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我没有加入荒野保护协会的话,现在去大自然旅游,也会跟很多人一样,不是好好欣赏大自然,而是拿出麻将来打!」荒野保护协会现任理事长赖荣孝谈起「环保经」时,先调侃了自己一番。
荒野保护协会第六任理事长赖荣孝,原本是新北市五股国中的数学老师,也是一位环保教育健将。从开始投入环保教育到退休前的十五年间,五股国中被教育部授予「绿色学校」挂牌,第一功臣就是赖荣孝。他曾获环保署选拔颁给的「环保有功」荣誉,还成功抢救了「五股湿地」,并与新北市政府努力促成「永续环境教育中心」,成为地方环境教育的典范。
身为一位数学老师,赖荣孝为何会义无反顾地投入看似不相关的环保教育?
加入荒野保护协会
深入了解自然环境
赖荣孝是嘉义人,大学毕业后即到五股国中教书,数十年来带领升学班,是五股国中的红牌教师。他用密集考试的方式,训练出许多得高分的学生。高升学率让家长趋之若鹜,挤破头把孩子送到他的班上。
繁忙的他,心中却一直向往着大自然。「人类来自于大自然,基因中深植大自然的因素,所以现代人虽然生活在工商社会中,空闲时还是会想回到风景区散心。」赖荣孝淡然地诉说他的观察:「但由于我们的教育中从未有课程教导学生们如何欣赏、了解大自然,所以即便人们有对大自然的向往,真正去到大自然时却只能做肤浅的游憩,无法真正享受、认识自然。」
谈到此,赖荣孝笑说他自己也不例外。以前时常带着家里的狗到观音山、阳明山爬山,也爱看花花草草,并喜爱摄影,但能叫出名字的动植物却没多少。
直到1995年,作家兼自然摄影家徐仁修和牙医师李伟文筹办荒野保护协会,赖荣孝成为第一批会员后,才真正开始深入了解自然环境,惊叹生物的多样与美丽。
许多环保团体走的是抗议路线,但荒野保护协会着重的是环境教育,此理念与赖荣孝十分契合,因为他认为唯有藉助教育才能将环保理念扎根。荒野保护协会以栖地保育为目标,而不是保育某种特定生物,这也引起赖荣孝的共鸣──保护栖地后,多种生物就能自由自在地在栖地上生存,较能起到永续保育的作用。
加入荒野保护协会后,赖荣孝眼界大开,认识了多种鸟类。他本来以为位于山坡地的五股国中内可以看到的鸟类只有白头翁、麻雀、绿雀而已,真正了解后惊讶地发现,五股国中校园中可以看到的鸟类就有二十来种。
「当我打开自然的眼睛后,才发现原来我们学校拥有这么多宝藏!」赖荣孝忍不住和荒野保护协会创办人之一的李伟文分享他的喜悦。
从一块荒地
推动五股国中成为自然教室
一次,学校盖了新大楼,施工后附近多出了一块篮球场般大小的土地,闲置在一旁后渐渐成为植物、鸟兽聚集的「荒地」。
开了「自然之眼」的赖荣孝很快注意到,这块「杂草丛生」的荒地里聚集了许多有趣的生物,包括台北树蛙、大观鸠等保育类动物。
然而,校方另有计划,打算把这块荒地铲平、铺上水泥后再利用。一般人大概都会认同,荒地铺成水泥地后看起来较干净,不会杂草丛生,是一桩好事。赖荣孝却不这么想,他的角度和一般人不同:「这小荒地上哪一棵草叫杂草?每一棵草我都可以告诉你叫甚么名、甚么季节开花、哪些蝴蝶会飞过来。」
为了保住这块栖地,赖荣孝撰写了一本厚厚的观察报告,附上荒地上生物的照片,并发动二、三十位教师联署签名呈给校长,还举办小荒地生态纪录分享活动等,企图扭转「荒地」的命运。
虽然他很努力地想说服校方,但终究还是失败了,小荒地最后变成了一座篮球场。赖荣孝不气馁,反而投注更多的热情推广环境教育。「虽然失败了,但是因为这个过程,我觉得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所以花更多时间在这上面。」
后来,赖荣孝说服了之后的两任校长,让他们把学校的环境规划交给自己处理。例如五股国中校门口附近的生态池,本来是个锦鲤池,周围都是外来的园艺树种。在赖荣孝的努力下,锦鲤池转变成生态教育池,里面长满了台湾原生植物,包括石龙尾、大萍、青萍、槐叶苹、布袋莲,还有濒危的台湾萍蓬草。生态池的水草间穿梭着斑斗鱼、大肚鱼,成了学生观察自然的好地方。
九二一地震后,五股国中的水泥护墙破裂,重新补强后留下三块小空地,校方原本想栽种园艺植物。赖荣孝则和学生努力采集附近的植物栽种,并搜集洗手台废水、雨水浇灌,空地终于成了「生物多样性教学园区」。后来园区里汇集了一百多种植物,包括月桃、九节木、大青、金露花,夏天还可看到桦斑蝶、无尾凤蝶、柑橘凤蝶、螳螂、竹节虫等,其中很多生物都是「不请自来」的。
带学生户外上课
教导尊重生命与自然
随着对环境保护教育的投入,赖荣孝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赖荣孝不但开始带学生到户外上课,还会教学生用自然观察的方式做数学题目。李伟文笑他说:「你越来越不像数学老师了!」
