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涉沧溟千万里 船长黄玉辉跃升引水人的生涯

大货船与前方的小领港艇。安妮摄影
第189期
谢子
视吃苦为必然 -- 引水人黄玉辉的工作危险性就在登梯这短短的几秒钟,尤其碰上台中港的东北季风,风强浪高,站在陆地上,人都得匍匐前行,何况是海上随大浪疯狂晃动的船只?

大海从来不缺冒险的故事,不是脑中的想象,而是凭着肉身、意志与风浪搏斗。这些惊险的情节却鲜为人知,因为这对航海人的生活来说,再稀松平常不过。从海洋大学毕业后,在海上工作长达20年的黄玉辉从三副一路升到船长,再考上引水人资格。曾出版《纵横四海——船长・引水人的筑梦传奇》讲述船长的冒险故事,而他担任引水人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冬季的阿留申群岛、白令海峡面临西伯利亚带来的低气压,海象极差,温度逼近零度;但中南美洲的海域却又令人流连忘返——海员的字典没有「退怯」一词,只能向前迎战。但,长年航海的黄玉辉终究舍不下家中的妻小,考上引水人,得以与家人团聚,过往海上片段如同电影情节,偶尔在脑中播映数段,却不再吸引他。

 


▲在领港艇上,引水人(傅怀瀛主任)利用仪器找寻船舶位置,并进行联络。

 


▲右边的领港艇驶向准备入港的船舶。


生死一瞬间》
当班就是体能训练 

 

船舶在汪洋大海中航行,卫星导航是一项利器,但一旦准备进港,就无用武之地,得一步步靠着引水人(Pilot;亦称领港)的专业指引,包括转舵角度、在何处回转等,才能顺利靠岸。

依照国家考试规定,引水人应考资格除需担任过船长一职外,还需加考「体能测验」——60秒内,徒手攀上高度9公尺的绳梯,并安全下梯,平均爬上一梯只能花上5秒。

「我们对驻守港口的风流、浪流要充分掌握,秒速登上领港梯后,加上拖船的配合,就能带领船长顺利入港。」黄玉辉补充,每艘船的吨位、高度不同,引水人站在领港艇上,待船舶领港梯一放妥,随即手脚并用地上梯登船。

四公尺高的船舷(Ship side),前后不到廿秒,引水人已消失在我们眼前,「不管时代如何进步,这永远是最快上船的方式。」

出海采访那日,风平浪静,道道白浪,休闲意味浓厚。但黄玉辉表示,引水人的工作危险性就在登梯这短短的几秒钟。尤其碰上台中港的东北季风,风强浪高,站在陆地上,人都得匍匐前行,何况是海上随大浪疯狂晃动的船只?

当大风把领港梯吹离大船,引水人就挂在梯上晃!把握梯子又晃近船身的机会,立刻眼捷手快再往上爬一梯,挂在外面时间愈久,也愈危险。

 


▲黄玉辉在领港艇上准备登船。

 


▲引水人手脚利落,秒速登船。其中的领港梯(Pilot ladder)在国际上有统一规定。


以港为家》
设备尺寸默记在心

 

登上船后,引水人需一阶阶地爬上驾驶台,以一万多吨的货船为例,爬到驾驶台约需100多阶,「如果一天有三艘船入港,那就是300多阶。所以腿力练得很强,这也是成就感之一。」黄玉辉自嘲道。

在担任船长时,黄玉辉的英文听说读写都十分流利,也能说上一口地道的西班牙文、日文,但在考上引水人之后,英文却日渐退步,他笑着说,「因为引水人与船长沟通,都讲专业名词。」

引水人以港为家,不只水文、风流、浪流,还包括了港口设备的尺寸、大小、深度,都需了如指掌,因此国家考试必须就地,也不能跨港工作。

黄玉辉解释,不只每个港口设计不同,就连每艘船只的吨位、长宽、吃水深浅都不同,如果对尺寸不够了解,大船进港后,万一无法回转靠岸,那就糗大了!

目前全台引水人不超过100名,随着港口大小而有名额多寡的配置,例如台中港目前为18名。黄玉辉表示,引水人是海员的最高荣誉,如鲤跃龙门。考场内全是身经百战的船长,竞争激烈,他回忆自己考前曾抽签拜拜,以求心安。

 


▲每个港口都设置有堤防,像双手环抱,可以稳定波浪,让引水人较易控制船只入港事宜。

 


▲台中港引水人办公室前、后任主任,右为黄玉辉,左为傅怀瀛。后为船舶交通服务系统(Vessel Traffic Service;VTS)负责指挥船只的进出。


视吃苦为必然》
引水人最怕的二种船

 

船舶有轻重、大小之分,除了天候问题,引水人最怕的船舶,液化天然气载运船(LNG)要算第一名。

黄玉辉表示,一般散装船或货船约1万多吨,但液化天然气载运船为11万多吨,「船的宽度、长度都不会增加十倍,所以那个船非常高,引水人要更小心。」不管是登船或引导入港,都考验着引水人的沉着与智慧。

而引水人第二担心的就是吃水深的船,例如较重的船或大船。黄玉辉解释,机舱主机位于船只下方,其会带动车叶转动,若将海水往前带,船只就能后退,反之亦然。但当负载过重造成船身下沉,下方余留空间不够,车叶可带进的水量少,船舶就愈难操作运行。

