個各種各樣的獎來。高行健和莫言,很可能只是打漂亮「剪刀差」的開始,現在有一批中國的所謂作家、詩人、藝術家在步高行健們的後塵,左手擁著「中國文化」,右臂舉著「西方現代派」,然後雙臂把兩者一揉合,成了!一個讓兩邊都大眼瞪小眼的怪胎,難道不就是應該贏得人類最高文學獎的偉大藝術「原創」了嗎?

也許有人不滿我調侃被無數人敬仰的諾貝爾神台。但事實是,高行健的《靈山》和《一個人的聖經》都是情節支離破碎,內容胡編濫造到不堪忍受(迄今沒幾個人讀過足以證明),更有一堆一堆俗不可耐,甚至令人作嘔的性描寫。讀那種文字,不僅不是享受,簡直是受水刑。而且受完水刑,如果沒有承受力,腦漿就會真被澆成漿糊了——好壞不分,品味錯亂。好在太少的人自願去受那份酷刑。

水攪渾就顯得高深莫測

設想一下,如果高行健是用傳統寫法,中文讀者一下子就能看出其破綻。就如同你用中國畫的白描和寫生,沒有基本功,就別想騙人。但如果你號稱是西方的所謂現代派表現手法,是畢卡索第二,或者是更絕(99%騙人)的所謂「行動藝術」,那就沒了判斷標準,就可以隨心所欲,可以亂耍。「怎麼樣,你們看不懂吧。」當今世界那些偽藝術家們,個個都成了哲學家。這些人之所以能唬成,就因為這個世界上有數不清的人們都認為「自己看不懂」的東西就是「高深」的。所以,這個世界上才有了許多騙子,攪渾一個淺水坑,讓你看不見底兒,然後宣稱「我的池水海洋一般深」。哲人教導了幾千年:「是真佛說平常話。」可悲的是,多數人就是賤,就要仰慕他自己聽不懂的鬼話。

莫言是同樣手法。但我對莫言的反感低於對高行健。為甚麼呢?雖然莫言是官方作家,還抄寫《毛語錄》甚麼的,水平相當有限,但起碼他比高行健誠實,不像高行健那麼矯情做作,故作高深。矯情做作和故作高深,是我在美國二十多年來發現的西方「偽人」的最明顯的特徵之一。莫言的文字水平高於高行健,但卻沒有高行健那麼精明和刻意地「裝」。在《福克納大叔,你好嗎?》這篇散文中,他表示,「讀了福克納之後,我感到如夢初醒,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地胡說八道。」他開始模仿福克納,但坦言:「至今我也沒把福克納那本《喧嘩與騷動》讀完。」對他自己崇拜、要模仿的作品,居然連看都沒看完(好多年之後都沒看完),其浮躁之心到何等地步!

用傳統寫法,對故事情節、人物塑造、文字描寫等等,人們心裡都在相當程度上有既定標準、判斷槓桿;如果粗製濫造,很容易被識破。但莫言跟高行健一樣,都屬於中國那種鬼靈精,精極了。翻到一本外國的東西,連囫圇吞棗都還沒吞下去,就急沖沖按他理解的那個路子自己「胡編」去了。就像高行健的作品被披上了所謂「意識流」的外衣,莫言的作品則被戴上「魔幻現實主義」的高帽。於是所有的不合情理、不守規矩、不按牌理出牌,包括文字粗糙乏味等等的「百醜」,就都用「意識流」和「魔幻」的外套給「遮」過去了。於是「低窪」變成了「峰谷」。一塊裹腳布,掛到了在西方藝術園地撿來的一個旗杆上,就魔幻成中西結合的「現代派行動藝術」。

但裹腳布就是裹腳布,無論讓它飄得多麼時髦、冠上多麼貌似高深的名頭,扯下來一看,醜不堪睹。一部文學作品,讀完之後,沒有思想啟迪、沒有情感共鳴,沒有令你欣賞的人物、沒有令你怦然心動的細節、也沒有讓你拍案叫絕的文字,有的只是煩膩和噁心——我讀高行健、莫言的感受——這不是裹腳布又是甚麼呢?這種作品,哪怕它們得了火星、太陽獎,你甚麼東西都得不到就是得不到,能不受其負向價值影響就是萬幸了。任何一個想要點貨真價實東西的人,都絕不會跟著去崇拜自己從中甚麼也得不到的作品。可惜的是,我在前面說過,多數人就是賤,就要仰慕他自己看不清的混水、聽不懂的鬼話。

馬悅然「指鹿為馬」

當然,混水能被認為高深莫測,鬼話能被大眾相信,罪魁是不懂裝懂的偽文化人們。在高行健和莫言得諾獎的問題上,第一個偽文化人就是瑞典文學院的馬悅然。別以為西方人就都懂西方文學,我曾對他進行了90分鐘的採訪,發現他根本沒讀過幾本西方作品,對西方文學既沒有宏觀概念,也缺乏具體的熟悉、瞭解、欣賞,就更別提拿中國文學跟西方文學比較了。任何挑戰我這種說法的人,我非常希望你能負責任地給馬悅然一個西方文學考試,看看他能就幾本西方文學作品說出個四五六來。我保證他和中國的假作家韓寒一樣,絕對、絕對不敢接受「驗證」。

