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經驗

福岛核灾的教训还不够大吗?

福岛核灾的教训还不够大吗?
福岛核灾,举世瞩目。
Getty Images
第85期
陈博志

日本福岛的核灾引发了国内对核电政策的争论。令人遗憾的是,政府和部分人士并未根据实际的问题和数据,也未想清楚各种可能的策略,就匆促地做出「不能没核电」的结论。福岛的问题其实仍未结束更未厘清,因此现在也许仍不能对我国未来的核电政策做出明确的结论。我在这里将先把问题分成几个层面,并分别厘清它们的现况,再看我们可以推到怎样的结论或暂时的策略。

目前我国核电政策可分成三个问题来讨论:

一、福岛事件是否该影响我们对核电安全性的分析?

二、台湾未来若不用核电,是否难以经济发展?

三、如果现在就不用核电,是否会严重缺电?

若第一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后两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也许可主张不必重新评估核能政策,但若后二问题是否定而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则核电政策即应重新检讨。

福岛核灾五大启示

在核电安全性或风险评估方面,福岛核灾让全世界增加了五个重要的信息。

第一、车诺比事件之后国内外核能专家常说我们的机型和车诺比不同,比较安全,所以不会出事。但福岛出事了。我在16年前即曾指出,「任何学术上对危险性的估计,都只是就已知的危险来估计,未知的危险则要等科技再进步或发生了事件才知道」(〈记取日本关西大地震的教训〉,1995年1月28日,《经济日报》2版)。但当年拥核人士根本忽视这类仍未被想到的风险,所以执意要建核四。福岛核灾告诉我们一些以前不曾想到的情况和风险,因此我们应就这些新发现的风险评估我国核电厂的安全性,而不是照以前的评估而主张一定安全。

第二、地震和海啸可能一起来是早知道的事,但福岛电厂似乎没考虑到这么大的地震和海啸一起来,我们有考虑到吗?核一厂的防震系数甚至低于九二一之后政府对一般建筑的要求。台电说核四厂在海拔12公尺高处,但日本这次海啸高达22公尺以上,核四厂的控制室则只高于海平面6公尺,已低于我国纪录上曾有的海啸。政府又说我们建厂时已考虑地震因素,但福岛没有考虑吗?政府这些防卫性的立即反应,恰好显示政府没好好评估风险。

第三、福岛核灾显示大灾害时各种防护系统可能一起坏掉,而不是坏了一个还有另一个来支援。但台电还是只强调我们比福岛多一道防护,而没去想这道防护同时失灵的机会非常大。

第四、日本首相在福岛情势紧急时说,要有放弃东日本的准备。果真如此,日本将变成不重要的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也将大幅下降。我们有没有这种准备呢?不可能有,因为我们根本没那么大的土地好放弃,核一二四厂若出问题而要放弃30公里半径内的土地,我们就要放弃包括台北市在内几百万人口的地区。不要说放弃,我们连核灾时疏散的计划都没有。若是大地震引发核灾,台北市平时就拥挤的联外交通更可能因桥梁损坏和铁路断电等因素,而不可能让人民快速撤离。我们可能只能等着看台北市的恐慌和混乱。连日本那么好的公共建设,很多地方都在十天之后,还无法对外联络,我们若对自己很有信心,就只是盲目。

这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风险信息在福岛核灾中出现,官员不检讨却盲目给口头保证。行政院吴敦义院长说国内核安20多年来都做得很好,民众不要受报导影响,他却没敢说日本30多年来是否做得比我们不好。有些人还在说发生核灾的机率极低。

福岛核灾之后的第五个信息就是全球已运转的500多座核电反应炉至今已有6座曾出大问题,那是每座百分之一的机率。而我们的8座反应炉已被《华尔街日报》报导属于全世界最危险的14个核电厂中的4个。所以核灾的危险不是几百万分之一,而是相当的大。政府随口否认风险的轻忽态度,更是令人担心会加大风险的因素。

