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s/watchinese.com/files/photos/12/012A4_057.jpg)
中餐馆和其他族裔餐馆渐成为流行趋势。
Getty Images
第12期
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性的经济阴霾并未给美国中餐馆业带来寒冬。调查显示,2007年初,全美有43,000多家中餐馆,比15年前增加了近1倍,其中仅纽约市就有近2,300家。
据《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引述《中餐通讯》(Chinese Restaurant News)的统计资料,至2007年1月为止,全国有43,000多家中餐馆,比2002年的36,000多家及1992年的30,000家增加不少。其中纽约中餐馆的发展最快,2007年初已达2,300家,10年前只有1,400家。
宾州大学教授泽林斯基早在1987年就预测,中餐馆和其他族裔餐馆将呈现大流行的趋势。他说,「这个趋势肯定还会继续。唯一的问题是中餐馆如何与其他族裔的餐馆竞争。目前来看他们立脚稳当。」
《纽约邮报》特别提到纽约的「鹿鸣春」中餐馆。13年前,「鹿鸣春」老板在法拉盛开了第一家供应小笼汤包的餐馆,现在已有3家分店。中国城分店的经理Raymond Wong说,「我老板没想到会那么成功。在这以前,还没有别的上海餐馆和小笼汤包。人们都想来尝新鲜。」
总部在加州的《中餐通讯》总编谢冰表示,对许多中国移民来说,开中餐馆是实现美国梦比较简单的方法。她认为中餐馆的大发展归功于此三个因素:中国移民增加、厨师创业及中国快餐的流行。
谢冰认为,三个因素之一的中国快餐属低档生意,发展吃力、但是简单且风险少。然而,低质量的中国快餐也损害了中餐的形象。这种快餐相当于美国的「垃圾食品」──高糖、高脂肪,低质量的肉。
「从另一方面来讲,至少是让人填饱了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