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特別報導

看塑化风暴 「追塑」台湾食品安全问题

塑化风暴 「追塑」台湾食品安全问题
5月底爆发的塑化剂风暴,使得台湾人心惶惶。业者纷纷把有疑虑的产品下架。Getty Images
第92期
郑少凡

5月23日,昱伸香料公司负责人赖俊杰被彰化地检署带走,爆出了该公司生产的起云剂含致及会导致生殖系统异变的有毒物质「塑化剂」。自此,塑化剂风暴席卷台湾。

其后,国产16家起云剂供货商,有3家被验出其供应的起云剂含塑化剂。据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截至6月25日的更新列表,市面上已有1,047种产品遭塑化剂污染,超过430家企业受害,包括9家获得食品GMP认证的厂商也身陷风暴。

看着每天受污染产品的品项不断更新、节节攀高,全台人心惶惶!

其实,台湾食品被添加有毒化学物质,此次的塑化剂事件并非头一桩。近几年来,从2004年发生戴奥辛毒牛奶、鸭蛋事件,2007年的瘦肉精事件,到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事件,今年又爆发塑化剂事件,食品掺入有毒添加物,几乎每两年一爆。

台湾的食品安全管控,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民众又如何获得食品安全的保障?

尽管行政院订出「D-Day计划」,由卫生署长邱文达领军,兵分多路搜查全台各店家五大食品类中无证明文件者,5月31日后得全面下架;6月6日环保署进一步火速决定将DEHP(邻苯二甲酸二酯)、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八种塑化剂提升为一、二类毒性化学物质;立法院也在6月10日三读通过食品法修正条文,加重对不法业者的处罚;地检署随后也分别对黑心起云剂供货商昱伸负责人赖俊杰与妻子等四人、宾汉公司负责人陈哲雄一家四口求处25年徒刑的重罚……然而,种种铁腕措施,似乎还是安抚不了宛如惊弓之鸟的台湾消费者。

因此,卫生署紧急筹划,在6月21、22日召开了「食品安全会议」,产、官、学数百人齐聚一堂,检讨食品与食品添加物制造业的改革对策。初步拟出各界的改革方向与建议后,就等待政府落实执行。

回顾5月底至今,从民间到官方,无不闻「塑」色变。如何正本清源,用最根本的风险控管来防止类似事件继续发生,成了各界讨论的重点。 

追踪1

卫生管理法太宽松 卫生单位把关不足

台大职业医学与工业卫生研究所教授詹长权,把这次塑化剂事件比喻成「食品界的SARS事件」。就像2003年SARS疫情席卷台湾,詹长权认为:「塑化剂对我们社会造成的恐慌,无知也好、已经受害的也好、还在怀疑会受害的也好,整个社会因此动员起来,就像SARS一样!」

此次食品中非法添加塑化剂的情况会被发现,可说出于偶然。一位在食品药物管理局工作26年的杨姓检验员,今年3月在抽验益生菌是否违法掺杂减肥西药时,意外发现检验仪器出现异常讯号。经过两个星期的抽丝剥茧,发现此添加物是遭列管为有毒化学物质的塑化剂。卫生署将此消息交给检方后,才查缉出添加塑化剂的起云剂供货商。

杨姓检验员的细心且敢言受到各界表扬。除获得卫生署两大功奖励、依法晋级一级、颁发一个月俸给奖金外,行政院也特别颁发一等功绩奖章,并加发20万元奖金,以作为台湾全体公务人员表率。

但起云剂添加塑化剂事件由来已久,为何今天才发现?这是民众心中不解的疑问。

詹长权教授拿出一本名为《食品科技与现代文明》的书籍,提及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国科会邀集包括他在内的各方学者专家,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研究报告,汇集成该书,于去年5月出版。詹长权看着手上的书说:「这本书去年就提出警示,而今危机又再度出现。」