以上五个因福岛核灾而新出现的信息显示,核电厂的风险可能比我们原先的评估高很多,我们若不愿拿人民生命和国家存亡来做赌注,就应该重新仔细评估核电的风险和其成本,而不是急于要宣示核电一定不能废。马政府官员和一些拥核人士不敢面对核电真正的风险,却拿没核电就有缺电危机,就会电价高涨,台湾就难有经济发展来恐吓人民。但这些恐吓都不是真的。这些人不只多非经济学者,甚至连基本的信息都不看就随便恐吓人民。

要回答本文前面提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没有核电是否难以经济发展,我们只要看看其他国家的经验就知道答案。

我国人均发电量  高于许多先进国家

先来看电会不会不够的问题,政府和拥核人士总认为我们要不断增加发电量才能有经济发展。但铁的事实是我国每人用电量已高于许多先进国家。2008年我国每人平均发电量9,797度,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南韩、新加坡分别只有9,039度、6,366度、9,223度、5,883度、5,293度、8,737度、8,621度。

只有那些天气寒冷而地广人稀的国家每人发电量高于我国。这简单的数字告诉我们说,只要走向先进国家的用电效率和产业结构,我们甚至不必再增加发电量就可以再让所得成长两、三倍。不用核电会缺电或不能经济发展根本是个谎言。

核电成本遭低估  用来节能减碳不是正途

再看二氧化碳排放的限制。有些政客开口闭口节能减碳,但一谈到核电就说要充分供应企业低价电力,而没想到我们已比别人用更多电。不少讲节能减碳的人有意无意是在为核电护航。现在经济部不努力改善产业结构和效率来节能减碳,又拿停用核能必须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来吓人民。

十七年前拥核的人一样是用不建核四则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受国际管制为理由。当时我曾给李前总统提出建议(〈对核四问题的看法与建议〉,《梁国树:经济发展政策建言》,1998,台北,远流出版,PP.535~544),其中即断言,因为美国不会同意,所以全球对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限制不会成立。果然这类管制至今未能成立,即使美国已主张另一种限制,但现在又轮到中国反对。

用国际二氧化碳管制来拥核的人显然并没远见去了解二氧化碳的问题。国际上也不把核能认定为可替代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其实,提升效率和改善产业结构才是减少排放的正确办法,而先进国家的经验已明白告诉我们。这方面要是做得好,我国根本不必增加更多发电量,也就没有增加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

拥核的人也说,用火力取代核能会大量增加成本而伤害经济。然而我国就是因为电价及能源价格偏低,所以每人电力及能源消费量才会高于多数先进国家。而电价偏低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大量使用核能发电,而且未把许多核能风险及核废料处理的成本计算进来,也就是低估核电的真正成本。

如果我们真的要节能减碳,就应该放弃用低电费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做法。这种调整也不致于让现有的企业遭到甚么困难,因为增加的成本其实很少。依台电提供的数据,核能发电每度成本比燃煤多0.93元,而核能每年发电约四百亿度,所以全部改燃煤也只增加约370亿元成本。只占台电营收的约8%。而电力成本只占全国总生产成本约2%,所以全国各产业平均成本只会增加约0.16%。即使有些耗电较多的产业,直接间接电力成本也只占总成本的6%左右,电价上涨8%也只增加其总成本的0.48%。汇率随便动一下的影响都要比不用核能的影响大很多。

就算完全不用核电  我国备用电力亦达12%

最后来看如果现在就不用核电会不会有严重缺电的问题。官员说核电占总发电的22%,不用核电会影响三分之一工业用电,都是不正确的说法。核电虽占总发电的22%,但那是因为它必须整天发电,而其他很多种电厂却可以只在必要时才发电。一天乃至一年之中有时用电较少,有时较多,缺不缺电主要是看在夏季用电最多的时间,也就是尖峰时间我们的发电能力是否足以应付。

