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南寮小区 传承百年渔村传统文化

南寮是保存古厝相对完整的小区。叶俊宏摄影
第183期
曾允盈
「2017全球百大绿色旅游地」之二 -- 「友善环境」一直是澎湖南寮小区生活的重心,空间、居家、食物都友善,好像回到古老的从前。来到南寮,别忘了把脚步放慢,把心事搁下,在这个有南瓜、有牛、有蓝天、有大灶的时空,学习传统,真切感受恬静的生活。

从澎湖202县道开往东北角,「南寮小区」就在县道的左手边。映入眼帘的是以南寮最重要的农作物为造型的「南瓜公交车亭」,形状逗趣,为这座迷你的村庄增色不少。

南寮小区原本是湖西乡最偏僻、人口流失最严重的村庄,壮年人口多往高雄市旅外落户,留在小区以老人家居多。但是这几年来,南寮越来越整洁、越来越找回古朴的风貌,成为其他小区的示范村,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一窥究竟。

2016年南寮小区致力于保留传统、旧物营造的特色,让它从澎湖县市中脱颖而出,获得行政院「第16届公共工程金质奖」。2017年更跃上国际,荣登「2017全球百大绿色旅游地」。

 

▲理事长陈有择重视小区环境整洁,推动南寮小区发展。叶俊宏摄影


澎湖南寮小区旅游推荐


一、小区体验


1. 蒙面女郎教学
2. 渔灶炊煮
3. 菅芒箄(秋冬限定)
4. 牛屎饼制作
5. 堆小硓--石


二、导览解说


南寮小区导览一小时(包含三项体验)


体验须于五天前预约,体验人数至少10人、至多50人。


报名专线:南寮村赵嘉协村长(0921-291647)或南寮小区发展协会陈有择理事长(0935-250369)
 

▲村长赵嘉协耕种有机农业,推动小区产业发展。叶俊宏摄影

 

 

其实早在2010年,南寮已经种下改头换面的契机。2010下半年陈有择接任小区发展协会理事长;赵嘉协也在当年从警察身分退休,回乡当村长。两人针对小区环境改善整顿,陈有择更亲自带领环境维护队,整治脏乱、改善淹水、修复古厝,促使小区展开蜕变。陈有择谈道:「本来闲置的空间,因为居民有共同目标,改善起来特别快,大家也因为拥有文化资源而自豪。」

南寮和其他小区相比,也许在乡村风貌上没有太大不同,但最大的差异就是凝聚力惊人,「想要让居民和老人家过得好」,是陈有择和赵嘉协不约而同说出的话。两人从各自擅长和关心的事务出发,持续累积南寮的能量。

因此,若想规划澎湖三天两夜的旅行,推荐您其中一日别忘了留给这个传统的村落。来到南寮,它会开拓你的眼界、凝聚你对农村的热情。

 

▲南寮小区化腐朽为神奇,用各式浮球点缀环境。叶俊宏摄影

 

▲浮球装置艺术是南寮的小区特色。叶俊宏摄影

 

▲93岁赵有德爷爷喜欢用浮球创作,笑得好开朗。叶俊宏摄影

 

 

看点1:

徒步游南寮》浮球艺术装置迎客

 

循着入口的手绘地图,徒步深入南寮小区,散步在小路上,会发现每个角落都是村民用心维护的成果。原来这座将近400年的村落,从1630年开始陆续有先民从闽南、泉州移民过来,以半渔半农为业。

南寮和北寮原来是同一个聚落,清代中期开始,务农的人集中住在南方旱地,业渔的人居于北方海滨,两个聚落才区分开来。看着村落的历史,好像回到先人开拓打拚的那个时候。

走进小区,两旁的「浮球艺术装置」十分抢眼,有的绘成猫咪的表情、有的呈现缤纷的涂鸦,衬托出小村落的活力。原本「渔网浮球」是渔民吃饭的家伙,但废弃后却成为海滩的环境杀手。澎湖光是浮球制造的垃圾,每年就高达30吨。没想到南寮小区化腐朽为神奇,用各式浮球点缀环境。