「不再填鸭考试、不在放学后开第九堂课、不鼓励买参考书。」说到此,赖荣孝脸上散发着热情:「在荒野保护协会学到的东西,让我眼界大开,也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念。」他体认到教育不应该只是看重成绩而已,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在一辈子当中,有比成绩更重要的,「比如说,怎么去关怀别人?学习关怀别人可以从观察生物开始!怎么去丰富你的生命?可以从观察自然开始啊!」
在他全新的教导下,学生的成绩不但没有退步,还学习到对生命、自然的尊重。学生常跑来问他新发现的植物、生物。他笑说:「当你学会做自然观察后,就不会除了上课以外,假日在家,爸妈在打牌,孩子打电动、看电视。你有其他事可以去做。」
认养五股湿地
做栖地保育、覆育、教育
赖荣孝的另一项创举就是抢救五股湿地。
邻近五股国中的五股湿地,是大台北的边缘低地,后来因为海水倒灌,成了沼泽区。七十年代,政府为了解决水患和发展工业,建了二重疏洪道,还倒了大量废土填入一大块湿地,加上堤防外工业区的废水排入,五股湿地这片沼泽宣告死亡,黑面琵鹭、老鹰都不来了。
生活在五股二十几年的赖荣孝,看着脏乱、恶臭的湿地痛心不已。1999年他写了〈五股沼泽的挽歌〉一文,获得环保界的热烈反响。他和许多环保界的朋友开始着手评估重新规划成「湿地生态园区」的可能性。
2002年夏天,赖荣孝和友人向五股救难会借了橡皮艇,进行水路调查。结果沿途发现了许多招潮蟹洞;岸边则有茂盛的单花蟛蜞菊、苦林盘和牵牛花,以及许多净化水质的植物如芦苇等;空中还有白头翁在水笔仔丛中穿梭,绿绣眼、夜鹭、乌秋等鸟类栖息在相思树上……丰富的生态在在证明湿地仍有一线生机,令他们振奋不已。
于是,他们结合地方文史和生态工作室、猛禽研究会和荒野保护协会等,一起组成工作组,和台北县政府展开对话。
经过一番努力,县政府终于同意将疏洪区四百多公顷的土地,画出97公顷来重新规划。除了恢复五股湿地外,还以生态工法打造板桥新海桥下的低滩地,政府更采取栖地补偿的大胆尝试,立即停下发包的工程,等待栖地营造完成后再施工。
2004年,「五股湿地」成了荒野保护协会向政府认养的第一个湿地。从2002年到2006年间,赖荣孝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五股湿地中,他欢喜地说:「在五股湿地,我一边做教育,带学生们去那边上课,也做很多栖地保育、覆育、教育的事情!」
「这过程我也学习了很多!」赖荣孝腼腆的表情充满谦虚与喜悦。
建立永续环境教育中心 发展湿地、山林、海洋教育
2006年,周锡伟就任台北县长,水利专家李鸿源任副县长。李鸿源大力支持当时正好在推行的人工湿地保育计划,认为人工湿地不只有净化水质的功能,还有教育、观光、休闲等多种其他功能,于是召集成立跨局处的工作小组推广永续环境保育。
这项人工湿地保育计划,台北县教育局也在工作小组内。但是,谁懂环境教育?赖荣孝笑说:「人在做,天在看。」他和一群长期在当地关注环境保育的教师们引起教育局的注意,找他们写教育计划,赖荣孝因此也被借调到该小组。
有鉴于官方做事往往一头热,赖荣孝希望这不只是个几年就完事的计划。于是向李鸿源要求建立一个教育基地,也就是现在位于八里的「新北市永续环境教育中心」,负责全新北市三百多所中小学的环境教育推广,并以这个基地为基础,从湿地教育拓展出山林教育、海洋教育、低碳教育等。赖荣孝欣慰地说:「这是新北市环境教育的创举,也是个典范,是别的县市学习的对象!」
当然,其间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永续环境教育中心」原本是临时编调的小组,并不是政府正式的职能单位,2009年县长换人后,差点被裁撤掉。还好在各方努力下,台北县改制后的新北市通过了永续环境教育设置办法,并在去年由市长朱立伦批准,「新北市永续环境教育中心」就此成为正式的政府机关,编制有十几个老师在运作。赖荣孝说:「这在我们环保界看,是很了不起的事!其他县市负责环境教育的人都很少,只有一、二个老师在兼着负责而已。」
从五股国中的环境教育、五股湿地的保育,到整个新北市的永续环境教育,赖荣孝一路走来始终如一,推广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回顾过往,赖荣孝脸上洋溢着笑容,他谦虚地说:「我只是觉得好像应该要这么做,然后试着去做,也真的做出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