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的使用在人类历史中,相当久远。从《圣经》中三博士的礼物,及至东方传统的祭典,都有使用香的纪录。西方有纯植物香水,东方有四大名香「沉檀龙麝」,即早就有各种使用。故宫「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吸引了不少行家上门,一览清宫沉香珍宝。
百年檀香、千年沉香,一般人较少听到沉香,因其价倍黄金,或许不曾进入寻常百姓家,但却是商贾、皇家所求之物。微微粉末带在身上,香气袭人,因此宋朝官员用来熏香。若是宫廷里的沉香雕件,则满室生香,有助于安定神魄。
「天香」二字,取自北宋丁谓所著《天香传》,为中国最早针对沉香所做之专著。「茄楠」是明代开始视为最高等级的沉香。目前国立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沉香居于四大名香之首,一片万金,更是皇亲贵胄都要追求的顶级名品。从展出的品项当中,更可见到宫廷里的作派:一不怕费工、二不怕用料,且使用的都是顶级沉香——茄楠(或称伽楠、奇楠),只要一小片即能安神定魄。
▲从宋朝直到今日,品香文化一直流传在文人之间。
▲清茄楠镶嵌宝石福寿佩。
国立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副研究员兼科长侯怡利表示,清朝宫廷对于沉香用度虽有皇家的阔绰,但从雕件、小至余料,用了若干、余下若干,皆有详细记载,且不浪费,刨下的粉末多制成香囊,戴在靠近锁骨的上衣,依旧能发挥作用。
大型雕件多半赏赐外族,例如清朝皇帝曾赏赐派驻藏办事大臣色楞额沉香朝珠一盘,或是蒙古王子等人,小型对象则赏赐嫔妃居多。
▲仙翁与八仙空花金套茄楠香镯。
▲清朝宫廷里的沉香雕件,可放置书房。
在此次展览中,可以从嫔妃头上的簪子、手串、香囊想象清宫嫔妃的装饰与精致工艺。而大臣身上朝珠等也有数串,相当惊人。
薄如纸张的沉香须20至30年才能生成,更有许多皆是无法成材,只能摆放,遑论能制成直径1.8至2公分的手串与大型雕件。因此让许多行家啧啧称奇。
侯怡利表示,布展时,该展示区四处皆有沉香香味四处飘散,但民众只能以展品外观想象使用情况,但能见到清宫内廷的沉香收藏,也已令许多沉香收藏者心满意足。
沉香开发史
古时海南称为「香州」,而「香港」之名正来源于沉香。在汉朝,宫廷已知使用沉香,当时产地不只海南岛,包括东莞也有「莞香」,以香港为集散地,运到东南亚、阿拉伯等地,久而久之,「香港」之名流传四海。
而沉香是由于白木香树被雷劈、虫蛀之后,伤口结油处能产生香气,结油愈厚,香气愈足。但并不是每棵白木香都会遇到雷劈或虫蛀,也不是取得雷劈白木香,就能取下沉香,其中仍有技术存在。
▲国立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副研究员兼科长侯怡利表示,清宫以锡盒保存沉香物品,也会「养香」,在隔层下,放置不同香味的物品或蜂蜜,让沉香物件香气更浓。
▲清宫里的沉香手串,饰以碧玺、翡翠、米珠子,不失贵气。
经过汉、唐、宋、元的大量开发,沉香来源几乎耗尽;苏东坡被贬到海南时,曾经写下著名的《沉香山子赋》,描述沉香之美,也写下:「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的过度开采情况。
到了明清,海南竭泽而渔,今日再也找不到沉香,仅剩越南芽庄等地。
故宫「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
展期:2018年5月25日~2019年10月20日
陈列室:北部院区第一展览区3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