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的一天下午,施福珍正在睡午觉,忽然听到窗外传来学生因为玩沥青被黏到脚的抱怨声:「点仔胶黏到脚。」此时,他的创作灵感涌现,当下写了〈点仔胶〉这首童歌……
今日天气正好,彰化县县长室内喜气洋洋,来宾个个笑逐颜开,等待参加闽南语儿童歌谣词曲作家施福珍的赠书仪式。
准备捐赠包括歌谣、唐诗、念谣以及唱谣等10本创作共220套予彰化县国中小学校的施福珍,想到能够回馈故乡的学子,不觉喜上眉梢……
歌谣传唱半世纪,唤起儿时记忆
传唱近半世纪的台语囝仔歌〈点仔胶〉、〈大箍呆〉和〈羞羞羞〉,从小你我就能琅琅上口,至今不曾或忘。每每听到这些童歌,总会唤起大家的儿时记忆。
这些台语囝仔歌的作者施福珍,对于创作的每一首歌曲的典故,如数家珍。高龄75岁的他,生长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历经日治时期也走过了戒严。在那个禁止台语的年代,依然可以创作出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施福珍似乎是上天安排来要创作属于台湾人的歌谣。
启蒙于张为民老师,师承许常惠教授,施福珍是老师眼中的音乐奇葩。他对台语囝仔歌的诠释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台湾的味道,也因此他的作品能够历久弥新。
给二舅当养子,成就音乐人生
施福珍出生于彰化县花坛乡,在十个兄弟中排行第七,4岁那年和母亲回员林镇而被外婆留下来给二舅当养子。这个转变改写了他的人生。
施福珍回忆他对音乐的接触,应该就是从他成为二舅养子开始──二舅家有二个姊姊,对于这个弟弟特别爱护,一到假日,总是带着他到教会参加主日学唱圣歌,也会教他当时的流行歌曲。
施福珍就读小学二年级时碰到战乱,停课一年。那段时间,每天晚上跟着村里的大人、小孩,围坐在村庄里的广场唱儿歌,在他幼小的心灵默默播下了音乐种子,成为他日后创作台语囝仔歌的源泉。
1949年就读彰化中学二年级时,由于对音感和音色的优异表现,被当时的音乐老师张为民看中,开始教他弹钢琴;初三时加入学校的高中合唱团练唱,打下了良好的音乐基础。
初中毕业后,由于家人反对他继续升学,于是他选择了公费的师范学校就读。毕业后分发进入国小服务五年,并连续考取初中和高中的音乐老师,在和声学和作曲部分拿到高分,以榜首之姿,开启了他的音乐创作之路。
首创〈点仔胶〉,一炮而红
1964年的一天下午,当时任教于员林家商的施福珍正在睡午觉,忽然听到窗外传来学生因为玩点仔胶(沥青)被黏到脚的抱怨声:「点仔胶黏到脚。」此时,他的创作灵感涌现,当下写了〈点仔胶〉这首童歌。
在那个戒严时期,校园禁说方言。暑假过后,开学的第一天,施福珍在课堂上教唱他所写的儿歌,包括〈点仔胶〉、〈羞羞羞〉等,结果马上被校长召见。
然而,天助人助,就在施福珍写〈点仔胶〉的前二个月,他应员林地区一些医师太太们的邀请,组织了一个儿童合唱团,这个合唱团正好可以来唱他的创作童歌。
许常惠教授慧眼识英雄
施福珍生长于农村,深受本土文化的熏陶,早期作品都是凭着他对音乐的感受和经验写曲,乡土风格浓厚。学然后知不足,随着创作的曲子越多,施福珍越觉得需要再进修充电,于是他拜师许常惠开始学作曲。
许常惠发现他的天分,要他专注于台语童谣的创作。
