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2011国际十大新闻 - 5. 911事件十周年 反恐之路不停歇

2011国际十大新闻 - 5. 911事件十周年 反恐之路不停歇
纪念911事件十周年,代替原世贸中心双塔身影的巨大光束照亮纽约夜空。Getty Images
第104期
方清月

2011年正逢911事件十周年,美国举办了纪念活动。位于世贸遗址的国家911纪念暨博物馆正式揭幕,一年后,位于地下21公尺的911博物馆将开放;世贸中心原址正在重建名为自由塔的「世贸中心第一大楼」,预计将于2013年完工,成为高达541公尺、104层的全美最高摩天大楼之一。

911恐怖攻击 震惊全球

2001年9月11日,盖达组织恐怖分子劫持四架班机,二架撞进美国纽约世贸中心,第三架撞进五角大厦,第四架坠毁于宾州郊区,合计三千人多人罹难。这是继珍珠港事件后,外国势力第二次重创美国本土的袭击事件。这起911恐怖攻击事件不但震惊全球,也开启了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反恐战争。

奥萨玛.宾拉登(Osama Bin Laden)原已高居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十大通缉要犯榜单。911事件后,美国迅速掌握情资,当时的总统小布什(George W.Bush)宣布宾拉登为主嫌,一夕之间成为全世界头号恐怖分子。前美国总统布什和继任的欧巴马都将逮捕宾拉登列为首要国安任务。

经过将近十年的努力,欧巴马终于在2011年5月1日宣布,美国特种部队的军事行动已经击毙宾拉登。这不仅是期待已久的国安成就,也是欧巴马的重大胜利。

强硬反恐措施 代价巨大

911之后,美国高层认为,以和平手段处理全球冲突已不再是优先考虑,取而代之的是加强军事设施、重塑领导体系与直接追杀恐怖分子的强硬手段。相对于韩战与越战时发生大规模社会运动,美国社会也逐渐接受这种观点。

但是,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围剿塔利班分子与联军派兵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对外军事行动,也引起国内许多争议。除了耗费巨额军费外,总统和警察扩张权力,但司法监督却变少了,机场安检也越来越仔细,引起民怨。

世界各国也纷纷重新制订或修正反恐法,导致依相关罪名起诉的案件大增,甚至有数十个国家以反恐之名来压制异议人士。十年以来,66个国家总共有十一万九千多人被逮捕,三万五千多人遭定罪,实际人数应该更多。阿富汗及伊拉克战争也花掉美国数千亿美元,牺牲六千多名美军官兵,如今阿富汗内部依然冲突不断,美国正寻求与塔利班和谈的可能性。

宾拉登死讯传出前,欧巴马政府还被质疑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策略。白宫也怀疑宾拉登是否一直都躲在巴基斯坦境内,美国持续援助巴基斯坦的作法颇受质疑。

盖达受重创 美移焦亚洲

包括宾拉登在内,盖达四大首脑其中三人已经毙命,曾经显赫一时的盖达组织已被北约所领导的阿富汗战争以及强化的国际合作拖垮,严重受创。

但这不代表恐怖威胁不再。美国前反恐官员说,如果将威胁大小依序定为盖达中央领导层、盖达分支组织和个别激进分子,现在的顺序正好相反,个别暴力好战分子已经激增,他们大多不受情治机构与警方监控,却能不断制造混乱。

从阿富汗撤军和结束伊拉克战争是欧巴马当年竞选总统时的承诺。在联邦财政赤字和民众厌战心理下,美国自7月开始分批撤离驻阿富汗部队,预计至2014年全数撤出;12月已宣告完成自伊拉克撤军,正式结束伊拉克战争。

有分析认为,美国撤回军队后,下一步可能就要把焦点从中东和南亚转移到东亚,把目标从反恐移至新兴国家。最主要的假想敌当属仍奉行共产主义的中国。此外,北韩领导人金正日在12月猝死,导致朝鲜半岛的局势紧张,美国除了关注其政权接班外,更重要的是关注北韩是否掌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被称为「国际警察」的美国势必花费更大心力来维护朝鲜半岛、东亚区域的稳定。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英語小補帖
  深按語言個中三昧之人,往往可將這平凡的溝通工具使得文如織錦,舌粲蓮花,閱聽者如醍醐灌頂,不亦快哉。語言教材如果注入幽默的元素,…
2013年8月中國大事
薄熙來受審 當庭翻供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8月22日在濟南中級人民法院出庭受審,罪名包括貪污、受賄、濫用職權。…
跟著陳聖元腳步 看見新奇的芬蘭
電影《練習曲》裡,主角背著吉他和背包單車環島,看見前所未見的美麗風景與生活態度。隨著《練習曲》的鏡頭,觀眾可以看見主角的決心與勇氣,其中,…
中國公民記者佐拉在台灣
佐拉(Zola),本名周曙光,1981年生,是中國首批公民記者。2011年娶台灣妻子後移民花蓮多年,2018年取得台灣公民身分。…
菲律賓新總統:招降納叛 恢復死刑
菲律賓第16任總統當選人杜特蒂(Rodrigo Duterte),5月16日宣布上任後的第一波新政,包括推動恢復死刑、全力打擊阿布沙伊夫(…
拒絕國際救援隊入川 另有蹊蹺?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地震引全球關注,傷亡人數不斷攀升,眾多災民仍在瓦礫深處,命懸一線。已經進入汶川震央的空降兵和武警部隊,…
伊斯蘭的怒火與出路
索馬利亞出生、幾年前加入美籍的阿里(Hirsi Ali),是敢於尖銳批判伊斯蘭的幾位最勇敢的女性之一。她曾在美國「…
別搞錯了!打罵孩子不是教育!
前幾天晚上,先生帶著兒子去刷牙,才一會兒功夫就聽到先生的怒罵聲,接著聽到兒子大哭的聲音。先生怒氣沖沖地從浴室出來對我說:「寶寶太離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