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产业上,台湾长期以来还没有属于自己的顶级品牌。但是台湾有人才,所以我们要做,我们要证明台湾在软件业的创意与技术可以和国际大厂平起平坐!」这番豪气干云的话,出自蒙恬科技的掌门人──蔡义泰。蒙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enpower Technology LTD)董事长蔡义泰,除了形于外的温文儒雅学者风范,同时拥有坚持完美、毫不妥协的性格。也就是这股认准目标、全力去做的毅力,让蒙恬在「手写软件」和「光学辨识」两大领域,攻占全球顶尖。
二十年前的蒙恬科技,还只是个由蔡义泰和夫人史静芬连手撑起的二人公司。十年之后,蒙恬蜕变为少数兼具研发能力、营销经验与通路实力的公司,于2001年获得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的青睐入股,并于2002年年底股票正式上柜买卖。到了今天,蒙恬单月营收约五千万、单季营收超过一亿二千万、年成长率为17%。特别是自去年开始,引爆全球旋风的苹果手机iPhone平台上推出蒙恬的名片辨识、建文件软件后,蒙恬因而水涨船高,股价创下新高;近日,蒙恬再次进军苹果计算机iPad平台,推出繁简中文手写输入及辨识软件,甫上架就登上App Store港台区下载量第一名。
从台湾二人公司到Apple(苹果)、IBM、Compaq(康柏)、Casio(卡西欧)、Nokia、Sony(索尼)等国际顶尖企业竞相合作的伙伴,蒙恬科技是怎么做到的?
观察蒙恬科技公司的成长史,很快就会发现,它也是创办人蔡义泰博士的奋斗史。在蒙恬科技公司的网页上,详细记载着蔡义泰以手写识别系统起家,推出全世界第一套中文手写输入系统,是早期致力于「智能型人机接口」的先锋者。这对全球人口数最多、至少16亿的华人市场来说,无疑影响巨大。蔡义泰因此也被誉为「手写计算机爱迪生」、「中文手写识别之父」。
要了解蒙恬的关键成功因素,显然必须了解蔡义泰这二十年来走过的点点滴滴。在这二十年的回顾中,恍如观赏一部传记电影般,蒙恬的核心价值于其中也自然清楚地浮现出来。
关键1:有「广度」,创业前多方学习积累实力
时间往前回溯。早在交大资讯工程系的大学、研究所时代,蔡义泰就开始着手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处理中文字体。工研院当时正好也有相关的研究计划,就读研二的蔡义泰因而也曾到工研院工读。毕业后,工研院请蔡义泰到原部门工作。蔡义泰同意了,并抓住出国受训机会。将近一年回国后,直接空降成为系统软件部门经理。
担任软件部经理期间,蔡义泰有机会接触到许多行政、管理事务;因为要和国外厂商合作开发产品,同时他也获得了贸易谈判的实务经验。蔡义泰认为,学术机构如交大和工研院,主要专注在技术研究,和市场上实际流通的产品概念不同。而和国外厂商接洽的过程中,却让蔡义泰借机观察到许多有潜力的畅销产品。回首过往,蔡义泰笑着说:「这些经验比一般同仁多很多,对我创立蒙恬的帮助很大。」
创业前的每一步,蔡义泰都走得很踏实。虽然喜爱研究,但他也不排斥其他的工作机会,并努力在不同的环境中把事情做到最好。「讲实话,我的工作表现能让主管肯定,也是我在大学、研究所时期做得很好,做国科会计划也实实在在。」蔡义泰认为人不要太功利,身处某个阶段,不要总惦记着这是不是对自己有甚么立即的好处:「其实有的时候,你的表现与付出,你无形的收获是看不到的,甚么时候在你身上又反应出来,也很难说。」
就在这种「不设限」的信念之下,蔡义泰任职工研院期间,除了钻研技术,也融贯了管理、行政、国际贸易和产品实务经验,为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2:有「深度」,学养完备抓住核心技术
学术研究一直是蔡义泰的最爱。在工研院期间虽然工作愉快,但因心中一直不能忘情于「让计算机看得懂文字」的心愿。1984年他毅然决定放下位居主管的高薪工作,进入博士班钻研自己最有天赋与兴趣的手写识别与图形识别领域。接下来的四年中,蔡义泰投注全副心力,顺利取得交通大学资讯工程研究所博士学位,并在知名期刊上发表博士论文。他强调「核心技术」的重要:「要做就要做最好的!」「蔡博士」于是成为辨识领域核心技术的第一把交椅。
