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承載歷史 服飾記錄文化

沧桑历史中走来的「侗族」

贵州从江县的侗族少女,身着传统服饰,表演侗族传统舞蹈。
Getty Images
第10期
陈佑欣
侗族人心中:糯米饭最香,甜米酒最醇,腌酸菜最可口,叶子烟最提神,酒歌最好听,宴席上最欢腾……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据传是古代百越民族的后裔,战国时楚灭越、秦始皇统一中国、汉武帝南征等几次大战,以及历代王朝的民族压迫,都逼使他们反复迁徙,相互融合。侗族主要聚居在大陆贵州、湖南、广西等省,现有人口260多万,主要从事农业和林业生产 ,而在贵州省的黎平县是全中国侗族聚居最多的县,有侗族人口35万。

侗乡「禾晾」奇景

侗族历史悠久,据说他们是中国最早种水稻的民族之一。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一带的许多村寨,至今还保存着一整套传统的水稻收割、晾晒方式,「禾晾」则是其中之一。在侗寨溪水塘边或绿树楼旁,有一排排高达4公尺的大木架,整齐地围寨而立。大木架由两根粗大的杉木柱和两根穿方构成,穿方中间横穿看一、二十根由圆木组成的可以活动的桁条,顶部由杉木皮成人字形盖在两边,糯禾收割后,人们将数百棵糯禾做成一捆,然后在「禾晾架」上晾晒近1个月,最后收进禾仓。每年此时,「禾晾」便成为当地一道风景。

贵州省从江县的「禾晾」场景,男人爬上「禾晾架」。

 

食源杂异 无菜不酸 宴席欢腾

侗族人心中:糯米饭最香,甜米酒最醇,腌酸菜最可口,叶子烟最提神,酒歌最好听,宴席上最欢腾。

侗族饮食没什么禁忌,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长的,草中爬的,只要能吃,无不取食,常见食材不少于五百种。一天四餐,两饭两茶,以米饭为主体。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多,其中香禾糯最有名。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香禾稻做成的「抟饭」尤为甘美,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说。喝的茶专指油茶,用茶叶、米花、炒花生、酥黄豆、糯米饭、肉、猪下水、盐、葱花、茶油等混合制成的浓稠羹汤,既能解渴,又可充饥。

侗族喜好酸味,自古便有「侗不离酸」的说法,他们自己亦称:「三天不吃酸,走保打倒窜。」在侗家菜中,带酸味的占半数以上,有「无菜不腌、无菜不酸」的说法,包括各种腌酸菜、腌肉、腌鱼。另有独特的米酒,口味不凶,但据说喝多了容易摔跟头。

侗族人宴客要打「桐粑」,工艺复杂细致,如:加苏子汁的叫红侗粑,加杨桐叶的叫黑侗粑等,宴客时泡茶要加柚子皮、冬瓜皮雕成的蜜饯花卉、席上要备畅销全国的「五味姜」......

最有特色的则是客人进寨时特殊的迎宾仪式--「拦路酒」。侗家人在进寨的门楼边设置「路障」,挡住客人,饮酒对歌,你唱我答,其歌词诙谐逗趣,令人捧腹。唱好了喝好了,再撤除障碍物,恭迎客人进门。入座后又是换酒「交杯」,邻居自动前来陪客,或将客人请到自己家中,或「凑份子」在鼓楼中共同宴请,不分彼此。

侗族饮食文化中另一奇特之处--敬重厨师,在许多宴席上客人与厨师都要对唱,互相致谢。如一首《谢厨歌》就是这样唱道:「厨师师傅常操心,睡半夜来起五更,坐了几多冷板凳,烧手烫脚费精神......巧手办出十样锦,艺高算得第一名,吃在口里生百味,多谢厨师一片心。」

鲜明动人服饰如活生生史书

  服饰,是侗族文化最鲜明动人的部份,融合了各个时代、族群的特色于其中,如同身穿一部活生生的史书,由历史中款款走来。

数千年前侗族即已拥有种植葛、麻、桑技术,并发明了织布的斜机。侗族妇女喜欢种棉花,自己织布、染布。服饰朴素,色调以青、蓝、白、紫为主。一般来说,古老服饰并不容易保存,但在侗族地区,至今仍有机会见到侗民珍藏、有数百年历史的「芦笙衣」。男子多穿对襟短衣,或右衽无领短衣,包大头巾。妇女装束各地稍有差异,上身有大襟无领无扣上衣,也有的衣长至膝,下穿百褶裙或长裤,束腰带、裹腿,包头帕或戴银冠及各种银饰等。

除了款式,纹样的来源十分丰富,成为侗族人生活文化的重要部分,有些甚至已经流传数千年,从日月星辰、山水人物、飞禽走兽到花木鱼虫,包罗万象。民间手工艺制品则有刺绣、编织、彩绘、雕刻、剪纸和刻纸等,大都实用美观,富有鲜明特色。刺绣是侗族妇女擅长的工艺,她们在服饰上刺绣出各种图案花纹,形象生动,色彩绚丽。

「鼓楼」、「风雨桥」标志精湛建筑艺术

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侗寨的房屋主要以杉木建成二至三层的木楼,在河边或山坡上的房屋则多为吊脚楼。「鼓楼」和「风雨桥」是其特有的精湛建筑艺术,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吸收了汉族建筑的方法,集塔、阁、亭于一体。所有鼓楼均采用上等杉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铁钉,扣合无隙。楼顶层呈伞状,从楼顶悬挂下来一面牛皮大鼓,称为「寨鼓」。鼓楼一般一姓一座,较大的寨子有三、四座以上,是侗族人民集会的场所。

歌师最受尊敬 侗族大歌记录真实历史

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在侗族地区,歌师是被社会所公认的最有知识、最懂道理的人,因而很受侗人的尊重。侗族大歌作为侗歌中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无不与侗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科技巨擘新焦點:AI與人類永生
人工智慧(AI)無疑是近期全球科技公司的焦點。然而,可堪玩味的是,幾乎所有科技公司的大老闆,也都同時關注並投資人類永生產業。 在今(…
大陸業者提供變質肉 麥當勞也受害
中國「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因長期大量採用過期變質肉類製品,並供應給國內多家知名連鎖速食店,引發中港兩地民眾恐慌。10月3日,…
氣候變遷美大旱 糧食減產恐成災
豔陽下的7、8月,美國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旱年,超過二十五州嚴重缺水,九成玉米產區遇旱,全國僅有24%的玉米及29%的黃豆生長情況良好,…
「整容共和國」 全民外貌至上危害韓國
韓國《中央日報》2月19日發表文章借用中國古代故事,批判韓國人以貌取人,整個社會沉迷美色。 這篇題為〈傾國之色〉的文章,…
小龍的時光寶盒
這是一個奇妙的下午。我和張先生夫婦及被強押來的小龍,晤談了近2個鐘頭至結束談話,我與15歲的小男主角小龍自始至終未交一語。但是,…
紐約時裝伸展台 華人大顯身手
早期的華人移民,曾靠三把刀在海外謀生,除了菜刀、理髮刀,就是裁縫刀了。從最早的家庭作坊,到後來加工成衣的車衣廠,華人在服裝這一行,…
唐貞觀大將李靖 才德兼備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漢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他是隋末唐初的將領,出身於官宦世家,也是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
台灣遊艇王國再飛躍 品牌祕辛大公開
英國航海愛好者Dick Beaumont,7月時駕駛著他的帆船從菲律賓航向台灣,中途遇上了暴風雨,風速到達50、60節(約每小時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