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2011国际十大新闻 - 7. 南苏丹独立 中国觊觎石油利益

2011国际十大新闻 - 7. 南苏丹独立 中国觊觎石油利益
南苏丹总统萨尔瓦.基尔(Salva Kiir Mayardit)高举新宪法,宣示南苏丹独立。Getty Images
第104期
方清月

2011年7月9日0时,南苏丹(Republic of South Sudan)独立,诞生为崭新的国家,成为第193个被联合国承认的国家、非洲第54个国家。独立之前,南苏丹与北部的苏丹经过数十年的武装冲突,150万人在冲突中丧生,而后在和平协议下,南苏丹在2011年1月举行独立公投,99%支持独立。

南苏丹为了独立建国付出惨痛代价。苏丹自1956年脱离英国独立以来,南北冲突不断,1983年更爆发内战,西部达佛(Darfur)地区尤其严重,导致200万人死亡、400万人被迫逃难、无数家庭被拆散。直到2005年全面和平协议才结束长达22年的内战。

世界各国及苏丹都承认南苏丹独立,与苏丹的边界将根据1956年苏丹从英国和埃及获得独立时存在的南北界线划分。有争议的阿卜耶伊(Abyei)地区留在北部。

建国初期 亟需外援

关心达佛种族屠杀问题的人都乐于见到南苏丹的独立。虽然南苏丹人因为终于达成独立而狂欢热舞,但未来其实充满不确定性。

新生的南苏丹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基础建设薄弱,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有七分之一的儿童在5岁之前夭折,儿童死亡率、产妇死亡率和文盲率居世界之首。

南苏丹独立后,面临的问题包括边界数以万计希望在独立前回到南方的难民,他们无家可归,也没有支持,只能在树下搭个篷子充当房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人道组织不断投注资源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南苏丹可望于2012年初成为国际货币基金(IMF)的新成员,获得技术支持和培训。

苏丹内战结束后,美国拨款补助苏丹的卫生和教育,提振当地农业、兴建道路及发展水电系统。美国国际发展署资助化解冲突的计划,如鼓励南苏丹人民就业。南苏丹独立后,美国可望以每年2.5~3亿美元的发展资金持续支持苏丹。

部族冲突待解决

另一个问题是活跃于乌干达边界的叛军「圣主反抗军」经常入侵南苏丹村庄,杀害成人,绑架小孩培养他们加入军队或成为奴隶。虽然南苏丹的年轻人组成防卫队保卫家园,但效果有限。苏丹南部的部族冲突和战争导致近六百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暴力冲突至少造成三千人死亡。

除了联合国七千人的维和部队继续留在南苏丹外,日本政府11月也决定派遣陆上自卫队到南苏丹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日本官方表示,南苏丹的安定攸关非洲的安定,这次派遣自卫队意义极大,日本一定要在国际社会做出负责任的贡献。

中共黑手 争夺石油资源

南苏丹的石油产量占分裂前原苏丹石油出口总量的85%,丰富的石油资源引来多方觊觎。造成达佛冲突的原因,可以回溯近百年来沿着尼罗河岸的国家以及包括达佛在内的周边地区长期的不平等压迫,最后在政客、投机分子以及天灾的多重因素下,于21世纪恶化成疯狂的内战。内战期间,将近40万人死于非命,超过250万难民流离失所,一千二百多个村落被战火摧毁。加剧这些问题的幕后黑手,却非中共莫属。

中共为了控制石油来源与利益,长期以金钱与武器支持苏丹,在国际间阻挠大国介入达佛冲突,反对制裁苏丹政府,反对成立联合国维和部队介入,在安理会表决对苏丹制裁时多次投出弃权票。苏丹总统巴席尔(Omar Hasan Ahmad al-Bashir)因为达佛的屠杀而被国际刑事法庭通缉后,中共还在6月以国宾之礼接待他。

中共在中国内部实施一党专政,对于发生在北非的茉莉花革命戒慎恐惧,但是却一反常态支持南苏丹独立。这并非中共突然赞同民主自由,而是南苏丹符合中共在该区域的石油利益。在各界争逐石油利益的同时,南苏丹的国家前途依然面临严峻考验。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英語小補帖
  深按語言個中三昧之人,往往可將這平凡的溝通工具使得文如織錦,舌粲蓮花,閱聽者如醍醐灌頂,不亦快哉。語言教材如果注入幽默的元素,…
2013年8月中國大事
薄熙來受審 當庭翻供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8月22日在濟南中級人民法院出庭受審,罪名包括貪污、受賄、濫用職權。…
跟著陳聖元腳步 看見新奇的芬蘭
電影《練習曲》裡,主角背著吉他和背包單車環島,看見前所未見的美麗風景與生活態度。隨著《練習曲》的鏡頭,觀眾可以看見主角的決心與勇氣,其中,…
中國公民記者佐拉在台灣
佐拉(Zola),本名周曙光,1981年生,是中國首批公民記者。2011年娶台灣妻子後移民花蓮多年,2018年取得台灣公民身分。…
菲律賓新總統:招降納叛 恢復死刑
菲律賓第16任總統當選人杜特蒂(Rodrigo Duterte),5月16日宣布上任後的第一波新政,包括推動恢復死刑、全力打擊阿布沙伊夫(…
拒絕國際救援隊入川 另有蹊蹺?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地震引全球關注,傷亡人數不斷攀升,眾多災民仍在瓦礫深處,命懸一線。已經進入汶川震央的空降兵和武警部隊,…
伊斯蘭的怒火與出路
索馬利亞出生、幾年前加入美籍的阿里(Hirsi Ali),是敢於尖銳批判伊斯蘭的幾位最勇敢的女性之一。她曾在美國「…
別搞錯了!打罵孩子不是教育!
前幾天晚上,先生帶著兒子去刷牙,才一會兒功夫就聽到先生的怒罵聲,接著聽到兒子大哭的聲音。先生怒氣沖沖地從浴室出來對我說:「寶寶太離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