「这本书就像预言书一样啊!」詹长权不禁深深感叹。

《食品科技与现代文明》书里提到,台湾的《食品卫生管理法》,正面表列17大类(包括防腐剂、杀菌剂等等),约六百种添加物。但管制标准明显比国际宽松。比如国内合法添加香料之一的总氢氰酸,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中是被禁用的;又例如台湾可使用的二烯酸钠(可用于鱼肉炼制品、肉制品、海胆等等),在日本也是被禁用的。

除了食品管制办法较国际宽松外,卫生相关单位把关往往也不严格。詹长权指出,卫生单位对食品添加物进行抽验时,往往只针对防腐剂己二烯酸、苯甲酸、去水醋酸三种为主,安全上的漏洞很大。「卫生署公告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有六百多种,政府似有必要抽验其他添加物以了解其使用情形。而某些食品或添加物未被报导说有问题,可能是因为它的抽验结果合格,但也有可能是根本不在检验的项目中。」

以上是去年5月就发出的警示。这样看来,如今发生塑化剂事件似乎不是意外了。

其实,关于塑化剂的污染,此次事件爆发前早有许多学者专家做出警示。台大医院环境及职业医学部主任郭育中感叹:「这个问题(塑化剂)由来已久!」

郭育中的实验团队在2006年对台湾中部孕妇进行测试,发现台湾孕妇塑化剂DEHP代谢物比美国孕妇高出3倍。

成功大学环境微量毒物中心主任李俊璋教授,则对医院里76名孕妇做过长达4年的跟踪研究,发现这些孕妇尿液中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代谢物浓度过高,比美国一般孕妇高出6.5至13倍,孕妇的甲状腺和胎儿都会受到影响。而若以摄食量来看,人体对塑化剂的暴露情况,6至12岁、13至18岁此两个年龄层,因为食用饮料量较高,导致暴露量增高。

2008年,《中国时报》就报导:「阳明大学环境卫生研究所教授陈美莲针对超商便当进行研究,发现便当以塑料盒盛装,一个重量400公克的便当加热后,DEHP(邻苯二甲酸二酯)浓度达每日建议摄取量的63.13%到92.2%。国人常以塑料袋装热食,只要温度超过60度,塑化剂就会溶出。」

陈美莲当时还搜集了60个台湾的尿液样本,检验出尿液中的塑化剂代谢物浓度是美国、德国的5倍。

看守台湾协会秘书长谢和霖,在今年2月发表文章〈六轻五期与PVC及其他〉中就谈到,「(六轻五期)其扩建内容不乏生产对环境极有危害的毒性物质。比如我们最关切的PVC,其单体氯乙烯(肝癌致癌物)的年产能将增加20万吨,增幅达25%;另外其塑化剂DEHP(会影响生殖与发育的环境荷尔蒙)的产能也将增加13.4%……使得我国海域受到严重污染,有学者指出我国部分海域水产品的有机锡累积量已高到有食用风险,这两个工厂的兴建无疑将使污染情形雪上加霜。」

追踪2

化学物品管制机制薄弱难保不重蹈覆辙

行政院长吴敦义6月16日宣布,食品药物安全会报原本每半年召开一次,未来将改为每月召开一次,他将会亲自主持,未来也将协助每一县市卫生局强化检验把关的人力与机具设备,并且加大检验能量,从源头做好食品安全的把关工作。

但是,若缺乏全盘的化学物质管理机制,食品安全得以保障吗?

三聚氰胺事件后,詹长权受到卫生署、卫生局、食品界的邀约演讲,但似乎预防类似危机发生的效果有限。詹长权表示:「最主要是,我们的决策者没意识到这是不同的治理模式!」

詹长权语重心长地说,以当前的塑化剂事件处理善后的情况来看,一味地强化食品卫生管理法中「惩处违法业者的罚责」并不是正确的方向,问题的核心是「食品」受到「化学品」污染所造成的问题。詹长权认为卫生署想处理化学物质的危害,是没办法靠《食品卫生管理法》的,必须强化「化学管理」的方法。也就是《食品卫生管理法》必须扩大涵盖至管理化学、生物、物理的危害才行。