除了對西方文學陌生以外,馬悅然把他畢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死摳中國古文的「之乎者也」上。他的古文可能比多數中國人要好,但他對中國文學作品的判斷能力,絕對低於、遠低於絕大多數中國人。誰要不服這種說法,也請他給馬悅然一個中國文學考試,不用考別的,就請他分析一下被他推上諾貝爾獎神壇的高行健、莫言的思想、藝術、語言都「高」在哪裡。我保證你除了聽到一些大而空,可以套用在一百個作家、一千本偽作品頭上的空話之外,任何具體到作品細節的東西都沒有。為甚麼?一是因為從他們的作品本身找不到可「高歌」的內容,二是馬悅然對文學根本沒概念,從甚麼角度去分析都不知道。

那這麼沒文學水平的馬悅然怎麼能成為瑞典文學院的院士呢?理由很簡單,由於中國有號稱五千年的文化,是世界上人口最眾多的國家,其文學怎麼也得像在聯合國一樣占個席位吧,於是能說一口還算流利漢語的馬悅然就在只有900萬人口(相當於一個深圳市的常住人口)的瑞典變得「偉大」。這是瑞典文學院的可憐,也是中國文學的可悲。馬悅然當然希望中國文學得獎,中國文學地位提高,他本人在瑞典文學院的分量就加重;無論對內對外、主觀客觀,都是好事。

對亂倫肉慾情有獨鍾

但大概是因為馬悅然不懂得用上半身寫作的作家是怎麼回事(他對思想、情感、人物、文字通通沒概念,瑞典文學院一絕),所以就熱烈地推崇了兩個用下半身寫作的中國作家。而且這兩個用下半身寫作的作家,不僅對正常男女的性事特別不吝惜筆墨,還對亂倫情有獨鍾。高行健《靈山》的男主角,偷看母親的裸體,產生性的欲望;莫言《豐乳肥臀》的男主角則痴迷自己母親和親姐姐們的乳房。

高行健用下半身寫的作品,被「高深地」安排了最上半身的標題(頗為高行健)——《靈山》、《一個人聖經》。真是太具諷刺意味了。高行健的聖經,就是下半身顛覆上半身價值的「經」。莫言則實實在在,乾脆把女人的肉體用封面、用標題直接剝給你看——《豐乳肥臀》——真的很莫言。

高行健和莫言的另一共鳴之處是,高行健把玩性的東西叫做「聖經」,好好地玩一下宗教。莫言呢,在他自己宣稱是代表作的《豐乳肥臀》開篇,就讓外國洋牧師盯著牆上聖女瑪利亞的乳房,想著那個跟他通姦過的中國有夫之婦正在分娩跟他的偷情之作;全書結尾再讓那個洋牧師跟那個中國鄉下女人在曠野中「野合」,高潮時高喊「哈利路亞」。

西方人反宗教,少有敢這麼個玩法的。中國作家敢把上帝用下半身耍一下,偉大,誰說不該得諾獎。全世界用下半身寫作的作家很多,但鮮見能入流的。但在當今中國,所謂主流作家們不都在寫甚麼《廢都》、《大浴女》嗎?今天政府還在繼續管上半身,那就用下半身寫吧,弄高明了,那還是「反叛」作品呢。所以高行健、莫言得獎,大概還真的很有代表性。而且能把不雅之作推上最高等級的大雅之堂,絕對是頂級水準的人類才能做到,世界應該對中國和中國文學刮目!

曹長青

作者為美籍華裔評論家,網路影視評論「長青論壇」主持人。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英研發低脂巧克力 熱量大減美味依舊
許多人都喜歡吃巧克力,尤其是女性朋友。巧克力的美味讓人愛不釋手,但是後遺症卻要擔心其中的熱量太高,容易導致肥胖。想吃又不能盡興,…
勞資問題不斷,儒家文化怎麼看?
最近「一例一休」爭議不斷,勞資雙方的衝突似乎一直都是難以平息的戰爭,雙方各執一辭,永遠也無法達到真正的平衡。每當政府要為勞方增加福利時,…
亡妻布托庇蔭 札達里就任巴國總統
巴基斯坦前總理碧娜芝.布托的丈夫札達里,在巴基斯坦總統選舉中以人民黨領袖的身分獲勝。 布托於去年底遭恐怖分子攻擊身亡後,…
大外宣:中共與西方的意識形態之戰
▲何清漣新書《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八旗文化提供   中共自從2008奧運會之後向國際社會開展其「大外宣」…
占位置遊戲
我常在想,經濟活動有一大部分是屬於占位置遊戲。因為經濟學講的是有限資源的配置問題,現在我們換個角度,瞭解哪個位置會被配置到資源,…
如果是你,如何面對校園霸凌?
「八德國中」,應該是近期內最熱門的台灣學校吧!該校老師日前向立委羅淑蕾陳情,2010年11月上體育課時,有名國一生不小心拿球砸到國二生,…
平凡的遊戲創造不平凡的孩子
親子活動──黏土DIY一、材料:二杯中筋麵粉(或低筋麵粉)一杯鹽巴四分之三杯水一湯匙食用油做糕點用的食用色素或食用香料(攪拌前加入食用色素…
古人對音樂的全方位運用
報載一則新聞:「吵死塔利班,美軍用重金屬當武器。」說是美軍為了將塔利班分子逐出阿富汗南部一個荒涼厭戰的農村,用重金屬音樂當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