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我们经常看到民众与「城管」爆发冲突的事件,城管令人憎恶的程度接近公安,以其欺压弱势族群之故。香港「回归」中国后,警察「公安化」,食环署(食物环境卫生署)的小贩管理队也在逐渐「城管化」。这都是香港人担心「中国化」的原因之一。最近爆发的一场风波就与此有关。
4月10日,72岁的吴旭辉在港岛大坑摆车仔档卖炭烧鸡蛋仔,被贩管队连人带生财工具拉走,并被警方检控,引发近70位街坊围住贩管队。吴老伯接受媒体采访时说,30多年前他从广东陆丰乡下移居香港,卖了30年鸡蛋仔。但今年1月以来已被拘控7次,每次被罚款近800元,木头车亦被充公。记者问吴老伯为何不申领综援(综合社会保障援助),他说:「综援才得千多块钱,但有诸多限制,我宁愿自由自在,生意好时还可以多赚点钱!」他还说妻子和一女两子全住在内地,靠他一人在港搵食供养。
他的困境引发广泛同情,而且立刻成为网络红人,短时间得到5万网民声援,还有人发动募捐,他也立刻成为舆论焦点,甚至上了CNN,几乎成为「国际事件」了。但是后来事态发展,也令各方都感到有点尴尬。
事件本身的闹大,就是因为近来香港社会运动兴起,各种不公不义事件容易激发网民的愤慨,尤其事件的主角是72岁老人,小贩又是香港这个「繁荣」社会的弱势族群。事件发生后,有人甚至从突尼西亚茉莉花革命就是因为一位小贩之死的「小事」引发出来的,因此香港会不会因此爆发革命呢?显然这是各界都要关注的问题。
我对香港的回忆
不过事件也勾起一些回忆。香港《苹果日报》有一篇评论是这样说的:「记得儿时在旺角登打士街、豉油街(现东京银座至新宝戏院)及砵兰街一带,一到深夜,就会幻变成一个街头美食天堂。卤味、生菜鱼肉碗仔翅、串烧、银针粉、猪油渣面、煎酿三宝、炸鱼蛋、咖喱鱼蛋,甚至最近成为主角的鸡蛋仔,应有尽有。在夜里照顾着人们的馋嘴和饥肠,那种风味透过味蕾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一种集体味觉回忆。」
这个集体回忆应该也有我的一份。因为我在1976年移居香港时,就是住在九龙窝打老道(香港人笑话「外江佬」说的粤语变为「我打老豆」),这条道路很长,与短短的豉油街平行,我住的是近豉油街那一段。离开中国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尾巴」几乎被赶尽杀绝,因此对豉油街的大排档(香港二战后一些小街小巷的露天熟食商店,后来又发展成更大规模的食店)非常有兴趣;豉油街与登打士街平行,而著名的女人街(通菜街)最南端就是到登打士街为止。至于钵兰街则有许多色情场所与麻将馆,香港一些黑社会电影会在那里拍摄。
但是我的「回忆」却不大谈得上是「味觉」的回忆,因为以那时我的经济条件,就是外出进食,也只能到大排档,而不会讲粤语,也难乱点鸳鸯谱,最先学会的是「牛腩面」,当时是2块钱(港币)一碗,我最多光顾的就是牛腩面与鱼蛋(丸)面摊。我在窝打老道住了大约3年,离开后虽然有时也会去女人街走走,尤其是带中国来的朋友去逛,但很少去豉油街享受「味觉」了。因为其他地方也有大排档,只是现在大排档已经几乎绝迹,这也是香港年轻人现在奋起要维护香港传统价值的原因。台湾的夜市不能走香港那条绝路,马英九糟蹋圆环与龙山寺前的夜市,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教训。
当时豉油街还有一家荷里活(「好莱坞」的港译)电影院,放映邵氏出品的电影,早场放旧电影只要半价。我刚到香港时还没有找到工作,对「资本主义」腐朽电影颇为好奇,在那里看过几个早场。
回归后不再人性化 贩管队公共化、城管化
当时逛夜市与小贩摊档,会遇到无牌小贩「走鬼」。所谓「走鬼」,就是有警察路过或贩管队来扫荡时,小贩们会远远的有讯息传过来,大家呼啸走人。卖服装、手袋的容易走,卖小食的比较麻烦,尤其是卖煎炸食品。例如油炸臭豆腐,走得太急会撞到人,油锅里的滚烫油还会溅出来伤到行人,曾经发生过这个事故。至于这样的「逃难」为何叫「走鬼」,我不得而知,大概是把行使公权力的查缉人员当作「鬼」了。贩管队过来时,还有卡车跟着,抓到无牌小贩时,生财工具就被搬到车上带走充公,小贩则罚款。
不过港英时期贩管队执法时,有时还要看经济环境。例如经济好的时候,劳动力短缺,执法就比较严,逼小贩到工厂做工;经济不好时,失业的人多,做小贩是一个避免失业的谋生手段,当局就会网开一面;即使为了维持社会秩序赶他们走,也不大抓人。现在如果「公安化」与「城管化」,就不大会考虑这些相对人性化的因素了。
回头再说那位被「扫荡」的吴老伯,媒体说他近来因为他的美食被网民热捧引起食环署的注意而被连续当作打击对象。这恐怕才是街坊与网民愤怒的原因。
至于有些讯息说吴老伯如何靠他一人养活一家五口,住的地方如何狭小等等,可能是博取同情而言过其实,经过记者去查,似乎不完全是那么一回事。他在诉苦后就人间蒸发,到4月15日被检控上堂时,全部认罪,使到场的支持者颇为无趣。原来他的「蜗居」是假的,妻儿都住在黄大仙的公屋,家中4人还都领取综援,可说是充分享受到香港的福利了。尤其领取综援涉及上报数据时有没有隐瞒他摆卖的额外收入?
如果吴老伯的家人是九七后才来的新移民,一来就申请综援,那会更引起社会上对新移民动不动就申请综援剥削原住民与老移民而引发不满。矛盾的「性质」可能转化。且看事件会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