那船就要搁浅了吗?「当然不会啊,就利用涨潮时进港,水下空间就增加了。」黄玉辉哈哈一笑,在海上生涯,有哪一件事情不靠脑力解决?他爽朗的笑声代表着无比的自信,海上生活不只要解决人的问题,还要解决机械的问题。

他回忆,一次出船时,舵工发现船头有未散的雾,原不以为意,但随着旭日东升,发现烟雾依旧,「这才发现大舱内失火了」。

船只紧急停靠在加拿大魁北克港口,但谁也不敢贸然打开舱盖,就怕新鲜空气进入助燃,火势一发不可收拾。

船员日日量测温度,泡沫消防车注入二氧化碳也无效。苦等半个月后,大家决定冒险打开舱盖,将在美国底特律载运的废铁运送上岸,逐一检视,这才发现起火点在最底部。原来这些废铁是由废弃车辆引擎削刨而成,带有油质,空气太过干燥导致自燃。

黄玉辉表示,海运行业讲求时效与精准,「时间就是金钱」是最高圭臬,发生意外,损失再大,船公司都只能当成一次教训。但遇到危急情况,船长还是会下令绕远路,如恶名昭彰的百慕大三角洲,「有危险,你就避开它。」

回到岸上的引水人生涯,虽然不比绕行五大洋的风险高,但仍要想办法对抗各式难题。而黄玉辉在海上、岸上都如鱼得水,他笑说,或许是自己从小家境贫困,视吃苦为必然,也凑巧踏入这个高薪的行业,一路兢兢业业至今。

难忘的巴拿马运河、五大湖的如诗如画、德国基尔运河如童话般的景致、肃杀的前苏联、地中海横风扫船等,都令黄玉辉终身难忘,但都不如航海生涯中,体会到人的渺小——万吨级的货柜船从陆地看,高大无比,一旦驶入大海,就如一叶扁舟,随浪浮沉,依风而行,还有甚么值得计较?

 


▲德国品牌汽车一向选在台中港进口。黄玉辉

 

引水人的历史——海防第一线

 

引水人(Pilot)又称领港员、带水、领航员或领水员,指的是在港口、峡湾等水域内,引导船舶进出的专业人员。他们24小时轮班,从小船爬上、爬下大船,指引船只泊入码头,十分艰险。 

引水人不但是相当专业的工作,也是海防的第一线,从引水人的品格就能看出该国的教育水平;而中华民国的引水人历史却与其他国家相当不同。

中国史上最大的远洋航队为郑和下西洋,在《明史.郑和传》中曾记载郑和打造的船只排水量约千吨左右,与现在的上万吨货轮相比,自然是小巫见大巫,但却是当时最大的船只,可乘载千人。

在西方新式轮船来到中国后,清朝优势节节败退,不但割让国土,更严重的是,港口也大权旁落。1843年《虎门条约》中签订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规定,英国人负责引水人作业与议定薪资若干,「中国地方官无庸经理」。

有长达百年,中国各大港口的引水人都由外国人担任,甚至制定了《中国引水总章》。1931年7月的《国闻周报》曾刊登中国1929年的引水人国籍,在上海港口约有四十名引水人,中国籍一人、英国籍二十人,而在广州港口中则全数为中国籍引水人,共廿三人。

1884年,清朝最现代化的海军「福建水师」战舰半数被法国军舰摧毁,马尾造船厂、炮台等海防设施均毁于一旦,靠的即是英籍引水人的引鉴入港。

中国在觉醒引水权旁落后设法收回,但屡次被外籍引水人抵制,直到1922年,在海军部的介入下,成功让二名中国人成为引水人。并在1927年前后,成立全国江海领港业总联合会,开始逐步收回引水权。

 

▲黄玉辉担任大副期间。黄玉辉提供


黄玉辉小档案

学历:国立海洋大学航海系
现职:台中港引水人办事处主任 
经历:
5年船长(货柜船)工作
22年引水人工作(含6年引水人主任)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2014年11月──數字看台灣
中韓簽FTA 經濟部稱對台衝擊達6500億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韓國總統朴槿惠11月1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領導人會談後,…
現代職場女性表率 林鑾鳳的蛻變路
初次認識林鑾鳳,是在扶輪社一場大型活動中,當時她以國際扶輪3480地區總監身分出席,在活動開始時與各地區總監登上舞台進行大合照。…
疫情衝擊 歐美紛立法「防中」
武漢肺炎疫情下,歐美與中國的關係正發生著微妙轉變。 歐盟最首要政治聯盟領導人,歐洲人民黨(European People's Party…
日本提供租借服務 高級家電可試用
大家是否有想要買高級家電,但又猶豫不決的經驗呢?即使家電的功能再好,總會有適不適用的問題,一般人都不希望買了之後又後悔。…
倒跑達人的叮嚀
倒跑除了帶來身體的正面收穫外,最大的成效是,讓人更自信。他說,沒自信的人對眼前看到的東西沒把握,但如果對看不到的境界都能勇往直前,…
年近60 無資源可用,但想工作一輩子?
問:戴顧問您好,您關於「TPD」(Thinking Process Dynamics)的每篇文章,我大概全部讀過。對於一個明年即將60歲的…
中國爆發手足口病 隱瞞怪圈重演
高度傳染的手足口病疫情在中國提前爆發。媒體相繼報導多個省、市的手足口病疫情後,中國衛生部受迫於壓力下,…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人 有特色?
在地球村裡,中國人算是人口較多的族群,中國人在村民眼中是甚麼印象?網路上有人討論美國人怎樣看中國和中國人,不妨看看是否如此。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