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刮民粹风 「黑天鹅」效应频现

提出修宪改革参议院与地方治权的意大利总理伦齐,在公投失败翌日,于议会上无奈地提出辞呈。
Getty Images
第175期
万厚德

令布鲁塞尔忧喜参半的意大利修宪公投与奥地利大选结果,不但让欧盟前景蒙上阴影,过程中,高层对民粹主义抬头的焦虑更是无以复加。随着两大投票的发展,这份焦虑的眼神正移转到法国不久的大选,突显出欧洲的主流思想正遭逢民粹主义严峻的挑战。

 

解套国会僵局 民粹模糊焦点

为了解决意大利这个欧盟第三大经济体长期的经济沉痾,总理伦齐(Matteo Renzi)上任后,随即在欧盟指导下提出许多撙节与振兴方案。然而,基于意大利政治结构的缺陷,各项法案始终处于参众两院的争议与地方政府的制肘,让伦齐当局毫无施展的余地。为了摆脱参众两院无效率的立法程序所导致的国会僵局,以及地方政府对中央事务过多的干预,以便加速经济改革的脚步,伦齐提出了限缩参议院规模机能与转移地方政府部分权力至中央的修宪主张,并于12月4日举行公投。伦齐还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于选前喊话,若公投不通过就辞职。

原本立意甚佳、民调看好的修宪主张,却在「五星运动」(Five Star Movement)等疑欧派的民粹挑拨下,变相演出脱欧戏码,模糊了政策主张的初衷。选举结果应验了近年来全球政坛流行的「黑天鹅」效应,由民粹的五星运动党所带领的反对修宪阵营,以59.5%的公投得票胜出,否决了伦齐的修宪案。这场公投有近七成的意大利合格选民出来投票,超乎预期的高投票率也反映出伦齐这场豪赌所涉议题的利害关系及激烈性。

意大利参议院大部分的权力在于阻挡与修改法案,这次修宪案将删减参议院席次,从315席减至100席,还将把目前掌握在地方政府的部分权力转移至中央政府,另将裁撤一个政府的政策机构。

 

疑欧派得势 意大利局势堪虑

失败的伦齐立即于隔日提出辞呈,不过,总统马达雷拉(Sergio Mattarella)认为,这场公投是关于政治改革,无关乎政绩表现,因此予以慰留。马达雷拉倾向让新政府执政到2018年初,也就是原订举行下届大选时,但看守政府寿命会有多长,端视各党党魁。意大利过去10年,已换过6个执政团队,政局始终处于动荡,也延宕了意大利走出经济困境的宝贵时程。

在英国脱欧的推波下,意大利公投的失败,实则意味着后续即将涌入欧盟的脱欧浪潮。不过,「脱欧」在意大利「防御性」立法的紧箍咒下并非易事;同时,有三分之二的意大利人并不愿意脱欧,只是在疑欧派「地方无权,中央独裁」的民粹操弄下投下了反对票,但因此壮大的五星运动党,却着实为欧盟的未来投下了震撼弹。

 

奥地利大选留欧派险胜

另一场攸关欧盟前途的选举则是与意大利公投同一天的奥地利总统大选。奥地利绿党支持的总统候选人范德贝伦(Alexander Van der Bellen)可说是有些意外地击败了原本呼声极高的极右派对手霍佛(Norbert Hofer)。欧洲联盟领袖12月4日当天纷纷盛赞这巩固了欧洲的团结。

霍佛是出了名的极右派人士,主张脱欧与反移民来保障劳工立场,这在失业率持续攀升的奥地利受到蓝领选民的支持,7月的失业率甚至来到6.2%,创下21年来新高。尽管奥地利的难民数量自去年起已锐减,霍佛仍设法利用恐怖攻击及伊斯兰社会反对奥地利价值等民粹式的激烈言论,试图激起对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不安,在高失业率下提供给移民的社会福利措施更加引发民怨。他一旦当选,将会是二战以来欧洲首次出现极右派的国家领袖,也将让奥地利成为欧陆首个启动脱欧骨牌的国家。

游走于左右的新当选总统范德贝伦广获名人、艺术家与政界高层支持,竞选时,他提出支持奥地利续留欧盟的政见。他曾说,他的梦想是让奥地利成为没有围篱的「欧洲之美国」,并强调自身的立场是「站在社会的中间」。

范德贝伦的当选着实让布鲁塞尔的欧盟高层松了一口气,但是,支持霍佛的因素并未因此消失,民粹的话题与对立的氛围依旧在选后的奥地利持续扩散。

 

法国大选保守派暂保优势

随着两个重要指标性投票与选举的结束,欧盟高层的焦虑转移到了即将举行大选的法国。历经数次造成大规模伤亡的恐袭,法国极右派的声势正逐渐上涨,主张脱欧反移民的极右派领袖玛琳.雷朋(Marine Le Pen)的行情甚至一度威胁保守派人选费雍(Francois Fillon)。民调显示,两人恐将在大选第二轮一争高下。

虽说目前费雍以65%的民调支持度大幅领先玛琳.雷朋,但在历经全球民粹风洗礼下的「黑天鹅效应」扩散下,难说不会出现变量。至于左派的行情,在欧兰德乏善可陈的政绩表与内部候选人的纷争不断下,社会党在本次大选恐已回天乏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惠風文集 - 評審席上
在巨大的家庭與親友期待下從媒體工作回任教職。說「回任」是因為我已經千辛萬苦、想方設法離開過一次,但離開得不夠徹底,結果當然是「斬草不除根,…
「奧運信念」掩蓋不住的經濟敗相
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由盛而衰的拐點,即使持悲觀看法的人也將其放在2010年左右,因為此前有一個「2008北京奧運」,…
香港「雨傘運動」的兩樣情
香港人為爭取特首「真普選」引發的「雨傘革命」,持續延燒。民主和自由,對大陸民眾而言,是一個官方常掛嘴邊卻似是而非、百姓渴望而不敢奢望的「…
對銅鑼灣書店與香港二樓書店的回顧
香港因為鋪租太貴,而香港又是高度商業發展的社會,書店的盈利有限,因此發展了具有香港特色的二樓書店。因為二樓的租金比較便宜。…
汙染?北美80%人口看不到銀河系
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6月10日報導,北美大陸有近80%的人們在夜空中看不到銀河系。不過,這可不是因為空氣汙染或霾害,…
蝶舞 徑香 「花自在」- 逆著風的男人 & 不會煮菜的女人
有人說林惠陽是逆著風的男人,也有人說他拿著拐杖跑得比別人都快、想得比別人多,他則開玩笑說自己「講出一口好菜」,…
百萬人斷糧 東非饑荒50萬童瀕死
東非饑荒越來越嚴重,僅在索馬利亞就有370萬人飽受饑餓折磨,約50萬名兒童已經饑餓到瀕臨死亡。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為「非洲之角」…
優秀領導者如何「精準提問」?
  書名:從Q到Q+:精準提問打破偏見僵局×避開決策陷阱,關鍵時刻做出最佳決斷 作者:華倫.伯格(Warren Ber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