村里有两位浮球达人,84岁的赵长寿爷爷将海上漂来的大量浮球,妆点在自家门口,成为装置艺术;93岁的赵有德爷爷三年来则用不同大小形状的浮球,完成彩绘和创作。

93岁的赵爷爷拄着拐杖走出来,说着创作的过程,笑得好开朗,阳光下豆大的汗水抵挡不住他的热情。原来这就是纯朴小村庄的魅力,在资源有限的地方,居民无不就地取材,努力活出认真的样貌。

 

▲「福记渔灶」的三口大灶就摆在露天的广场。叶俊宏摄影

 

▲渔灶是澎湖传统渔获加工的方式。南寮小区提供

 


看点2:

福记渔灶》体验传统渔获加工

 

南寮是澎湖古老文化的缩影,因为商业发展缓慢,保留许多无形文化资产。小区发展中心的对面就是「福记渔灶」的据点,三口大灶就摆在露天的广场,吸引游客注意。

「渔灶」是澎湖特殊的渔类加工方式。民国40~50年代,渔业非常兴盛,每到黄昏时分,男人会出海捕捞臭肉鱼(沙丁鱼),日出靠港之后再运送到港口附近的渔灶,妇女负责加工煮熟,保留鱼的鲜度。沙丁鱼捕获量虽多,但是经济价值不高,不适合冷冻起来,透过渔灶直接加工最符合效益。接着再经由日晒风干,装箱外销日本。

如今渔灶不再是家家户户的经济来源,而是蜕变成为说老故事的地方。2012年小区把它重新修复,成为澎湖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渔灶,只要游客事先预约,就有小区妈妈示范用渔灶烹煮食物,渔灶里的狗虾、小管,就是在地最新鲜的滋味。有趣的是,灶上的燃料除了木柴、花生壳,晒干的牛屎饼,更是一大特色。只要有灶,就有人烟、有热情,这口渔灶彷佛时光倒流一般,让人感受到曾经的热闹风光。也因为几乎未经雕琢,许多居民从来没有离开过小岛,传统的生活样貌,相对容易在南寮复刻。

 


▲硓--树屋伫立百年,是澎湖特色建筑。叶俊宏摄影

 

▲用硓--石迭砌而成的菜宅,是就地取材的建材和工法。叶俊宏摄影

 

▲迭砌硓--石匠师许自谋。叶俊宏摄影

 

 

看点3:

硓--老屋没落》「菜宅」石墙保护农作物

 

体验完古老的渔灶,转个弯来到一间硓--树屋。这座隐身在榕树里的老屋,已经有百年的历史,2013年重新整理之后,成为不可错过的历史遗迹。大榕树和老屋互相依存、密不可分,不管南寮如何变迁,它们座落在此处不曾离开。

「硓--老屋」是澎湖的特色石屋,游客看过无不印象深刻。硓--石是珊瑚礁石灰岩,早年先民就地取材,建筑多用硓--石砌成,是在地的传统建材。每一块硓--石都是从海底挖掘上岸,经由数年的日晒,让盐分散去之后,才能拿来使用。

如今已禁止采摘珊瑚礁石,堆砌硓--石墙的技术也逐渐没落了。技师许自谋从父亲手里承袭这门技术,许多新建的硓--石墙都出自他的手法。许自谋表示,迭砌这些有棱有角的珊瑚礁石,需要用「勾钉」的方式才能彼此咬合,盖得好看不会倒,这是先民的智慧。

硓--石屋不会发烫,住起来冬暖夏凉,也因不会风化,因此可以保存万年。在澎湖,硓--石除了拿来盖房,由于东北季风强烈,家家户户还会利用它迭成「菜宅」,保护农作不受季风吹袭。从古至今,用菜宅种植无毒作物,居民得以自给自足,菜宅从小型的庭园式矮墙,到大型的农场式高墙都有,为了挡风一定会迭成北高南低的形状,成为澎湖各地独特的风景。

 


▲南寮小区环境非常整洁,归功村民自动维护。叶俊宏摄影

 

▲「牛屎窟文化园区」展现出澎湖农村特色,更是游客体验农事所在。叶俊宏摄影

 