已逝的许常惠曾在〈施福珍的台湾囝仔歌〉文中提到:「在作曲班上,施福珍第一次给我看他的童谣作品,或者说是民谣风的儿童歌曲。这些作品,歌词有的是传统儿童念谣的词,有的是仿童谣的新作歌词,但都是闽南方言──河洛话。至于所填的曲调,虽然没有伴奏,却是语言旋律与音乐旋律的结合。河洛话的字音与声韵,如此忠实而亲切地再现在歌曲的旋律与节奏中,使我不得不惊服。」
1967年,在许常惠师生作品发表会上,施福珍的童歌被童子军的教练群挑中。虽然是戒严时期,但是因为童子军具有可以唱世界各国任何语言的歌曲优势,一年内他的〈点仔胶〉和〈羞羞羞〉等五首曲子独树一格,传唱了整个台湾。
笔名「方子文」的施福珍,在〈羞羞羞〉、〈点仔胶〉、秀才等歌曲透过童子军传唱走红之后,〈大箍呆〉、〈捉毛蟹〉、〈董事长〉、〈一天过了又一天〉、〈咸酥的土豆荚〉、〈头大面四方〉等作品相继出笼。
最难忘的作品:〈澎恰恰的大鼻孔〉
施福珍曾经向许常惠抱怨,光写儿歌不会有甚么前途,但许常惠还是坚持要他专写儿歌就好,甚么都不要想。他说:「你必需把儿歌建立一个权威。」果然,他没有让老师失望,从1964年开始儿歌创作至今,四百余首的产量,占台湾儿歌的百分之七十。
问他创作灵感从何而来?施福珍说:「很多曲子都是即兴写的,但都有典故。」他的初期作品描写的大多是台湾较早期的生活,包括来自生活中的人事物,像是叫卖的小贩、风俗习惯、天气、谚语、故事、生活经验、动物等等,取材相当广泛。
施福珍最满意的作品是〈澎恰恰的大鼻孔〉。这首歌是他看到澎恰恰主持电视节目时,自我调侃有个大鼻孔,于是就即兴写下这首〈澎恰恰的大鼻孔〉,希望藉此教育学童清洁卫生的重要,不要随便挖鼻孔,否则就会像澎恰恰这样有个大鼻孔。
〈澎恰恰的大鼻孔〉这首童歌,被选为国小儿童歌唱比赛指定曲,打动了全国的儿童。歌曲红到了电视节目上,这件事还在网络上引起了正反两派的热议。施福珍表示,这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后来还成为手机来电答铃的热选曲子。
寓教于乐,编写乡土教材
为解决国小学生学习台语的困扰,2000年时,施福珍首创《台语ㄅㄆㄇ快速定音》,同时,应巧儿出版社之邀,编写国小台语教材──《囝仔歌学台语》共12册。
2004年后,施福珍将大部分的心力投注在整理编辑过去的作品,除出版《台语瞬间入门辞典》一书外,并为唐诗谱曲。67岁取得音乐硕士学位的施福珍,2009年受聘亚洲大学驻校儿童艺术家。他也为亚洲大学编写了10本幼教系列的教材「本土儿歌」丛书。
施福珍曾获得救国团音乐类青年奖章及新闻局之文艺奖、金韵奖、铎声讲、金鼎奖、金视奖、音乐创作奖、国际青商会台湾总会「会员终身成就奖」、全国好人好事代表、台中教育大学杰出校友奖等。
1998年,作品〈净心救台湾〉,由新闻局通令全国电台及电视台播放教唱。2000年,〈巴布巴布〉荣获维也纳奥林匹克世界合唱大赛「金牌」分数奖。「台湾囝仔歌伴唱曲」荣获新闻局第十二、十三届「金曲奖」最佳儿童乐曲专辑奖入选。
「念谣旋律化,旋律口语化」是「台湾囝仔歌」的特色,早期农业社会所形成的通俗文化与民间文学,常以口耳相传或说唱方式保存下来。如今,从早期的念谣到现在的唱谣,施福珍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
施福珍对台语囝仔歌的执着与贡献有目共睹,拥有「台湾童谣的园丁」、「童谣囝仔王」等美称,可谓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