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年凭借着大量投资与巨大的数据库等优势,在人工智能研究上,紧追位居第一的美国;在融资方面已经超越美、日,成为世界第一。但其崛起速度之快,似乎也隐藏着一些风险。
近年来,中国政府将中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企业设为国家战略目标,大力扶持AI产业,投注大量资金,积极拓展人脸辨识技术和AI处理器相关技术。单是在融资方面,中国企业已经超越美国与日本。人工智能俨然成为各国竞争之地,国际舆论开始关注是否苹果、谷歌、亚马逊、脸书、微软等科技巨头,会被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给超越。
台湾科技部去(2017)年也喊出台湾AI元年,推动人工智能推动策略,开展产、官、学、研等各方合作,积极招募及培育AI人才。
究竟中国AI产业有何优势及风险?中国AI产业链能否崛起、能否克服障碍成为世界领头羊?将是近年全球的热门话题。
中国发展AI的四大优势
1. 政策优势:
中国2017年将人工智能(AI)定为国家战略目标,成为政府上下各单位极为重视的政策任务。中国国务院2017年7月发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预计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第二步在2025年建成全球价值链高端;第三步,也就是最终目标预计到2030年中国AI将超越美国、领先全球,并建成在军事、政府、医药、农业的应用技术,届时将打造一个价值1,500亿美元的产业。
2. 投资优势:
根据CB Insights调查,全球AI初创企业融资额在2017年达到152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占48%,胜过美国的38%。这是中国在初创融资上首次超越美国,且比中国2016年才占比11.6%有大幅度的成长。这得归因于中国政府动用倾国之力,以数亿美元融资中国AI企业,大力支持发展人脸辨识技术和AI处理器。另外,据新华社报导,2018年两会通过中国国防预算将增加8.1%至超过1兆人民币,其中部分预算将投入人工智能和其他军事用技术。
3. 数据优势:
中国拥有近14亿人口,国内市场大,又有中国政府建立起的庞大数据搜集系统。这些数据因为由中国政府掌控,所以数据采集方便、成本低,不像欧美企业有个资保护法之多重限制,使得中国AI在政府领导下得以取得惊人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庞大的「人脸数据库」。据《华尔街日报》报导,在美国一场人脸识别挑战赛中,上海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依图科技(Yitu Tech),因享有庞大人脸数据库之优势,相比其他竞争对手只能使用小数据库,因而成为比赛的黑马。
4. 技术人才:
从竞争力来看,由中国国家并行计算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是世界上计算力最快超级计算机;由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排名世界前二;旷视和商汤等中国公司亦在一些技术比赛中胜过美国公司。从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来看,中国也取得一些研究优势,例如在「深度学习」之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在2013就超过了美国。从人才来看,李开复表示中国人才济济,而且刻苦耐劳,勤奋努力。
中美比一比
美国《Science》科学杂志今(2018)年2月8日刊文比较美、中的优势,发现美国虽然在全球AI各项资源上独占鳌头,但中国很显然紧追在后。在〈中国巨额投资AI之隐忧〉(原文标题:China’s massive investment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an insidious downside)一文中指出,从事AI的人员数量,美国高达85万人排名世界第一,中国才5万人排名第七,显示大多数AI人才仍在美国工作。而且美国科学家在使用国家数据上,有超过半数人员有10年以上经验,中国则近半数少于5年经验。其次,在AI专利(2010年至2014年)上,中国有8,410项,美国则拥有15,317项,近乎中国的两倍。在数据开放程度上,美国排第8,中国则远远落后为第93。由此来看,中美差距仍相当大。
▲苹果手机iPhone X内建的A11 Bionic,可谓AI芯片的领先者,可支持手机的脸部辨识系统。Getty Images
然而,在一些项目中,中国紧跟在后。在私人投资AI(2016年)的比例上,美国66%排名第一,中国为17%排名第二,可窥出AI在中国仍由政府垄断操控。在美国人工智能协会(AAAI)研讨会论文笔数上,美国从2012年占41%掉至2017年的34%。中国则从10%提高到23%,排名第二。
道德 vs. 秩序
美、中除了以上各项技术资源上的差异之外,价值观之差异似乎更令人在意。