▲民众正在体验制作牛屎饼。南寮小区提供

 

▲深耕文化工作坊进驻南寮协助小区营造,图为执行长王贞儒。叶俊宏摄影

 


看点4:

牛屎窟文化园区》自制牛屎饼当燃料

 

走在南寮小区街道上,环境非常整洁,没有任何脏乱。「深耕文化工作坊」执行长王贞儒发现,尊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小区营造最重要的环节,居民比谁都自动自发维护环境,这就是向心力。

再走进去,「牛屎窟文化园区」展现出澎湖农村特色,更是游客体验农事所在。「牛屎窟」顾名思义是收集牛粪的地方,早期农村中,牛屎是很重要的燃料,居民会将牛屎保留在石窖里,好天气时制作成牛屎饼。制作的过程现在也开放体验,首先在牛屎中加入适量水分,赤脚踩踏揉制,接着取出置于榄仁叶上压扁,贴在硓--石墙上晒干。两、三天完全干燥之后,就能拆下作为炉灶燃料使用,成为农村天然资源。

「牛屎窟文化园区」是南寮小区在民国102年参加农委会「农村再生培根训练」的实作成果。理事长陈有择笑着说,因为牛吃新鲜的草,也会趁新鲜制作牛屎饼,不用怕气味难闻不敢体验。村里养牛的人相较以往少很多,但是为了完整保存农村风貌,渔灶炊煮也会用自制的牛屎饼作为燃料。

 

▲南寮小区家家户户的菜宅会编织菅芒箄防风。南寮小区提供

 

▲定期举办小农市集,推广在地农业。南寮小区提供

 

看点5:

推广有机农业》为小区注入经济活水

 

村长赵嘉协是澎湖第一位生产有机蔬果的农民,取得吉园圃有机认证资格,也结合饭店和农会贩卖,目标让南寮成为澎湖的生态农业小区。赵嘉协谈道:「小区发展一定要有产业做后盾,包括有机农业、农产加工、发展伴手礼等,要把特色农产变成小区的经济来源,因为有收入才有人力,才能循环,才能永续发展。」

赵嘉协利用家族原有的菜宅建立有机农场,农场内甚至造井取水,面对澎湖的强风,连洒水都是一门学问,一不小心水就会就被风吹散。第一年耕种的时候,赵嘉协发现砂质土壤养分充足,农作物没有太多虫害,最大的问题就是冬季季风会吹倒农作,甚至挟带海水湿气,于是他开始建立简易的棚室挡风。几年来赵嘉协尝试种植不同的季节作物,让农场四季都能收成,也鼓励居民复种农地,未来有机农园更将开放游客参观。

小区内也规划有「农事体验区」,在地小区妈妈一起出动,不仅把土地的智慧说给游客听,也会带着大人小孩弯腰向大自然学习。为了防止强烈的东北季风,给植物一个安全的家,居民会在菜宅内用小石头、菅芒花挡风。只要预约,游客可以体验「堆小硓--石」、「菅芒箄」,一定要动手试试看。

 

▲奎壁山「摩西分海」景点,退潮时露出玄武岩步道。叶俊宏摄影

 

看点6:

摩西分海》登「奎壁山海上步道」看神迹

 

来到南寮,还有一件不可遗忘的事,那就是看准潮汐时间,在傍晚时分来到北寮村海边的「奎壁山海上步道」看神迹。

「南踏古厝、北踏浪」是近几年的热门游程,利用一个下午时间逛完南寮后,骑车10分钟就可以来到北寮等待「摩西分海」。北寮的奎壁山是澎湖八景之一的「奎壁联辉」,站在山顶可眺望周边岛屿。涨潮时整条奎壁山步道被淹没水中;退潮时会露出一条S型的玄武岩步道,和对面的赤屿相连。当这条长约300公尺的步道逐渐现身的时候,就像是亲眼目睹了《圣经》里的神迹故事一般,摩西为了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将红海分成两半,非常壮观。

还没到退潮的时间,已有很多游客卡位等候。退潮之后还能在步道上踏浪,是这几年的澎湖秘境,吸引大量观光人潮。看着太阳在眼前落下,余晖伴随脚下的清凉海水,可以消磨整个傍晚时光。

