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南方多省正在遭受冻雨袭击,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冬麦主产区,正在经历数十年不遇的干旱。「南冻北旱」的天气,使得中国大宗农产品市场迅速发生变化,玉米、小麦、稻米等价格开始上涨。受俄罗斯热浪以及澳洲洪水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的小麦价格已经飙升到两年来高点。现在中国又因干旱造成小麦歉收,使得面粉价格再往上升。
小麦飙涨,将带动整体物价上扬
中国北方冬麦主要产区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及长城以南,产量占全中国小麦总产量的56%左右。自去年9月以来,中国北方冬麦区就缺乏有效的降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8个省部分地区旱象明显。有些地区的降雨量少到只有往年的15%,严重影响冬小麦的收成。中国农业部指出,上述8省小麦总产量占全国80%以上,而小麦受旱面积却超过1.1亿亩。中国冬小麦通常在每年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第2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收成。
在歉收阴影下,与稻谷同为中国主要粮食的小麦,其市场收购价于去年年底已飙涨四成。如果旱情无法解决的话,今年小麦价格很可能会创下近5年新高,更将带动其他粮食价格一起上涨,引起整体物价上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月8日表示,目前小麦歉收已反映到市场,1月份的面粉平均价格比前两个月上涨了8%。
主要产粮区面临60年来最严重旱情
中国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表示,截至2月8日为止,受到干旱影响的总面积达7,470万公顷,其中1,050万公顷受害严重,长期的干旱导致272万人和284万头牲畜严重缺乏饮用水。目前干旱的警戒级别已经提高到三级。北京市也已经92天没有「有效降水」,创下3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华北、黄淮地区仍无明显降雨,旱情将持续。
山东是目前中国北方旱灾地区中受灾最为严重的省分,当地很多地方都已经超过100天没有任何降水。山东是中国第2大小麦产区,这次干旱已达到50年来最严重的程度。在部分旱情严重的地区,官员们说干旱问题是两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自去年9月23日至今,全省累计平均降雨量只有1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6%。山东防汛抗旱办公室官员称,当地已经有350条河流断流,近400个小型水库干涸。而山东全省小麦受旱面积达3,016万亩,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55.9%。
外界纷纷关注中国此次旱情不同寻常。「中国主要产粮区面临60年来最严重旱情,山东更遭遇200年来最严重旱情」、「257万名群众和279万头牲畜面临饮水困难」等数字被媒体广泛引用。英国《金融时报》9日说,北京居民早就习惯了干燥,但这个冬天,干旱持续超过了100天。《德国日报》7日写道,「中国缺水的麦田现在已经超过三分之一,达到640万公顷,相当于『半个希腊那么大面积』。许多地方的农田非常干旱,作物幼苗生长不稳,任何强烈的风吹都会带走最细微的土层。尽管北京的天空湛蓝,房屋和汽车上已经落满灰尘。」
法新社则报导,薄薄的雪2月10日覆盖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干旱地区,但这场广受欢迎的雪看起来并不是干旱结束的标志。文章强调,在当局使用了控制天气的人工增雪技术后,这场雪也只下了0.3公分厚。而气象专家说,接下来这些地区迎来更大降雪的可能性还是很低。法国《回声报》称10日中国北方平原的瑞雪「来得太晚」,对干旱已久的这片农业区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美联社说,中国旱情导致粮价面临进一步上涨压力。美国彭博社预计,旱情将使中国今年1月的消费价格指数CPI达到5.4%,大幅超过去年12月的4.6%。美国广播公司9日报导说,进口粮食无法帮助中国抗击干旱导致的通胀,因为「进口的粮食比国产的更贵,还不一定买得到」。报导引用北京消费者周源吉(音)的话说:「今年我的压力特别大。甚么都快买不起了。」
俗话说:「粮价涨,百价涨。」在中国粮产重地的东北,牡丹江市农委专家曾预测,粮价将呈现整体走高态势,大豆、玉米、水稻三大作物价格平均每公斤比去年高出0.2~0.4元,一改往年新粮上市价格走低的态势。黑龙江省水稻价格已冲向1.40元大关,而该省占全国产量一半的大豆,价格不到1个月每斤涨近0.20元,涨幅超过已经疯涨一轮的水稻。
世人担忧:「中国把地球吃光!」
世界粮食市场此前已发生过巨大震荡。欧洲最大产粮大国俄罗斯因小麦减产发布出口禁令。国际市场做出剧烈反应。粮农组织去年9月就发布报告,国际小麦价格飙升60~80%,玉米价格上涨约40%,出现40年来最凌厉涨势。
俄罗斯去年是世界第三大小麦出口国,它遭逢13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预期小麦出口量会大幅度减少,全球小麦价格已于7月涨至22个月来的最高点,达每蒲式尔(bushel,计量单位,约35.23公升)7.11美元,涨幅为1973年来最大。食品业人士警告,面包和饼干等小麦粉产品的价格预料会上涨,饲料及酿啤酒用的大麦,价格也会飙升。除了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欧盟国家的干旱天气,加拿大的水灾也严重地影响了小麦收成。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也在全球十大小麦出口国之列,连同俄罗斯在内,这3国可能限制粮食出口,以保证本国市场供应。
《纽约时报》2月8日的一篇文章说,近年来中国开始大量进口大豆,确实给世界食品价格带来了压力。如果中国也不得不开始进口小麦了,这个问题可真是很严重了。美国《商业周刊》2月10日采访了美国密苏里州的经济学家杰生‧布里特,他预测中国今年要进口100万吨小麦。
CNN引用《未来饥荒》(The Coming Famine)一书作者克里比(Julian Cribb)的话指出,北京已经在非洲租赁耕地种植粮食,因为中国自身的粮食生产已经到了极限。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主任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指出,中国粮食多年来都是自给自足,但近来,中国悄悄地从加拿大和澳洲分别进口了50多万吨小麦,从美国进口了100万吨玉米。有人预测,中国玉米进口量到2015年会增加至1,500万吨。布朗认为,这是中国向主要粮食进口国过度的迹象。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预测,2025年中国需进口1.75亿吨粮食,如果按此外推至2030年,中国需进口2亿吨粮食,「相当于目前世界粮食出口的总和」。刚刚上市的日本国际杂志《SAPIO》的封面文章谈到中国的粮食问题,标题为〈中国把地球吃光〉。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高级专员何志成直言,如果中国农民知道国际粮价在暴涨,粮价上涨局面有可能失控。「我国粮价多年来一直低于国际价格,被长期压制,已经积累了巨大市场上涨能量,藉助国内外流动性过剩之势,未来一段时间粮价上涨的持续性,甚至是报复性上涨几乎是肯定的。」何志成认为,更让他担忧的是,由此可能引发通货膨胀预期失控,带动更多商品轮番上涨。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张利庠认为,干旱效应的传递将是「链条式的」。首先是粮食价格上升,然后将带动饲料价格上升、肉食品价格上升,还有一些化工产品,比如谷氨酸、木糖醇等价格也会上升,因为它们都是从粮食中提炼出来的。这些商品上升将影响生活成本,生活成本上升将影响工资。劳动力成本上升将使所有行业受到影响。他预测今年5、6月份到年底期间这种影响将会有所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