台大职业医学与工业卫生研究所教授吴焜裕指出,在欧盟登记的化学物质就高达一万五千种,目前台湾环保署毒管处列为有毒化学物质却只有271种。环保署毒管处虽然在6月初立即将八项塑化剂等级全面提升,包括将引发这次风暴的DEHP塑化剂从四类提升为二类管控;但其实欧盟在2007年就标示了总共有三百多种的塑化剂,常用的约五十到一百种。

因此,吴焜裕质疑,以台湾现在过于宽松的化学物品管制方式,难保不会发生下一次的食品安全灾难。「厂商会不会觉得被管制的塑化剂不好用,改用别种类的塑化剂?我们因此担心,其他潜在的有害化学物质有没有管制?会不会有其他的化学药品因没受到管制而掺杂到食品里?今天是塑化剂事件发生,有一天会不会是其他化学物品的事件发生?」吴焜裕建议,未来政府应建制一个专职的化学管制机构。

詹长权则表示,依照目前世界的化学物质管制方法,隶属欧盟的化学品管制法规「REACH」(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s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最为严格与完善,所以他曾屡次建议政府仿效。但环保署目前仅止于要把欧盟REACH的精神放进去,詹长权认为「那是不够的」,因为REACH法规管的是上万多种的化学品,不是现在台湾现有的科学知识处理的几百种有毒物质。

詹长权接着解释:「当我们还在讲说『食品』从生产、制造、销售要有履历,国际上却已经在说,『化学品』从生产、销售,到下游厂商制造任何消费品时,也要有履历。如果这两个轮子(食品履历、化学品履历)不一起转动的话,类似这样食品遭化学品污染的事件,一定还会再发生!而政府现在却没有一个这样的办法。」

追踪3

欧盟REACH法规怎么做?

「REACH」是欧盟新化学品政策,完整名称是:Registration(登记), Evaluation(评估), Authorization(授权)and Restriction(管制)of Chemicals(化学品)。欧盟议会于2006年12月二读通过,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2008年6月1日成立「欧洲中央化学总署」(ECHA)以实施REACH法规。

工研院技术研究院南分院经理时国诚强调,REACH的两大观念为「先期注意原则」(pre-cautionary principle)和「要求企业承担责任」(reverse burden of enterprise)。

以往的风险管理制度是由卫生主管机关负责,而不是由生产、进口或下游使用化学物质的厂商负责,所以风险评估过程缓慢。时国诚表示:「只有当化学品业已造成危害,主管机关应产业需要,且经冗长的审核程序后,才会要求针对该产品做进一步测试,也因此仅有极小部分的化学品完成应有的测试过程。」

欧盟为解决风险评估上的困难,才推出新的REACH政策,经由注册,让生产厂商或进口商在化学品上能够进行安全管理。例如REACH规定:「对每个年生产量或进口量等于或大于一吨的物质,除法规规定不适用或可豁免外,每个制造商或进口商都有义务向欧盟化学品管理局进行注册(Registration),提交足够信息以确定其安全使用。如果没有依相关规定完成注册,则无法继续在欧盟市场流通。」

詹长权说明:「由化学品的制造商到经销商、使用商,再到供给消费者的食品制造商,层层都有履历。履历就是卖给谁、该回报给谁,所以最源头的厂商都可以知道你的下游是甚么、有甚么用途。所以每一手都知道上、下手就对了,这样就很透明!我每个月生产多少、出货多少、卖给谁,才知道化学品在社会中的流动,而不是出事了才去查。」

时国诚则表示,欧盟实行REACH政策后,由于接触化学品而造成的健康问题可因此避免或减少,对于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整体产生的益处十分巨大。

但是,学习欧盟REACH规范,必须得像建立类似「欧洲中央化学总署」(ECHA)的专职化学物质管理机构,牵涉到人力、资源、政府组织再造,除非最高决策者有决心大力推动,否则难以达成。台湾行政院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