 

▲走在路上,九十几岁的奶奶就坐在路旁挑花生。叶俊宏摄影

 

▲传统妇女出门习惯用毛巾遮住头脸,如今也成为南寮的体验活动。南寮小区提供

 

学习南寮的传统 体验南寮的生活

 

「澎湖国家风景区管理处」处长方正光谈道,先民来台湾开垦,真心认同一个地方最重要,「如果认同,你会想到下一代的未来,因此对环境都有永续、生命链的概念,居民、旅客都必须认同这个地方,而不是对大自然进行掠夺。」

「友善环境」一直是南寮生活的重心,空间、居家、食物,就好像回到古老的从前。无论是在地人或外地人,在一个有南瓜、有牛、有蓝天、有大灶的时空,都会对土地特别贴近,能够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痕迹。

走在路上,九十几岁的奶奶就坐在路旁挑花生,像个小孩一样把花生堆在自己身上,今天挑着、明天也挑着;下午时,居民就坐在一旁聊着天。那就是农村生活。老奶奶蒙着面,是澎湖女儿的传统打扮,因为妇女在潮间带捕鱼或田里耕作容易受强风烈日伤害,出门习惯以毛巾将头脸包裹起来。

来到南寮的旅客,不仅可以感受到南寮的风、南寮的烈阳、南寮的气息,也学习南寮的传统、体验南寮的生活。别忘了把脚步放慢,把心事搁下,你会看见封存已久的恬静生活。

 

#########

 

同场加映:绿色旅游地的吃与住


吃在南寮:南寮风车有机农场

 

▲南寮风车有机农场的小管面线。叶俊宏摄影

 

村长赵嘉协经营的南寮风车有机农场,除了种植有机作物外,在地的特色料理,是游客不能错过的美味。小管面线选用在地捕捞最新鲜的小管,和稍有口感的手工面线,汤头喝得到满满鲜甜。南瓜面疙瘩用的是村长自家种的有机南瓜,是每年5月之后南瓜季才有的限定料理。还有有机西红柿、手工制作的古早味豆花,都吃得到在地特色。南寮风车有机农场位于前往北寮「摩西分海」景点的必经道路上,路过别忘一尝南寮的好滋味。

相关文章:

东北角海岸、澎湖南寮 获选2017全球百大绿色旅游地

东北角暨宜兰海岸线 壮阔山海蕴藏丰富人文风情

摆脱低价团 打造高质量永续旅游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國網民「占領歐巴馬Google+」
在中國被封的Google+近日突然解禁,有大批網友自發參與了「占領歐巴馬運動」,一時蔚為風潮。…
北京重拾「韜光養晦」之策
對北京來說,2011年最晦氣的還不是內部那隨時可能爆發的重重矛盾,而是外交上接踵而至的失利。最讓中共憋氣的是,對於美國的步步進逼,…
瘟疫害怕什麼?古籍有解
無論人們是否相信,許多宗教信仰都表明,世間的一切都是由神安排的,包括災難、人的生死。人的德行高,災難就少;人心不古、自私自利,災難自然就多…
中興案諜影重重 中美貿易戰烽火連天?
近日中美貿易戰烽火相連之際,美國商務部門於4月16日對中國「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Zhongxing Telecommunication…
2014年9月──數字看台灣
全球競爭力台灣排名14退步2名 世界經濟論壇9月3日公布2014~2015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在144個國家中排名第14,…
用腦過度有礙佛性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唐.德誠禪師)中國唐代末年的南宗禪師──船子德誠禪師,…
天際旅者黑面琵鷺 Happy南台灣
台灣西海岸的沖積沙洲、海埔新生地、鹽灘、魚塭、潟湖、防風林與紅樹林,形成豐富的生態體系,吸引無數的野鳥聚集。…
台灣人莫坐在寶地上沮喪
不管一個人有沒有堅定的信仰都難免會有沮喪的時候。沮喪的原因百百種──經濟的、政治的、家庭的、感情的……但是不分順境或者是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