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觀點

惠风文集 - 放电视一马

放电视一马
Getty Images
第73期
刘惠宜

有一阵子很迷古文,现在想想是因为少看电视,才有了学习文言文的机会。有些人没有电视好像很难过日子,将自己的精神交付电视托管,这的确是老少咸宜、打发时间的「良方」。

根据今年3月时代儿童网站的报导,美国2岁到5岁的孩子,每周看电视超过32小时,6岁到11岁的孩童每周看电视28小时。不可否认,电视的确是管用的褓姆,不过这位褓姆灌输的内容,却不尽然在家长的掌控范围。小孩与电视变成密友,跟大人早已向电视宣示忠诚有关。据纽西兰媒体报导,2008年纽西兰人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188分钟,而在每晚黄金时段观看电视节目的5岁以上观众比2007年增加4.7%。看电视一向是全家吃完晚餐后最常见的消遣。

我并不是反对看电视,而是务必要节制、选择。家人相聚也有更能谈心的方式,而不是每个人的眼睛都盯着电视机。电视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发明之一,争议也最大。现在的人一天花3小时看电视其来有自:早在二十几年前,电视已成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Models for Writers》这本书在1986年收录了电视新闻主播Robert MacNeil写的一篇文章:〈电视带来的问题〉(The Trouble with Television)。根据MacNeil的说法,在那个年代,一个人到了20岁,看电视至少就花了20,000小时。而5,000小时可以念完一般大学;10,000个小时的努力可以成为航天员或工程师。这个时间也够你用希腊原文阅读荷马(Homer)的作品,或是以俄文读杜斯妥也夫斯基(Dostoyevsky)的小说了。

如果除了看电视不知道做甚么,我极力推荐养成阅读的习惯,因我自己从中受益良多。清朝的笔记小品《幽梦影》中说:「创新庵不若修古庙,读生书不若温旧业。」闲暇时,我重读了一些人文方面的中英文书籍,生活真是感到有滋有味!

傅佩荣教授说:「阅读人文书籍,最难的是入门。天下并没有甚么一看就懂的入门手册。人的理解力其实并非直线发展,而是以螺旋状逐渐上升,因此阅读时不宜排斥已经念过的书。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是早已看过的旧资料,『新』是个人配合生命历程所得的体会。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阅读时,要为『经典作品』保留一个特殊位置。经典能够成为经典,必有一些道理。只要突破了文字的隔阂,就可以享受上千年以来伟大心灵的共同资产,这其中隐含的价值,是不可言喻的。」

文字的隔阂的确是一大障碍,因此在选择书籍时,如果需要译文,译文的好坏是我最大的考虑,但是印刷的良窳、字体大小、排版是否便于阅读、还有美编设计,也都决定了我会不会买这本书。因此精挑细选后买到中意的书籍,就像相亲数十次之后终于成功,带回家之后必定万分珍惜。

阅读古文我是从商周出版的《中文经典100句》系列入门的,其中几本,例如《史记》、《古文观止》,是不错的基本书籍;台湾书房出版、由沙灵娜译诗的《唐诗三百首》,以及书林出版、译者是傅一勤的《漂鸟集》等,都值得一读。这些书籍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美感的培养都大有帮助。

知识本身就带来很大的喜悦,我认为不宜从功利性的角度出发。《荀子‧劝学篇》中叙述着两种不同的心态:「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我也非常欣赏《荀子‧宥坐篇》第二十八所言:「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

每每读到好文,总是捧著书,沉浸在满满的谢意里。一篇经典往往是一个生命千锤百炼后方能造就,是多少泪水与人生忧喜经验的交织,非仅仅是漂亮的文字游戏。后人那么轻易地就可品尝到这无价的精神飨宴,怎能不感激?我并非是唯一有此感觉的人。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人是为了旁人而活着〉(Man is here for the sake of other men)这篇文章中的观点,更让我感到阅读无远弗届的能耐,透过文字记录,看似迥异的生命间起了联系,性灵超越时空地回响。人,原来可以不孤独。爱因斯坦说:

「我要提醒自己,无论我的精神生活或物质生活都是建立在他人劳动的基础上的,包括那些已经谢世以及如今尚在人间的人们,因此,我必须竭尽全力去奉献,以此回报我所享有的一切。」(I remind myself that my inner and outer life depend on the labor of other men, living and dead, and that I must exert myself in order to give the same measure as I have received.)

「没有罗幔迷迭香,只有书香沁心房。没有才子佳人画,只有窗外青山岗。」这是我书房的写照。安定、安静、丰富、专注……阅读好好喔!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草泥馬」與「河蟹」之戰
知名的視訊網站YouTube,近來有一段時間因為一段點擊率極高的視訊塞爆,即使透過Yahoo或MSN等網站搜索「youtube.com…
不堪成「怨士」 中科院院士聯名「網開一面」
5月30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技「三會」上,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稱,他們不反對中國政府屏蔽國外網際網路,但懇求對科研學者網開一面,…
蒙塵的白銀世代
二戰結束後產生的「嬰兒潮」(baby boom),不僅帶來大量勞動人口,促進經濟起飛,也推動了整個世界的運轉。時光飛逝,轉眼到了2010年…
職涯規劃六步驟:只有你能創造自己旅程的價值
在前面一系列文章中,我們介紹了職涯規劃六步驟的前五個步驟。在這一期專欄文章中,我們要來討論最後一個步驟:評估與反思。…
北韓獨立日挑釁 美韓還以顏色
北韓狂人金正恩選在美國獨立日(國慶日)的7月4日,在未公開地點發射火星-14號洲際導彈,…
慘遭總書記和六個部長欺騙
在中國,由於沒有民主與法制的基礎,權力與地位是決定事情成敗的關鍵。許多人想,既然是個十足的人治社會,只要打通最高層級官員的人脈,…
江蘇村民抗強拆 政府偽造自焚
江蘇省灌雲縣政府官方網站疑似發布假通報,稱該縣侍莊鄉工作人員5月13日上午9時30分前往陸莊村,動員村民陸增羅搬出暫住的二層違建樓房時,…
經濟危機 白領勞工被迫「變色」
隨著美國經濟持續蕭條,一些受過良好教育的高薪白領失業後找不到合適的新工作,有些人就轉而尋求需要技能較少、工資較低的藍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