(TFDA)局长康照洲对此谈道:「我觉得那(REACH)是很好的目标,可行性还要由环保署评估,要有人、有钱。但是这是必须要做的,这是解决问题的最根本办法。」

看来,为了防止下一次类似危机的发生,台湾对于化学品的管制,政府得再加把劲了。

 

55多」防塑害

行政院卫生署国民健康局印制的《食品中塑化剂污染卫教手册》,提出「5少5多」,教导民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正确的自我保健方法,减少曝露于塑化剂的危害:

5少

1. 少塑料:

(1) 少喝市售塑料杯装的饮料,尽量使用不锈钢杯或马克杯。

(2) 少用塑料袋、塑料容器、塑料膜盛装热食或微波加热;超商购买的便当若包装有塑料盒或薄膜,要避免高温微波,或另以瓷器或玻璃器皿盛装后再加热。

(3) 少用保鲜膜进行微波或蒸煮,也不要用以包装油性食物。

(4) 少让儿童在塑料巧拼地板上吃东西、玩耍、睡觉。

(5) 不给儿童未标示「不含塑化剂」的塑料玩具、奶嘴。

2. 少香味:减少使用含香料的化妆品、保养品、个人卫生用品等,例如香水与香味较强的口红、乳霜、指甲油、妊娠霜、洗发精、香皂、洗衣剂、厨房卫浴之清洁用品等。

3. 少吃不必要的保健食品或药品。

4. 少吃加工食品,例如:加工的果汁、果冻、零食,各种含人工馅料的蛋糕、点心、饼干等。

5. 少吃动物脂肪、油脂类、内脏。

5多

1. 多洗手,尤其是在吃东西前,洗掉手上所沾的塑化剂。

2. 多喝白开水,取代瓶装饮料、市售冷饮或含糖饮料。

3. 多吃天然新鲜蔬果(已知可以加速塑化剂排出)。

4. 多运动,例如健走、跑步,加速新陈代谢。

5. 喝母乳,避免使用安抚奶嘴。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參議院通過金融改革法案
歷經耗時協商,美國參議院終於在5月20日通過金融改革法案。其目的在於預防金融危機重演,避免華爾街金融機構因進行風險過大的交易而倒閉、…
八年級、90後 兩岸三地學生不再沉默!
今年暑假,氣溫格外炎熱,台北市爆出連續多日氣溫高達攝氏37、38度的紀錄。機車騎士在烈焰下等候紅燈苦不堪言,甚至喊出取消兩段式左轉的呼籲…
10天內迅速轉型 「布布童鞋」變身「布布蔬果園」
▲布布童鞋在北台灣設有10家實體門市,也是雙北最大童鞋專賣連鎖店。網路擷圖   ▲布布蔬果園官網頁面。網路擷圖  …
狂風吹斷的夏季
原本又熱又缺水的夏天,被「莫拉克」一陣狂風暴雨狂掃,一個難得豐饒多產的夏季瞬間變調。颱風登陸前一天,超級市場的菜架已經空盪,…
陸生來台後的心聲
「老師,我來台灣就是想要做中國民主化的研究!」一名來台讀碩士的陸生,滿腔熱血地向台灣指導教授談起論文題目,描繪自己對中國民主的夢想,…
老友伯的傳奇故事
我父親在老家有一個經歷頗為傳奇的朋友,這裡姑且稱他為老友伯吧。 大約是三十年前吧,老友伯還很年輕。初冬的時候,他步行去一個很偏遠的山區辦事…
衛星圖像揭中國經濟實際情況
「清零」防疫政策重創中國經濟。一份利用衛星圖像作為經濟活動指標的新研究顯示,北京當局嚴重誇大了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成長值。…
31歲庫爾茨勝選 奧地利捨左向右
年僅31歲的奧地利人民黨主席庫爾茨(Sebastian Kurz)10月15日在奧地利國民議會選舉中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