拿到学位后,蔡义泰受邀至元智大学工学院资讯工程系任教。熟悉的教学与研究环境让蔡义泰如鱼得水。一次,他做了一个应用手写识别软件的数字板,业界的朋友看了之后非常赞赏,问他考不考虑商品化?蔡义泰心想:「我自己用很满意啊,那为甚么不给更多人用?有益社会,有何不可呢?」
以中国古代传说中发明毛笔的「蒙恬」为名的科技公司,于焉诞生。
因为对辨识领域最核心的文字与图形识别技术了如指掌,蔡义泰一出手就轻轻松松在业界取得领先地位。以手写识别最关键的样本数为例,蒙恬搜集了包括大中华圈和日、韩等地超过八百万字的手写笔迹,无人能出其右。核心技术的领先,让蒙恬的中文手写识别率(蒙恬笔)高达96%、光学辨识率(名片王)达95%。到目前为止,学术界与业界都不再从事相关研究,只有蒙恬仍然坚持投资研发工作,这种「抓住核心、做到顶尖」的精神,让蒙恬创立近二十年来,至今在市场中仍一直保持绝对领先的地位。
关键3:会「选择」,关键时刻做出取舍
蔡义泰在工研院担任经理期间,接触许多不同种类的工作,一切都很新鲜。但一段时间之后,潜藏在心中做研究的渴望,慢慢反射了出来。当时他面临两难──继续待在工研院抑或读博士班。蔡义泰谈起那时的矛盾心理:「我个人比较喜欢研究、写程序,但当经理就不可能了,行政事务占了很多时间。」
如果考虑现实面,选择念博士班之后,当时在业界发展的空间,势必立即受到限制。「讲实在话,我那时下面有六个课长,一个一个被挖去竹科园区当副总或研发主管。但因为自己念博士,没人找我。」
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蔡义泰还是决定要将自己的天赋与兴趣发挥到极致,于是他选择回到学校充电,继续攻读博士。
成立蒙恬之后,蔡义泰再次面临留在元智任教或专心经营公司的两难。一开始他两者兼顾,但三年后渐渐感到时间不够,必须做出一个决定:「兼顾二者要花很多时间。工程师也进公司了,总要有人领导他们,就要取舍。找进这些工程师,我就有这份责任。教职不一定要我啊,学校再雇用一个人就好,公司那时不能没有我,就只好决定辞教授。」
对于这些付出,蔡义泰强调「人生就是要取舍」:「你不能甚么都要,你要拿东西,你手一定要空下来,你要先放开,这道理很简单。」
关键4:肯「专注」,稳扎稳打健全公司体质
在公司经营理念上,蔡义泰表示,他并不想追求账面数字的爆发性成长。一些经营者会将研发经费资本化,以追求亮眼的成长数字,但他选择将研发费用放在「支出」栏目。蔡义泰说:「这是公司最稳健的作法,财务报表里没有无形资产。其实,我们的品牌就是无形资产。我看的不是为成长而成长,我根本不去想甚么爆发性成长的问题,只是想在有限的资源状况之下,如何把公司体质做好。」
在另一个例子中,蒙恬与IC设计厂商义隆电子合作研发出手写识别芯片,可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手机、电子书、电子辞典等产品。当时蒙恬有二种选择,一是跟义隆电子购买IC,再加上手写识别功能之后出售;二是将手写识别软件授权给义隆电子,由义隆出售IC。蔡义泰最后决定授权给义隆。他表示,如果考虑营业额,蒙恬整合软、硬件再出售到市场,一定比授权的收入还高出好几倍。
但是,蒙恬的本业是辨识技术的研发而非出售IC产品,因此,蔡义泰再三考虑后,决定还是要先做好本业:「我如果卖IC到市场是好几倍的收入,但是没有意义,我要的是『蒙恬』赚多少钱。当然,卖IC赚钱更多,但那不是蒙恬的本事,我们宁可把这些钱给义隆赚。所以我们不是为了营业额成长多少,去创造业绩,我觉得那是假象,重要的是你实实在在地把基础打好,该投入的就投入。」
蔡义泰为自己的决定下了一个脚注:「你可以说保守吧,我自己是这样想的,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做国际品牌要一步步来。」
到了2005年之后,蒙恬的软件技术已趋成熟,开始投注心力在硬件设计上,并与橙果设计公司合作,开发了利用光学辨识建文件名片数据的「名片王极致版」。结果一推出即成为明星商品,并于2007年得到德国iF设计大奖、2008年得到德国Red Dot产品设计大奖和日本G-mark产品设计大奖等国际顶级设计奖项,俨然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对于「稳扎稳打」的策略奏效,蔡义泰满意地说:「蒙恬二十年来每年都赚钱,从来没有跟银行贷款过,我们没有3点半,大家下班是8、9点。」
不求暴利、专注本业、脚踏实地做好该做的事,长期来看获得的报酬确实可观。
