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训练中培养出「观察入微」能力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张传炯,退休后因陪同侄孙赏鸟,意外地投入了赏鸟人的行列。严谨的学术研究性格,使得张传炯的赏鸟不只是获得心灵上的喜悦,还给赏鸟界带来研究上的突破。
谈到赏鸟,张传炯显得更加兴致勃勃。他滔滔不绝地分享他的观察:台湾人的赏鸟风格是找出稀有鸟种,有观赏到即是成就,所以重点目标放在「自己看到了多少种鸟类」。但张传炯持不同的想法:「大家都在比说我看到了甚么鸟,你看到了甚么鸟,能够看到一、两百种就很了不起了。但这样对学术没有贡献。」
不改科学家本色的张传炯,把相同的研究精神投注在赏鸟领域。他不追逐稀有鸟类,反而把重心放在解决赏鸟界悬而未决的问题上。张传炯观赏的鸟类都是常见种类,但却能一眼洞悉别人看不到的问题。
看见别人没看见的
以国人所熟知的「国庆鸟」灰面鹫为例,每年的10月10日左右,灰面鹫会从垦丁出海,因此许多赏鸟人士会集结在垦丁观赏灰面鹫出海的景象。张传炯观赏的角度却与众不同,他对灰面鹫的飞行路线感到好奇而开始探究。
一般认为,灰面鹫的飞行路线是由日本出发,经过琉球群岛到宫古岛,然后经由台湾前往菲律宾。但一直没人验证此一说法是否正确。张传炯开始着手求证。他翻阅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令他十分惊讶。按照一般认知的飞行路线,灰面鹫离开宫古岛后,约飞行三、四天会抵达台湾,但张传炯质疑:「我们在垦丁看到飞出去的鸟,时间点和宫古岛鸟儿离岛的时间点作比对,发现灰面鹫离开宫古岛的时间竟然比离开台湾还晚一天!」这明显的错误,却没有人提出,也没有人去发掘原因。
根据前人的记载数据,张传炯断定,来台湾的灰面鹫不是从宫古岛出发,而是从别的地方飞来的。因为张传炯没有作系放等其他实际研究,光靠现有文献中的数据就这样断定,此一大胆推断提出后,赏鸟界群起哗然,质疑声四起。
然而半年后,台湾第一次进行卫星系放研究,用卫星通信设备研究灰面鹫的飞行路线。结果发现,灰面鹫并非从菲律宾飞回日本,而是飞到北韩,来年从北韩经过中国进入台湾。这样的飞行路线果然如张传炯所断言:灰面鹫并非经由宫古岛飞入台湾。农委会2009年7月9日发表文章可以为证:「台湾猛禽研究会执行的灰面鹫卫星追踪研究有初期成果,在台湾垦丁及彰化系放的5只灰面鹫中,继续生存的4只均成功跨海进入中国,北上到北韩/中国边界准备繁殖。……卫星追踪的灰面鹫很可能是北韩边界的鸟渡冬迁徙时经过台湾。这个结果具有非常重大的震撼性,本文所提过境垦丁的秋季迁徙灰面鹫很有可能是因为地理关系采取不同于日本灰面鹫的迁徙路径。」
此研究被收录在《自然观察》网站的「菁华研究讨论区」。张传炯不改学者本色:「虽然一开始就有人反对,但我必须要讲,不讲我害了全国,后来证实我讲对了。不过我没花钱,而卫星系放价格高昂,实验一只花费几十万,但我只是翻翻那个文献记载的网站而已啊!」张传炯严谨而又敢说真话的学者性格,在「赏鸟」领域里,依然展露无遗。
另类的赏鸟专家
退休后的张传炯,隐居阳明山寄情山林,赏鸟带给他无穷乐趣。张传炯常背起相机,到各地游赏并细心地用镜头记录鸟儿的美姿。在阳明山的居所里,一张张裱框起来的鸟儿照片,述说着他赏鸟的丰硕成果。当然,由于「观察入微」的科学家精神,张传炯的赏鸟资历虽短,却早已进入「赏鸟专家」之列。
不止灰面鹫,张传炯长期对黄鹂、黑冠麻鹭和凤头苍鹰进行近距离观察和摄影,其文字纪录也为鸟友们津津乐道。此外,张传炯对家燕的研究也独树一格。听他一丝不苟地谈起家燕的「换羽」等行为,在他看来是简单的逻辑推理,但对「外行人」来说,真的是一时难以意会的「大学问」。闻者都不免暗自赞叹:「院士级」的眼光,果然非同凡响。
从开创叱咤国际的蛇毒成就,到赏鸟的学术奇闻,张传炯认真治学的态度,让他的故事成为一次又一次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