每年最高的尖峰用电量叫尖峰负载,我们那时所有发电机组可发的电量超过尖峰负载的比例就是我们的备用容量率。备用容量率大约只要10%就相当安全,我国过去备用容量率曾只有4%、5%左右,更早甚至曾经是负的。而2010年的备用容量率高达23%,也就是发电的能力比最高用电量还多出23%,可以说很安全。而核电厂虽占发电量的20%,但却只占台电调配的发电容量之12.8%,也就是若不要核电,尖峰时也只少12.8%的发电量,我们仍有相当多的备用容量,不会缺电。

而在台电控制的发电之外,我国还有企业汽电共生的发电,这些发电除企业自用外,大约有1/3卖给台电,占台电售电约5%。所以把这部分电源考虑进来,我国备用的发电能力更高,即使不要核电也可达12%。换言之,即使现在就把核电停掉,也不会有缺电的问题。

由这三个问题的分析来看,我们即使现在停掉核电也不会缺电,我们若能朝向先进国家的效率和产业结构发展,现有的发电量和设备也已足够,因此根本没有甚么值得担心的经济问题。福岛核灾既然显示我们低估了核灾的风险和成本,我们现在当然该重新评估核电的风险,不必为了根本不重要的经济顾虑而继续冒风险或甚至隐瞒风险。

每次飞机失事,航空界常把它当成一个可能未发现的新风险或缺陷,因此同型的飞机必须停飞,等到问题较清楚或解决才复飞。这是因为人命关天,也是因为科技仍有太多我们还不知道的问题。核能的未知风险更大,所以福岛核灾之后,很多国家的核电厂都停机检讨,连中国也要暂停新核电厂的计划。但我国官员却蛮横拒绝核四停建,拒绝任何阻挡核电的建议,甚至连停机检查,既有之核电厂不要延役而只用到期满,核四厂续建但暂不要运转这么温和的主张都要拒绝。而用子虚乌有的经济发展问题来恐吓人民不得要求停止核电。这些官员和拥核人士显然认为福岛的教训还不够大,或是认为台湾人的命和国土有够不值钱。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鵝少年
「孩子經常性地遲到,是變壞的一種徵兆!」這是專家提出的警告。 何故姍姍來遲 學習成績中平,平時安安靜靜在老師心目中是乖學生的春興,…
犁與茶如何改變女性的社會地位?
今天要來談一談傳統農業的重要生產工具──犁,以及一個普通的農產品──茶葉。讀者或許會感到困惑,這兩樣普通的東西有甚麼好談的呢?…
白居易在冥冥中 找到了人生希望
古往今來生活在紅塵俗世中的人們,曾幾何時在煩惱迷茫中仰望星河,感嘆人生苦短?「人生苦短」,到底有多短呢?步入老年的人都會有此共鳴,說:「…
倒茶不灑 功夫了得
聽過一個笑話,前往成都的飛機還沒降落機場,就能聽到下面傳來嘩啦啦的麻將聲,除此之外,還可以聽到「倒茶」的聲音。中國茶葉之鄉…
長庚養生文化村 不只是養老
老人照護問題,近年來漸由家庭轉向社會,不同銀髮機構適合的對象與年齡各不相同。台塑集團創辦的「長庚養生文化村」,占地34公頃,…
《時代》周刊亂捧中國「偽人」
美國《時代》週刊最近評選出「2009年全球百名最有影響力人物」,在「領導人與革命家」這個選欄中,中國有兩人上榜。《時代》…
握握手 好朋友
「握握手,好朋友!」小孩子們吵架,大人往往是這麼勸架的。長大以後,慢慢兒的,「握手」成了社交禮儀,雖然有肢體接觸,可是可以完全不帶有情感…
難忘香格里拉-我的西藏之旅
2004年的夏天,經過一年的計畫,我終於如願以償地前往西藏,到一個在我想像中離「天界」最近的佛國。 一下飛機,那新鮮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