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大桥下的「牛墟市集」闻名全台,文献记载从清末年间即聚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以前牛墟是交易牛只的场所,天未亮时,商人将要出售的牛只牵到牛墟,并挂上铃铛,用当当当的声音吸引客人,每天交易量高达一千头以上。
牛墟附近的街坊可以看到369这三个幸运数字,因为每逢阳历的尾数是3日、6日、9日,市集就会开市。准备开市的那天,从凌晨四点半开始就陆续有摊贩进驻,摊位除了来自北港当地,也有从彰化田尾甚至台湾各地的摊商前来摆摊。贩卖的种类非常多,从传统农具到生鲜食材,令人目不暇给。
▲牛墟市集甚么都有,农产品、现宰鳖、孔雀鱼外,还有小鸡,卖甚么都不奇怪。
▲一家原本贩卖牛只铃铛与鞭打牛只的绳条的店家,后来改卖捕渔网来讨生活。
甚么都卖 甚么都不奇怪
然而近日市集面临搬迁,为了记录牛墟已保存百年的文化,一行人半夜三点多抵达牛墟。此时,已有不少摊贩用手电筒照明开始摆设摊位。随着太阳逐渐升起,鸟群飞越电线杆,伴随辗压碎石子的轮胎声与熄火的引擎声,像刚睡醒的牛墟正在翻身起床。
拍摄的过程中,除了当地的水果、农产品、现宰鳖、孔雀鱼外,还有小鸡、大鸡供客人自由抓取。一家原本贩卖牛只铃铛与鞭打牛只的绳条的店家,后来改卖捕渔网来讨生活,该摊贩也为昔日传统的农业文化日渐消失而唏嘘不已。
有一位年约九十岁以上的阿嬷弯着驼背的腰,用手挑着肉品前来。这时对面传来一群人疯狂抢购的声音,靠过去之后才发现是卖鸡蛋,非常大颗。老板看到我们来拍摄,兴奋地又把鸡蛋一盒一盒地搬出来,不一会儿随即卖光。
▲北港牛墟老照片。魏盘图提供
▲北港牛墟每逢阳历的尾数是3日、6日、9日,市集就会开市。
▲大型牛雕像,是北港牛墟市集的地标。
传统牛墟市集
台湾仅存的牛墟市集包括善化、盐水以及北港,盐水是阳历尾数146开市,善化则是258。在牛墟交易时,有鉴定牛只是否优良的方法,包括试步、摸齿、考车、试犁等,牛只的好坏决定了耕田的效率。时至今日,牛只的交易已经看不见了,从播种到收割,农夫早已用机器取代牛只。贩卖传统农具的摊贩说:「杀鱼的、切菜的、砍木头的,这些农具都是我们自己手工做的,销量已经不如从前了。」
▲牛墟也是二手百货市集,吸引民众前来挖宝。
▲北港大桥下的摊贩,也卖许多「江湖味」的物品。
▲茶壶号称来自清朝。
▲卖武器的摊贩现场表演武器秀。
百货贩卖 传统热情不减
牛墟也是二手百货市集,一群妇女将一堆衣服从面包车拿出来,接着一群人围绕着衣服,坐在小凳子上一件一件整理好,吊挂在衣架上以便宜的价格兜售。我将照相机的镜头转向挂好的衣服的缝隙,一位魁梧裸露上身的粗犷男子,单手抓了大把的衣服向我这边走来,但当他发现镜头却害羞地转身,十分腼腆。
还有一台面包车打开后车厢,里面塞满了植物盆栽。摊商小心翼翼地一盆一盆取下摆在走道上,走道立刻变成一座小公园一样,吸引客人蹲下细细欣赏。座落在北港大桥下的摊贩,也卖许多「江湖味」的物品,例如:玉器、矿物、三节棍、双剑、铜器等。摊贩指着茶壶说:「这支壶是清朝来的!」不知是真是假。还有卖武器的摊贩现场表演武器秀,刀具的锐光闪耀反射,展现出力量与气魄。
▲位于北港大桥醒目红色桥身下的牛墟市集,至今超过两百年历史。
牛墟与北港溪的羁绊
倚身牛墟旁的北港溪,是嘉义县与云林县的界线。穿越两县的复兴铁桥兴建于明治44年,是当时的「大日本制糖株式会社北港糖厂」用来运输甘蔗的便道。如今已不堪使用的复兴铁桥,由建筑师廖伟立设计了一座具现代感的女儿桥,走到底可以看见复兴铁桥断尾处。不过女儿桥没有通往嘉义县,比较像是一座观景平台。
另一座通往嘉义县的北港大桥,兴建于清代,又称为笨港桥,但较为简陋,日治时期才有较完整的道路,也就是现今的北港大桥。横跨北港朝天宫与新港水仙宫的北港大桥,醒目的红色桥身,拱型的龙身设计,在夜晚的照明下显得更加美丽。后来因道路拓宽,又兴建了新的桥梁——北港妈祖大桥,由此可见北港朝天宫的香火鼎盛与威望。
▲一位年迈的阿伯在北港桥下按着「把噗把噗」的喇吧,贩卖六种口味的冰淇淋。
▲北港牛墟准备搬迁新址,许多摆摊摆了几十年的摊贩十分不舍。
▲北港牛墟就像是台湾人古早生活的印记。
搬迁计划 摊贩有感
2018年6月29日是北港牛墟最后一天营业,7月3日则是搬迁新址日。为了配合河川局的「北港溪河川魅力工程」,摊贩必须迁移至新址,待工程完工后再回归该地市集,但是不少摊商不满支付的订金,表示不会再回到旧址。
现场一位年迈的阿伯,始终保持着笑容,推着笨重的摊车,在北港桥下按着「把噗把噗」的喇吧,贩卖六种口味的冰淇淋。老板在挖冰球之前,会先用卫生纸细心将饼干包起来,再用勺子一球一球挖冰,客人品尝过后总是赞不绝口。阿伯说:「从日治时期,祖父就开始在这里卖了,我自己也卖了57个年头了。」谈到搬迁的事情,阿伯相当不舍,眼眶稍稍泛泪,他放低音量一直点头说:「很不舍。」
台湾在地有许多生活方式,深深烙印在当地居民的心中,那是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时间过去,可能会消失、会遗忘。身为北港人的蔡忠廷牙医师,如今正努力用影像、用文字记录北港大桥下的市集,也促成了这次的采访,让后人可以了解这段历史,不至于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