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同窗好友要出国一段期间,把她在新北市某银发大学的英文班交给我带。由于承办单位也是我的好友,加上一时间要找到白天刚好有空档的英文老师并不容易,也就不好推辞了。几次上课互动下来,我感觉非常愉快,和正规学校的英文课大异其趣。
银发族为何学英文?
学员们的年纪比我大七、八岁到十多岁,是六、七十岁的银发族,生活、经济和健康状况等都很不错,只是有些遗憾,当年他们在学校时,英文学习的条件或机会并不多,而美国文化,特别是摇滚乐等英文歌曲在他们年轻时正疯狂地席卷全球。「多么希望能读英文,说几句英语,并听懂英文歌。」这是好多人的心声,而且藏了几十年。
明白这点之后,上课的重点就不再是如何通过英文能力检定,而是唤起中断了几十年的英文梦。我说服并鼓励他们,不要怕发音不标准、文法不对、或用字错误等,尽管自信而大声地说英文,自然就会进步。学英文要像打电玩而不是钢琴演奏。因为演奏钢琴名曲,必须战战兢兢不容丝毫错误;而打电玩,你尽管使劲地打,大胆地打,错了也没关系,打久了就熟能生巧,越打越好。关于这点,我可是花了很大的工夫才说服他们,让他们放下心中的束缚,放胆说英文。
当我播放六○年代的英文经典老歌,为他们解释歌词意义时,从他们陶醉的神情中,我强烈感受到,并更加肯定,学英文对这些银发长者来说,绝不只是学习一种外国语,更是实现某种儿时梦想。
如果这个体认没有错,那么我们对银发族问题、对婴儿潮世代老化问题,似乎就应该有更多元、更丰富的层次。让我们从养生村、养老储蓄、保险年金问题和就医赡养等经济物质层次中跳脱出来,找到更多的可能和出路。也许我陈义过高、外行人说外行话,也许读者诸君会认为,连最基本的经济问题都不能妥善解决,还奢谈甚么银发梦想!
但请冷静想想,经济物质层次的问题,永远没有「完美解决」的时候,只有福利更好或是成本更低的选择。此话怎讲?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你要银发族得到更好的照顾,譬如说,免费医院接送好了,国家社会就必须承担更高的成本。用白话文讲,就是「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或是「想做多少事,就得花多少钱」。经济问题,没有那种免费大放送的好事。
满足有温度的心理需求
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如果我们只看经济和物质层次,就会失去温度,忽略了某些银发族的真正需求。例如,我们可以从人口统计估算出需要盖多少的养生村、聘用多少长照人员、需要多少预算等。但可能某些银发族心中真正想要的,只是住家附近有一个友善的音乐练习与表演场所,另外一些银发族希望有个适合中老年人的健身房,而这些小愿望却没人注意,更得不到响应。这正是政府和民间团体分别最大的部分。政府似乎把主要资源放在冠冕堂皇的经济物质层面,而民间的银发团体则着重在举办活动和育乐关怀上。
回到银发族的儿时梦想或志趣上,不论是歌唱舞蹈、音乐演奏、体育球赛、书法棋艺、旅游观光、学习外语、担任志工或是更静态的绘画、摄影、写作、烹饪等,都是他们藏在心中已久的梦想,因种种缘故而放弃多年,如今限制因素解除,可以放手追求了,当然是格外热诚。但这些活动还需要有同伴、有门路、有团体组织来办活动、甚至还需要家人的支持与肯定。想象一下,一群热血的银发族,如果能够得到同样热血的民间组织协助,当然会创造出令人惊艳的火花。
记得「不老骑士」的感人故事吗?听过「喷射机阿嬷」的精采事迹吗?吴峰春女士66岁学画,70岁开画展。赖良吉先生20岁之前喜欢唱歌,却在日商公司工作一辈子,58岁退休后重拾歌艺,61岁便开设四个歌唱班,并接受两家电视台采访。国文老师退休的郭可遇,醉心于人文艺术和生态环境,成为石雕家和台湾蛙类复育达人。你我身边绝对还有更多动人的故事,只是没有被报导或是不愿曝光。而没被媒体报导,完全不影响这些热血银发族对往日梦想的追寻。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在高架桥下,看到一群老伯伯吹着呕哑嘲哳难为听的萨克斯风时,请别摀着耳朵,那是这些老顽童在寻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