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悲》冬旱夏涝 中国百姓「水深火热」
从2009年入秋后,前所未有的干旱袭击中国西南。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遭逢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这场大旱,持续到2010年4月中旬,五省市的受灾人口超过六千万人,桂林、柳州一带前往广州、长沙、衡阳等地逃难者有五十多万人,云南和广西两地逃难者估计至少上百万人,灾损远超过一千亿台币。
西南五省 百年大旱
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针对西南大旱的统计到4月8日为止,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耕地受旱面积达到1.01亿亩,作物受旱7,907万亩(重旱2,554万亩、干枯1,643万亩),更有2,088万人、1,36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3月的《广州日报》形容灾区「死气一片,河水干枯、田地荒芜、野草枯死、颗粒无收」。
北京维权人士刘德军历时12天,到西南旱灾地区考察灾情,遍及4个地级市。他表示,印象最深是当地的贫穷与苦难。稍有干旱,吃水就成了问题。基础设施不足、交通不便,村民要到很远的地方取水,有些地方的牲畜都渴死了。重旱引起群众争抢水源的纠纷也时有发生。光在云南省罗平县,一位熟知内情的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从旱情发生以来,到3月底至少就已经发生41起争夺水源的纠纷。
除了缺水之外,最头疼的就是农产大减、物价飞涨。中国西南部是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比如糖、油菜、茶等。大旱不仅造成冬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绝收或大幅减产,连春播、春种也难以进行,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备耕和生产受到影响。据估计缺粮人数达到七百多万,而需要从全国其他地方调粮也直接拉动全国食品涨价。
此外,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西南「水电大省」因为受干旱冲击,水电发电量远低于历史同期。像是广东省每年约有五分之一的电力供应来自水电资源丰富的贵州、云南和广西等省区,但旱情导致上述地区的很多水电站发电量锐减,甚至停止发电,导致供电紧张。最后广东省不得不启用「错峰用电」方案。
西南大旱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主要原因是它导致了湄公河面临断流,泰国、越南、寮国及柬埔寨四国村庄深受其害,农业、渔业及饮水供应均受严重影响。四国人民愤怒地要求中国将澜沧江(湄公河上游,位于中国境内)上的大坝「开闸放水」。不过,中国以西南大旱原因是天灾、降雨超常偏少为由拒绝。
但中国国土规划专家王维洛认为:「中国并不属于水资源缺乏的地区,中国的缺水是在中共政府采取了错误的治水政策以后所产生的。」尤其西南地区是长江、珠江等主干河流的源头或上游流域,并不属于水资源缺乏区域。而根据中国水利部的报告,西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王维洛认为这次西南大旱时,澜沧江出境流量是历史上最小流量的60%。西藏高原的破坏,导致冰川后退、雪线上升、草场退化、湿地和湖泊消失,最终水资源的减少很可能让水资源争夺战在亚洲上演。
中国28省 百年洪灾
旱灾难熬,但水多也会成患。2010年的中国,不雨则已,一雨惊人。短短不到一个月,一入夏,西南大旱突然转变成了南方涝灾,南方数省持续出现洪灾,赣江抚河决堤,三峡大坝迎来最高洪峰,全国百余城市陷入内涝,洪涝灾害的受灾人口达到1.37亿。
一些被洪水肆虐的水涝大省,也才刚经受了连续数月的「西南大旱」,云南、四川、贵州入夏后,也经历了连日暴雨,导致多处山洪山崩及土石流;另外也有句话这么描述:「重庆刚晒完又被水泡,几乎瘫了。」
但洪灾的范围涵盖整个南方,据中国国家防总办7月底统计,包括广西、重庆、湖北、湖南、甘肃、江西、安徽、浙江、福建、贵州、云南等重灾区,全中国有四分之三省分经历洪灾,堪称中国百年以来最严重的水患。8月的统计数据,死亡加上失踪人数几近两千,百万房屋倒塌、大量农作物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100亿元人民币。冬旱夏涝,加上北方日益严重的沙尘暴,似乎已成中国气候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