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税或特种销售税的方案引起很多批评,本专栏上期(83期)已指出它是名不正而言不顺的政策,其中对不动产交易课税的部分根本应该是对投机行为或其所得课税的投机税,政府却似为了避免触及股票市场的投机而不敢明言应对投机课税,结果课税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成效都很有问题。而对所谓奢侈品课税的部分似乎只是想拿几样东西来合理化奢侈税这个名称,并想博得打击奢侈和所得分配不均的美名。政府并未认真思考对奢侈品或奢侈行为课税的正确理由和方法。 课奢侈税可能降低消费 有钱人多消费多买一些较贵的东西,本来是很正常而且合乎国家人民利益的事,奢侈消费一定要对社会有其他伤害,才应该加以课税或甚至禁止。试想有钱人若只做和中低收入者一样的消费,则从总体经济来看,全国的总消费将会大为减少,经济将会陷入不景气,很多原来为有钱人提供产品及服务的人将会失业。所以政府不仅不该禁止或惩罚有钱人的消费,反而常要设法让他们多做一些消费。
政府把今年称为消费年要鼓励消费成长,当然也是要有钱的人多消费,而不是要没钱的人借钱来消费。而有钱人要多消费必然要买比较贵的东西。一般人每天早餐吃一套烧饼油条,有钱人要多消费的方法绝不是吃十套,而是吃比较贵的早餐。一般人买一台脚踏车,有钱人不是骑一百台,而是买一、两台高级的脚踏车。所以政府对高价品加重课税的道理也不充分。
要对奢侈品课税的合理原因主要应该是这种奢侈消费「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也就是有较大的外部成本。另外当政府无法对高所得直接合理课税时,也可以对奢侈消费或高消费支出课税,以「使人民的租税负担更公平」。然而政府目前推行的奢侈税却不是由这样正当的理由出发,其内容当然也就不符合这两个原则。 奢侈消费是否对社会有不良影响? 奢侈行为的外部成本包括败坏社会风气、引发社会不满、浪费资源以及造成不公平的分配等等。甚么事会败坏社会风气可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而对社会较有共识的八大行业我国早有额外课税,政府若要课奢侈税应该依既有的税制,检讨调整其涵盖范围和税率,而不是随便拉一些产品另订法律和税目来课税。若政府认为高价就是奢侈,就是败坏社会风气,就是引发社会不满,则最高价且引起最多不满的豪宅为何未纳入课税?地方政府虽说要课豪宅税,但其范围却很小,税负更远低于纳入奢侈税各产品的税率。50万元的家具政府都认为奢侈而要课税,千万元的装潢及上亿元的豪宅却不课税,是很不合理的制度。
高尔夫球过去确被认为是奢侈,因此已须纳入娱乐税。它现在就算仍属奢侈消费且比其他娱乐更奢侈,也应该对消费行为提高娱乐税,而不是只对新买的会员证课税,而既有的会员却变成免税的特权。高尔夫球场也可能被认为破坏生态环境,但那就该对所有球场课环境税,而不是只对新会员证课税。同时其他同样破坏环境的行为也应一起课税。
政府方案中对龟壳、毛皮、珊瑚等保育类产品课税的表面理由可能是为了生态保育。但若为保育就不该只课其中高价的产品,因为低价品一样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其他保育类产品也应该课税。而和珊瑚类似的其他珠宝都不课税,珊瑚、象牙等产品却包含其加工成本及附加上去的黄金珠宝之价值一起课税,也是不公平的做法。
若从国民经济的角度,珊瑚和高尔夫球乃是国内附加价值率较高,也就是每元产值变成国内人民所得较高的产品。它们要课税,而绝大部分价格是归外国人所得之名牌皮包、服饰、钻石、珠宝以及高价酒类却不课税,也是一种很奇怪的政策。
政府的理由是说名牌产品和珠宝若课奢侈税,人民和观光客会改去外国买,国内店家就会失去生产。然而课税的那些产品也可能去外国买,甚至高尔夫球都已有很多人去中国打,而这些产品如前所述若有较高的国内附加价值率,其销售减少对国内所得的伤害将大于名牌包等进口产品销售值同金额的减少。
奢侈税草案这么多不一致和不周全的地方,显示「对社会有不良影响」绝非政府这次要课奢侈税的真正理由。我们可再看看课奢侈税的另一个可能理由,也就是对高所得者增税以促进租税公平,是否符合目前政府奢侈税草案的设计。 奢侈税是否促进租税公平? 租税公平的基本原则是对所得较高的人课较高比例的税,其主要做法就累进所得税。然而政府常为了促进投资和吸引资金等理由而对有钱人和资本减免税捐,因此高所得者实际负担的所得税率甚至常比薪水阶级还低,而形成租税不公平的现象。所以改善租税公平最直接的方法乃是提高高所得者的所得税率。不过由于国际竞相以低税率吸引外国的资本甚至高阶人才,因此提高高所得者的税率有可能使资金人才外流,整体而言对本国不一定有利。在这种顾虑下,对消费课税是一种可能但不完善的替代方案。高所得者通常消费较多,而且消费更多奢侈品,因此加重奢侈品的税负有可能加重高所得者的税负。这是奢侈税会得到人民支持,也可为执政党争取选票的原因。
可惜奢侈税也会如前所述让奢侈消费外移,因此即使政府对很多奢侈行为不敢课税或课不到税,国内所得却可能因而减少。所以奢侈税并不是替代所得税的好方法。马政府奢侈税的方案只对少数甚至不见得是奢侈的产品课税,更不具有多少促进租税公平的作用,相对于以往每年千亿以上的各种降税和租税减免,这奢侈税方案每年对奢侈品课税顶多不过22亿元,根本可说只是作秀而不是真正要追求公平。何况中低所得者有时也会买一些高价品,有些高价品也是由企业买给经营者或高阶主管使用,所以这22亿税负中也只有一部分真正由有钱人负担。
其实台湾人民觉得最不公平的还不是高所得者的税偏低,而是有些非生产性的所得,特别是股票和不动产的资本利得竟然不必课所得税。这类投机活动多非生产性,有不少对国民经济相当有害,而且若对它们课税它们也无法跑去国外,因此对这类所得课税,才是改善租税公平最恰当的做法。政府不敢由这方向着手,却拿出一个只包含极少数奢侈品的奢侈税来应付民怨,实在没有诚意,也不太可能争取到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