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花了130亿以上的经费办理国际花卉博览会,但很多人批评它浪费而且规划不良。台北市政府和相关单位提出了一些数字要证明他们的花费并不多,而且有很大的效益。数字是很好的辩护工具,也是很好的批评工具,但大量运用数字的统计学家常说一句话:「数字不会骗人,不过骗子会制造出数字」。换言之,数字看起来虽然很明确,但数字编算出来的过程其实有很多花样可玩,因此有很多数字其实是造出来误导人民的。若不愿被误导,就必须更深入了解数字背后的编算方法和假设,才不会被数字所欺骗,甚至可以由数字和其编制方法逆向去观察到底是谁想骗人。
每个活动日平均花费低?
花博有没有浪费钱?花博营运总部拿出一项数字来说没有。据《联合报》(7月30日)报导,花博总部说用活动日期来平均,高雄世运平均每日花费9.55亿元,台北听奥每日5.19亿元,而花博171天每天只要0.56亿元。由此看来花博似乎还很节省。然而帐当然不能这样算,世运和听奥都不是只有那几天的活动而已,它们大部分的钱是花在场馆的建设,而这些大运动场和其他设施在会后都要留下来使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是一种投资或资本支出,因此不能把成本都算在那才几天的运动会上。
反观花博会后要留下甚么呢?不只几乎没有,为了花博而做的建设大多要拆掉,因花博而被毁坏和占用的公园和道路等设施还要花钱恢复原状。所以花博总部这项数字,就像典型骗子制造数字,数字没错,但并不代表编制数字者所说的那种含意。
我小时候听过一个笑话,有个人去访问他的亲家,快吃饭时亲家对他说,您今天来我家到现在,我已经花掉了这几个月的收入。这人大吃一惊,想不到亲家这么铺张招待他,就问说怎么会花那么多钱?结果亲家说,早上买了一头牛。买一头牛和来访的客人何干,怎可算到客人头上?而台北市政府就是把要用百年的运动场全算在几天的世运和听奥之上,然后说花博比较省钱,实在岂有此理。
每公顷每参观人次平均成本低?
和上述《联合报》的报导同一天,《中国时报》也报了另一个大概也是由市政府提供的数字。这数字是每公顷每参观人次平均的成本,也就是拿总成本除以会场总面积再除以总参观人次,而把它称为经费密度。结果花博为13元,上海世博51.07元,大阪花与绿博览会35.17元。看来台北花博不只没有浪费,反而超级节省,其他国家那些主办单位似乎都该移送司法机关调查看是否有贪污。
但这种数字一样很可能误导人。它完全没能比较这些展览有多好,对参观的人有多少价值。试问搭几个棚子摆上花卉的展览成本,能和盖一栋大建筑装上最新科技产品的展览成本相比吗?要这么比,那政府大概该先计算一下上海世博台湾馆每公顷每参观人次花多少钱,看外贸协会有没有乱花钱。要这样比,台北市干脆办个草皮博览会,把擎天岗的草坪都划进来,保证成本可以更低。台北市政府也可以(说不定有)把基隆河面也划入花博面积范围,那每公顷每人的成本就可以更低。
花博先毁了5个公园
我没闲工夫去查外国那些展览的成本包括哪些项目,但很可能包括土地的取得和开发成本,台北花博却没有这项成本。而这差别并不表示台北花博最节省,而是最差劲。国外大型展览通常附有带动一个新地区发展的作用,所以场地多为新开发,而展览之后当地就多了一个公园或新开发区。大阪的世博和花与绿博览会的场地,现在都成为名胜。但台北花博花了这么多钱,不只没有借机带动新的城市发展,反而毁掉原有的建设。
外国办花卉展,如大阪花与绿博览会之后是多了一个大公园;反观台北花博是把一些既有的公园毁掉改做花博会场。所以花博还没办,台北市就先少了5个公园(圆山、美术、新生、大佳河滨以及儿童乐园)。这样运用既有的公园就省掉土地开发成本,表面上可使成本降低,实际上却少了一个未来的大公园。而公园原有设施和花木被毁掉,道路如酒泉街被挖掉,都是资源严重的浪费,未来又要花钱花时间重建。这种浪费资源的做法不只违背花博节能减碳的口号,也低估了花博的成本以及外国展览会在会后留下的效益,所以市政府所用的这个数字指针,根本是没用且会误导人民的指标。
花博带来6万3,000个工作机会?
台北市政府也估计说花博的效益高达168亿元以上(真厉害,恰好「一路发」),以表示花博即使花很多钱,整体还是有利的。但姑且不论市政府并未估计前述现有公园道路被拆或不能使用所造成的成本,市府这项利益的估计只要看其中一项就知道有问题。媒体报导说,中华经济研究院估计,花博总计可以创造6万3,000个工作机会。若以市政府所说的95.5亿元总经费来算,这是个伟大的成就。去年政府发了800多亿的消费券,声称可以增加国民所得0.66%,大约也就是增加6万多个就业机会。但结果政府自己都承认实际效果小很多。而台北市的花博只用不到八分之一的经费竟可创造6万多个就业机会,马政府的财经部门真的比北市府差那么多吗?还是台北市政府在吹嘘数字时的胆子比财经部门大了8倍以上?
就算花博所有其他东西都不买,所有经费都用基本工资雇用劳工,一共也雇用不到6万人一年。对政府支出效益的其他估计也显示,支出增加1,000多亿才能使国内生产毛额增加1%或增加10万个就业。花博竟然花不到100亿就可增加6万多个就业,其原因若不是乱吹牛,就是用了错误的定义,例如只来工作一天也算创造一个工作机会,而不是工作一年才算一个工作机会。而若要这样错误的定义,市政府可以办个拔草大会,每个人来拔2小时给500元,则只要花3,000万元就可以创造6万个工作机会,比花博还厉害。政府若用这种错误的数据和定义来宣传,实在应该向人民道歉。
130亿是很多钱,嘉义县长说嘉义全年的预算才160亿元。国人正在欢庆曾雅妮得到英国女子高尔夫公开赛的冠军,但她曾争取世界女子职业高尔夫球协会(LPGA)的公开赛来台设站,所需经费只要2亿,马政府却以没钱为理由而断然拒绝。而花博的经费只要利息就够我国每年都办这个世界级的高尔夫球赛。马总统拒绝曾雅妮的建议时还说,那经费可办10几场慢跑。照这样换算,花博的经费可办1,000场以上的慢跑。这经费也大约可供10万个穷学生10年的午餐。
就算都不管这些数字,任何事情是否花太多钱还有另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同样这件事能否用更节约的方法办到。外国花博之后多了一个公园,我们却在花博之前就先毁了5个公园。光这种把既有设施打掉,半年后又要把花博打掉再重做原有设施的做法,就十足是暴殄天物的浪费方式,我每次经过花博的工地,都想掉眼泪。
(作者为前经建会主委、总统府国策顾问、台湾大学经济系主任暨经济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智库董事长,为台湾经济发展与国际金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