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食谱《蒋公狮子头》记录了蒋中正好友奚炎的私房料理,作者严裘丽是奚炎的媳妇。当年,蒋中正时常去奚炎家吃他拿手的江浙菜,严裘丽将私房菜整理成食谱出版,书中的每一道江浙菜都有典故,也记录了如何吃出乐趣和生活。
奚炎的厨房,某种程度上是蒋中正的乡愁,也是逝去历史的某一个片段。
知名人士和他们最爱的巷弄私房料理往往相得益彰,其中不仅展现吃的品味,也能吃出生活的方式、人生的故事;这些餐厅甚至可以见证某个时代的意义。
台湾菜系多元丰富
料理是文化意义的展现,饮食是环境和人文交织的产物。不同地方的人对食物的认知与烹调方式不尽相同,甚至有很大的落差。以鱼来说,日本人喜欢生吃,台湾人喜欢清蒸,浙江人则是拿来红烧。
饮食通常伴随着记忆。1949年后,广东菜在台湾大行其道,四川菜、陕西泡馍、云南大薄片、湖北珍珠丸子等中国传统饮食,在台湾集南北口味之大成为一炉。对不少外省人而言,外省菜有的是载不动的乡愁;而作家焦桐笔下的台湾菜,是一场巧遇,是集结传统中国、西方、日本料理,再融合地方特色的「综合体」。
在台湾,可以吃到各种外省菜肴,也有发源于台湾在地的平民小吃和办桌菜,更有地道的异国料理,以及客家、原住民美食等,多元特色在台湾美食上发扬。
名人的私房料理
本期《看》杂志带大家造访四家餐厅,包括台菜海鲜餐厅兴蓬莱、俄国料理明星咖啡馆、上海菜隆记菜馆和台湾古早味无菜单料理茑松客栈。这些餐厅共同的特色是历久不衰,除了在菜色上各有特色,经营上各有方针,更对料理的质量有所坚持,尤其每一家都是名人的口袋餐厅。
66年口味不变的台北文化地标──明星咖啡馆,开业第一天蒋经国和蒋方良就来了,周梦蝶、黄春明、陈映真等作家更视明星咖啡馆为写作的窝;位于天母的台菜海鲜餐厅兴蓬莱是前总统李登辉的最爱,几乎一周就要吃一次,有经典台菜的好滋味;成立于1953年的上海菜隆记菜馆,许多政商名流、歌星艺人在此川流不息,蒋经国更多次派人来买;施崇棠、李焜耀等科技界大老板都喜欢的无菜单料理茑松客栈,用台湾农村古早味唤起许多人的回忆。
透过私房料理与名人碰撞出的火花,不仅能够一窥名人的喜好,也能了解料理的特色和独特的文化意义。这些餐桌上的人生故事,蕴含着努力、动人之处,甚至启迪人心。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