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2010年的世局,最受瞩目的无庸讳言是层出不穷的灾变。
对于占全球人口数最多的华人世界来说,当然也脱离不了相同趋势。然而,对于华人世界的灾难来说,实在不忍以「灾」字来概括。灾难之后,让人感受更深的是那股莫名的「悲」意。早年海峡两岸互相敌对时,官方都以「水深火热」来形容对岸人民的生活。当然,哪一方是宣传诋毁自有公论。而在2010年,「水深火热」无疑是中国大陆更贴切的写照。吓死人的通货膨胀、冬旱夏涝夹击,加上中共当局的贪污腐败造成民间抗暴事件不断,让人不由担心,中国政局真的宛如外媒形容的一般──正坐在火山口上。更令人忧心的是,由于中共对于信息的严厉封锁与管控(Google出走事件就是明证)以及对于华文甚至世界媒体的收买与利诱,许多世人还误以为中国局势一片大好……
反观被世人喻为「自由民主灯塔」的台湾,在过去一年中,依旧在民主选举和人权维护上表现不俗。美中不足的是,「选举枪案」以及争议颇大的「ECFA」背后错综复杂的因素,仍是台湾社会的不稳定因子。
我们衷心盼望,被誉为「中土」的广义华人世界,能够引领世人走向真正美好的未来。
1. 悲》涨声响起 中国通膨成形
2010年中国消费者物价快速上涨,坊间陆续出现「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油不得」、「猪坚强」、「苹甚么」、「药你苦」等和高物价相关的新词汇。
一片「涨声响起」
中国国家统计局12月公布的2010年11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从10月的4.4%升至5.1%,远超过市场预期的4.7%,创下28个月以来的新高。同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从5%飙升至6.1%,显示物价飞涨,通膨压力挥之不去。
在一片「涨声响起」中,粮食价格上升的比率最高,对民生影响尤大。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6月粮食价格成长率为5.7%,11月则为11.7%。且11月粮价成长率推动CPI上涨3.8%,贡献度为74%,是物价上涨的最大推手。居住类价格(包括建屋、装潢建材、水电房租等费用)也持续上涨,11月涨幅为5.8%,推动CPI上涨0.9个百分点,贡献度是18%。此二项相加对CPI的贡献度达到92%。
另外,房价上涨也是个敏感问题。12月初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的1月到11月,中国70个大城市的房价上涨了7.7%,而11月单月就上涨了10%。中国社会科学院于9月在35座中大型城市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5%的都市居民无力购买房产,房价为平均可支配所得的8.8倍,远超过美国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前的水平。
中国物价「超美」
《西安晚报》近日发表了一篇文章〈物价「超美」之下的民生困窘〉,文中指出,一位名为王佩的杭州网友与她在美国波士顿的朋友纳纳连手做了一次物价调查,发现在21种商品价格中,杭州有12种商品贵过波士顿。而2009年杭州民众的年平均所得为26,864元(约4,024美元),波士顿为32,255美元。网友戏言:「现在老百姓工资接近非洲,物价跟欧美接轨,税收接近欧洲,房价赶超英美,福利接近南极洲。」
人民币就像洪水
那么物价大幅上涨的原因为何?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专家程晓农博士指出,北京政府一方面购买美国国债,另一方面用人民币收购企业的外汇收入,光是靠收购外汇储备,所投放的货币已经达到16至17兆。再加上为促进景气投放的货币,粗估大概是60兆人民币。这60兆人民币就像洪水一样,在市场中横冲直撞,必须寻找出路。
2009年中国股市翻倍,吸纳了大量资金;2010年第一季,房价暴涨再吸纳部分资金。北京当局2010年全年持续祭出打房政策,很多大城市推出房屋限购令或者贷款禁令,大量流动性资金撤出,于是农产品资源等实物产品就成为热钱投资的新标的。
针对物价指数上涨与随之而来的通膨问题,中国政府目前的应对方式包括压抑不动产投机行为的打房措施、中国人民银行调升存款准备率等;然而政策执行成果显然不如预期,中国仍然面临升息与人民币升值的庞大压力。但若提高利率,政府害怕热钱涌入,人民币升值则担心会影响出口表现,目前北京可谓进退两难。
回顾过去,1980年代末期通膨严重,正是天安门事件爆发的因素之一,随后中国政局曾一度不安。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成长,中共政权得以维系其统治正当性;如今中国再度面临通膨隐忧,北京当局是否能再次化解危机,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