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MBA或顶尖工作的面试,很常出现这个问题:「谈谈你人生中最大的失败?」
你会怎么回答?
▲Bravo AI创办人赵式隆,共同创办台湾硅谷创业家协会。叶俊宏摄影
硅谷经验》
失败是创业者的必修课
创新创业是近年的热门话题,然而残酷的是,阵亡率却超乎想象的高。根据经济部中小企业处创业咨询服务中心统计,一般民众创业,一年内就倒闭的机率高达90%,存活下来的10%中,又有90%在五年内倒闭。可以撑过前五年的创业家只有1%,前五年阵亡的机率高达99%。
既然创业是「高失败领域」,只有完整了解高风险背后的真实因素,评估自身承受挫折的程度,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而我们需要的「失败教育」是:「不可能不失败」、「越早失败越好」、「失败是创业必修课」。
2015年,当时的科技部部长张善政计划送新创团队前往硅谷。当时学悦科技公司的年轻创办人赵式隆,也被选入计划到硅谷发展。曾是行政院青年顾问和台大创意创业学程共同创办人的赵式隆,对这段经历体会甚深。回台后,他与其他创业者共同发起「台湾硅谷创业家协会」,致力把硅谷的风气带进台湾。
「去过硅谷之后,每个人印象深刻的一定是美国对失败这件事的正向。」赵式隆谈道,在东方社会,几乎认定失败是负面的,阵亡的故事往往没人爱谈,也不受欢迎,创业失败者免不了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眼光与压力,同时也容易让人忽略失败的正面意义。
从创投的角度来说,东西方的差异也很大。东方社会多半不信任曾经失败的创业者;但在美国,只要不是有道德上的瑕疵,公司也曾经有成长,失败越多次,投资人会更愿意投给你。
风险评估》
学习前人的失败之路
2018年4月即将迈入第四届的「XFail失败者年会」,即是由「台湾硅谷创业家协会」举办,以只演讲不发问、台上台下分享自身经历的方式举行。赵式隆正色道:「台湾有太多新创都讲成功,但给你同样的步骤你也不会成功,可是一定会失败的路却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找到一群愿意分享、缴过学费的人,在知识共享下,大家不用再缴一次学费,是有价值的。」
失败很难严格定义,公司倒闭、长期没有营收、曾经发不出薪水、预期目标和现实相差很远,都可以是失败的样貌,很难一概而论。对大部分人而言,「结束营运」是普遍定义的失败,但其实在遇到困难、面临低潮的时候,创业者可以决定要周转、咬牙撑下去,或者马上收手。失败没有共同答案,就是一个相对于成功的概念。
为甚么了解失败很重要?对于正准备创业的人而言,失败者的经验是一种风险评估,思考如果换成是你,面对负债、伙伴反目、家庭失和、失去健康、毫无个人生活、社会眼光与压力责任等,你能不能承受?这是你想要的挑战吗?
对于已经创业,追求成长期的创业者来说,哪些错误一定得避免?如何培养自己拥有创业者的核心能力?赵式隆建议道:「当你已经开始创业,我更希望创业者先看到接下来要走的路,心里有个准备,或做点防范。成功虽然不可复制,但失败的原因却大同小异。失败者年会的整体设计很正向积极,大家可以思考,你再做一次怎么样比较好?怎么用正向态度站起来。」
所以,想要创业「成功」,必须先学会「失败」这堂课。以下即介绍电子商务社团TeSA共同创办人周振骅以及快豹科技的创办人张国基,他们分别修了甚么「失败学分」,又从中汲取了甚么「成功养分」。
* * * *
AppWorks合伙人林之晨统计台湾前5大创业失败原因:
1. 缺乏市场需求(42%)
2. 现金用尽(29%)
3. 错误的团队(23%)
4. 售价与成本因素(18%)
5. 失去专注(13%)
相关文章:
TeSA共同创办人周振骅 跳脱制造思维翻转谷底
快豹科技创办人张国基 惨赔1500万后站稳脚步
新创四要素 少走回头路
避免企业自爆的简单经营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