关键5:能「创新」,整合软硬自创品牌销售
从草创期的「蒙恬中国笔」,到「名片王」、「听写王」,再到与iPhone结合的「WorldCard Mobile」、与iPad结合的「蒙恬笔」繁简手写识别软件,蒙恬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蔡义泰指出,他与工程师团队常会有一些新的创意,并将之付诸实践,「创新」是公司最重要的价值之一。
蒙恬最著名的创意是将计算机屏幕作为手写输入的唯一接口,取代第一代产品的数字板、计算机屏幕双接口输入方法,让用户在操作时,不需一会儿看数字板、一会儿看计算机屏幕,大大增加了使用便利感。当时蔡义泰观察,一般人使用计算机键盘时工作焦点只有屏幕,但「蒙恬中国笔」和「扬友博士笔」的用户却要一直注意数字板;以计算机屏幕为唯一接口的想法于焉成形。
然而,当蔡义泰将第二代中文手写产品拿给当时合作的数字板厂商「昆盈」及「扬友」时,他们却还是习惯原有的数字板,不愿意接受新的软件。蔡义泰被迫自己为软件产品找出路,尝试软、硬件整合,自己做品牌与销售。「这一步是一个重大转变,就是我们走出去了,不只是授权而已,你要自己面对终端消费者。因为我们自己做产品,我要去展览、去面对顾客、去服务,这一步对蒙恬未来的成长很关键。」
因为观察使用者行为、看见未来趋势,蔡义泰决定开创新天地。但勇于踏出「舒适圈」(comfort zone)的人不多,蒙恬势必面对新的经营挑战,由B to B(企业面对企业)转型成为B to C(企业面对消费者)的企业。经历重大转型后,蒙恬快速成长,很快地,市场上所有的手写输入产品都改为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输出的用户接口。
另一个著名的创新例子是「名片王」的发明。「名片辨识」(Business Card Recognition,BCR)技术是「光学文字辨识」(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的一种应用。蔡义泰从1994年就开始研发「光学文字辨识」OCR技术,大约到了2000年始推出名片辨识机型,他认为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因为蒙恬开始走出大众化以外的市场:「做名片辨识之前,我们是大众化的中、日文手写产品;做名片辨识之后,就可以开发英文,进入华人以外的国际市场。尤其我们在iPhone平台的表现,让更多人认识了蒙恬;但这离我们的目标还很远,就一步步来做。」
而蔡义泰创新的动力是甚么?除了观察使用者行为,再「无中生有」、自己构思的方法之外,「消费者回馈」是促使蒙恬不断改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蔡义泰表示,因为蒙恬真的是帮消费者解决了中文输入的问题,蒙恬收集的客户回函卡中,会发现有些客户很可爱,主动鼓励他们:「感谢贵公司帮我们设计这么好的手写产品。」有的使用者则表示:「很好,但是如果你能怎么怎么做,那就更好……」蔡义泰说:「那我们团队就来研究这些使用者的需求能不能做到呀?这也是让我们创新的重要动力。」
对于未来的规划,蔡义泰表示,蒙恬的资本额和西方大公司相比当然不算大,但是,蒙恬的技术规模并不小。他期许蒙恬成为国际舞台上令人尊敬的、很有竞争力的企业,让台湾的品牌与形象更为人称道。他也希望未来能和更多台湾的硬件公司合作,将蒙恬的核心技术与之结合,以增加台湾产品的竞争优势,共创双赢。
蔡义泰一路走来,始终脚踏实地、实实在在从基础做起,尽力做好每一个阶段该做的事情。而正是这股不断向前的力量,蓄积成为蒙恬内部强大的动能,一遇到iPhone、iPad流行的时机,就开始展现惊人的爆发力,一跃成为世界顶级的手写软件和光学辨识品牌。蔡义泰经过淬炼、「起而行」的人生智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没有快捷方式,找对方向,更smart地走下去。」
整个采访过程中,蔡义泰态度和缓地描述蒙恬的故事,时而流露出轻松幽默的语气。在这一部「创业传记」中,看不见过多的激情、看不见曲折离奇的经历,我们看到的是,「中文手写识别之父」近二十年来带领蒙恬稳定向前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