知名歌手王力宏2017年年底发行最新专辑,新歌《A.I.爱》试图以视听娱乐呈现当前发展人工智能的矛盾,歌词反复询问:「到底道德放在哪里?到底道德放在哪里?」发展AI,不可避免的有科技与人类伦理上的冲突,尤其中国在利用其威权统治优势快速发展AI产业之时,更令人忧心:「到底把道德放在哪里?」
中国政府似乎已表明AI应当「为党服务」,以政权稳定为首要目的。领导小组已经在发展AI路线图上清楚表示,承认「AI能够有效提高政府治理及维持社会稳定」。众所周知,中国政府维稳部门很早就开始利用「新科技」,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端、智能感应、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强化中共对社会的控制。
「人脸辨识系统」就是全面控制之始。在中国到肯德基买炸鸡,可以用脸部辨识认证结账;在中国搭飞机,有些登机门用百度的脸部辨识可通过安检。不仅如此,街上林立的监视镜头,都成了社会监控的眼睛。一些科幻电影以及英国知名电视剧《Black Mirror》中所描述人类被机器控制的世界,似乎一步步成真。
然而,欧美、台湾等许多国家,却不走这条路。欧盟相当重视个人资料保护法,保障个人的隐私权,对于企业和政府获取个人数据都有重重限制,以避免个人资料被盗取、牟利或不当使用。假设AI能在未来带来更高效益的便利性、整合性,所有生活机能都被串联起来,支付、生活、学习、工作都仰赖AI,如果稍有差池或是被黑客利用,有如日本知名动画电影《夏日大作战》所描绘的大动乱,所造成的冲击将不只限于个人,而是将威胁整个社会。
但是,世界网络龙头企业谷歌(Google)、苹果(Apple)、脸书(Facebook)等,似乎不太在意中共对于掌制公民数据等道德问题。谷歌因被中共网络审查与黑客攻击,自2010退出中国市场7年后,Google Cloud首席科学家李飞飞于2017年底宣布在北京成立AI中国中心。苹果则为了配合中共的《网络安全法》,2017年7月下架数款「翻墙」的VPN软件,并在今(2018)年宣布将中国境内的iCloud业务转交由合作伙伴「云上贵州公司」负责,这代表中共可以轻易取得苹果用户的个资,而不受他国政府的限制。脸书更不用说,创办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为了重返中国市场,积极向中国政府一连串示好,尤其是审查机制方面的「改进」。以上种种无非凸显中国吸引力之大,得以迫使这些科技巨人愿意对原则做出妥协。中国政府也运用此种合作优势,企图弥补在某些专业领域及产业链上的不足。
各家决战于AI芯片
在这场AI产业决战中,关键性AI专用芯片的开发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目前全球各厂商都在竞相打造AI专用芯片。中国要取得AI市场的优势,势必要先开发出适用AI的芯片。未来人类的科技生活,可能将是一台智能型手机即可操控汽车、家电,或者操控公司、交通系统、医疗系统等。但是当前智能型产品所内建的传统芯片,其效能不足以支撑AI系统运作,因此AI专用芯片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AI芯片也将成为苹果、三星、华为新一代旗舰手机的标准配备。
当前苹果手机iPhone X内建的A11 Bionic,可谓AI芯片的领先者,是目前最高性能处理芯片,其内部的神经网络处理引擎(neural engine)处理相应神经网络计算之快速,每秒次数可达6,000亿次,以便支持手机的脸部辨识系统。
中国AI产业泡沫化风险
中国政府大刀阔斧投注数亿资金,AI产业看似一片荣景,但是有评论警告这可能是产业泡沫化的初始征兆。《人民邮电报》一篇评论文章〈人工智能产业2018年待解的三大难题〉指出,中国投资暴增将AI市场炒热,但相对应的项目不够、人才不够,场地不够。
诚如上文所提,中国仅有5万AI产业人才,美国有85万人。而且当前中国的AI产品成熟度欠佳,在家电、医疗、金融、自动驾驶等应用上,仍有很大的阻碍,应用也不普及,未来要获得消费者青睐,可能还需一段时间才能成功。再加上AI开发项目所需资金却越来越庞大,显示中共对AI产业之大笔投资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回收利润。该文作者表示「这种情形与1999年的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时非常相似」。如果加上中国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泡沫经济问题,中国AI产业似乎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
总括来说,中国AI产业在中国政府主导之下,已成为国家战略目标,借着14亿人口大数据库的优势,以及政府数亿金额的融资,跃登全球佼佼者,整体实力上紧追美国之后。在前景一片看好之下,中共对讯息的掌控,尤其是西方科技巨头与中共合作,侵犯个资的必然趋势,令各界无比担忧。未来中国AI产业链能否崛起、能否实现其战略目标,某种程度取决于中国AI芯片专业技术之掌握,以及中国企业能否克服AI产业泡沫化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