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异曲同工
林世雄(小林)和张晓敏是东科新闻台的广告业务专员。小林做事比较关注工作流程,晓敏则是很会想营销点子。主管认为他们的优点可以互相配合,就让他们一起接触一个新的电视广告客户「老蔘药厂」。
「小林,主管这次叫我们两个负责老蔘药厂健康食品的广告案,我们要好好表现。这可是我第一次和新的广告主从头接触,好紧张喔!」来东科新闻台快半年的晓敏刚从主管办公室出来,对带她的前辈小林说着。
「虽然我之前也参与过几个案子,可是直接由我来主导,倒是第一次。」小林做出摩拳擦掌的动作,接着说:「那我们先初步地想一想要怎么做,下午到小会议室讨论一下。」
「好啊,我要想些不一样的广告呈现方式,让老蔘药厂的广告刮起新的风潮!我们两点半见!」
下午两点半,晓敏和小林各自带了几张草稿来到会议室。小林的草稿是一张方块和箭头组成的流程图,而晓敏的草稿则是几张图画,表现不同的广告创意。
晓敏主动分享她的草图给小林看:「你看,用这样的呈现方式,充满都会感的风格,一定会吸引上班族的注意。」「这个slogan我想了半小时才想出来的,朗朗上口,一定会引领一股风潮!」
小林似乎不太认同晓敏的创意,「上班族只占收视户的一部分,还有家庭主妇、学生、老人,也要引起这些人的注意。」「这个slogan虽然朗朗上口,可是和老蔘药厂的产品功能不太一样。」评论完晓敏的创意之后,小林提出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要先跟老蔘药厂那边沟通,详细了解产品的效果,询问他们期望的广告效应,再来做规划。妳也知道,广告创意这种东西很主观,很容易做白工。」
晓敏觉得被浇了桶冷水,心里不太舒服,回嘴道:「没先有个东西怎么去找他们?等等被他们认为没有准备,两手空空就来。我丢脸,你丢脸,公司也没面子。」
「好啦!我再想一下,我们4点钟再来讨论。」小林感到晓敏的怒气上升,选择了退让,结束掉只进行10分钟的会议。连数据都没拿,就快速地闪回座位。
晓敏倒了杯水喝,刚好瞄到小林的草稿。仔细一看,从初步接触到结案的整个流程都在草稿中。「咦?怎么只有这张,小林连一个广告的点子都没有想吗?不过我也完全没去想广告创意以外的东西。」晓敏拿起小林的草稿研究起来了。
这时小林在座位上考虑了晓敏的想法。「晓敏说得没错,没东西到时被钉个满头包就完了,有备无患。先想几个出来和晓敏讨论看看。」
4点钟,小林手上多了几张纸,不过还是让晓敏先讲她的想法。
「和老蔘药厂的初步接触,我们可以约在星期五,因为接近放假的时候人们心情比较愉快,比较容易产生更多的创意。」晓敏看完小林的流程图之后,决定跟着小林的流程走,所以就先谈起怎么安排初次接触比较好。
小林不知道晓敏的想法已经改变,认为晓敏还是想在初步接触时,就把她的那些创意广告推销给老蔘药厂。于是也开始讲自己的创意:「我们做几部交互式影片放上YouTube,推广健康食品的正确观念,把老蔘药厂的产品巧妙地放在里面。」「结合东科广播、《东科时报》、《东科杂志》,把面扩大,让老蔘药厂提高广告预算。」小林讲起自己的创意,越讲越是兴奋。
一个小时前还在讲工作流程,现在同一个人在讲,讲的方向却完全不同,晓敏听着听着觉得很难适应。她不知道小林这些创意是认同了她的「先有个东西」的想法。
两个人讲了很多,心底却都觉得对方不认同自己的基本立场,心中只有一个「闷」,各自决定晚上回去要靠自己的力量把案子规划出来。
不知道他们何时才会发现「异曲同工」之妙,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