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情报」发布「拒绝长大新世代」调查报告中指出,台湾许多年近30岁的年轻男女,学历很高,家庭经济状况很好,却在家里蹲,不愿投入就业市场,而成为所谓的「啃老族」。细究其原因,发现这些人自我期许太高,不愿放下身段屈就,这些人宁可继续升学以逃避就业,或者干脆延毕。
对老板来说,要找到有潜力的新员工也很难,每年有一大群高学历的毕业生,为何难以成为老板心中有潜力、有实力的新员工?到底老板看待员工的角度为何?如何让自己在老板眼中绩优?就以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刘邦封赏功臣的故事,来看如何成为老板眼中的红人。
力保刘邦家眷 家仆型忠臣夏侯婴
夏侯婴原本是在沛县管养马驾车的小官,和刘邦很要好,有一次刘邦开玩笑时伤了他,当时刘邦为亭长,依秦法公务员犯罪要受重罚,而夏侯婴反而帮刘邦掩饰了过去,不料自己因此被关了起来,还被打了好几百板子,真是对刘邦有够义气。
在彭城之战时,刘邦五、六十万联军不敌项羽的三万骑军,夏侯婴驾车带着刘邦逃难,途中为了减轻车子重量、加快速度,刘邦三番二次将车上的亲生儿女太子及鲁元公主踢下车,夏侯婴则坚持停车把他们带上,虽然刘邦着急得连夏侯婴也想杀掉,而夏侯婴仍然忠于刘邦、保其家眷。
平常时喊喊忠心倒也容易,但面对杀身之祸,仍能忠于刘邦护其家人免留遗恨,才更难得。最终刘邦将夏侯婴封为汝阴侯,功劳榜中排名第八。
奋不顾身 死命救主的樊哙
樊哙是刘邦的小舅子,他的太太是吕后的妹妹,早先他在沛县卖狗肉,那时的刘邦常常光顾他的狗肉摊子,他时常让刘邦赊账不还。
在著名的鸿门宴中,就是樊哙不顾个人生命危险只身冲进大帐内,大声质问项羽,才使得刘邦有了尿遁脱险的机会,不然刘邦早就没有性命了,更不用谈登基当皇帝;不仅如此,樊哙也是战功彪炳的一员猛将。
有显赫的战功,又曾奋不顾身的救主,有情有义,自然大受封赏:刘邦将樊哙封为舞阳侯,排名第五位。
起义第一军曹参 最大功劳在于保住韩信归依汉
曹参原本是沛县的狱官,相当于今天的警察分局长兼典狱长,和刘邦的交情不错,在沛县起义时,是曹参配合刘邦登高一呼,将不满秦朝暴政的罪犯和百姓组合成刘邦第一支起义军。
当天下局势逐渐清晰,项羽、刘邦楚汉相争,韩信成为楚汉之间胜负的关键,韩信依汉则汉胜,依楚则楚赢,中立则成三国,而曹参就是当时刘邦安排给韩信的亲信,曹参也不负刘邦的重托,保住韩信依汉,而曹参所率部众,也成为韩信大军中最精锐的劲旅。此外,在多年争战中他受了七十多处伤。
忠诚能受老板肯定,又在实战中奋不顾身,并且还不受同侪妒忌排挤,这样的人,任何老板都不会忽略。刘邦把曹参封为平阳侯,但这却只是排名第二封赏。
摇摇笔杆的萧何 竟然夺取第一功
这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结果,立刻引起了一场骚动,群臣都在议论纷纷,谁才是刘邦眼中的第一功臣?不满、猜测、愤怨,纷扰中刘邦封萧何为瓒侯。瓒这个地方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富庶的程度等同于一个诸侯王,排名第一位,这令众武官大臣非常的不平衡,群情激愤。
「万岁,我们武官这些人,随时随地会面临生命危险,每天过着枪林箭雨的生活,为陛下攻城略地,为什么我们立下的功劳还没有萧何多呢?他只不过在后方写写公文、发发布告,摇摇笔杆子而已!」
众将也以曹参为例,以壮武将的功绩说:「就以曹参将军来说,他可是舍命为汉朝建立了莫大功绩,为什么他的功勋也在萧何之下,只排第二位?我们不服啊!望陛下三思!」众武将或怒目,或凝视,非要皇帝给个解释不可!
刘邦询问大家:「爱卿会不会打猎啊?」群臣还不知道皇帝在弄什么玄虚,只好回答说:「知道啊。」刘邦接着问:「在打猎的时候,是和猎物战斗的猎狗重要?还是懂得寻找兽踪的猎人重要啊?」这时群臣依理回答道:「当然是猎人重要。」于是刘邦说道:「你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充其量只是个猎狗,没有萧何在后方补充兵员及粮食,你们早就无法继续战斗,萧何就像那猎人一样。」
默默的补充与配合 虽不显眼 却有大功
这般说法众将领仍不能心服,还在嘀咕议论著,于是刘邦继续说道:「大家攻进咸阳城时,你们都争相搜括贵重财物,只有萧何将大秦的法律、命令、图书收集起来,使得我们得以知道全国的强弱形势。」
可见众将拚战不全为国,萧何虽无实战的功绩,但是他谋国之忠,尽入欲成皇帝大业的刘邦心底。他接着说:「除了这些以外,他还会帮我物色人才,像异姓诸侯韩信就是他慧眼独具推荐而来。」
群臣至此方才哑口心服。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类最深沉的需求,便是获得赏识。」而最具才华的人,会带着他们的才华,前往他们觉得最受赏识的地方。如果你是一个具有优秀技术的人才,那非常好,对老板忠心并且奋不顾身,你很有机会成为曹参、樊哙。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不是个优秀的技术人员。首先,你必须接受这一点,面对这个现实,然后,你要成为一个能够让他人发挥才能的人:一个有知人之明,并且能够协助与配合他人的人,也就是能够成就他人的人。这样,你将成为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