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大陸

中港骂战 矛头指向谁?

中港骂战 矛头指向谁?
大陆旅客赴港旅游纠纷不断。图为正在香港景点拍照的大陆旅客。Getty Images
第107期
李佳鸿

近日「中港骂战」不断升级,事件起因是一段中国旅客在香港地铁中吃面,遭港人严词纠正,双方互骂的影片在网络流传,引起两地民众关注。接着,北大教授孔庆东响应这个事件,他在节目中公然呛声「香港人是狗」、「贱」等激烈言辞,引爆港人怒气,民众还到香港中联办前抗议。2月1日,一则反对中国大陆孕妇赴港生产的全版报纸广告暗指大陆民众是蝗虫,再度引发「中港大战」。事件的最新发展是,2月4日,一位深圳妇人大闹香港入境海关的影片在网上流传,港人怒气再被点燃。

无独有偶,台湾目前也出现一些对大陆游客行为不满的意见,在网上快速传播。一位高雄夜市的摊商以招牌表示「老板怒了」,要求大陆游客「别看了、问了、点了之后又不买了!」目前在社群网站上已有约四千人按「赞」。

走出贫穷必然脱序?

针对中国大陆民众海外旅游的种种脱序行为,有所谓的「素质论」,认为这是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素质低造成的;另有一种说法认为,缺乏文化素养是中国人走出贫困后的一种必然行为,再给中国多几年的时间吧,多几年就会自然变好了。

走出贫困就会导致失序吗?台湾或许是一个好的对照。1987年台湾解严后,出国观光要先申请的制度废除,出国旅游的人数成倍增加,但从来没有听说过台湾人在海外有严重的集体脱序行为。几十年前的台湾社会也很贫困,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真诚、热情、好礼,今天的台湾还比不上呢。

真正让中国大陆人们脱序的原因,其实非关素质或是金钱。

在大陆以外成长的华人,往往不理解中国人心里最深沉的痛。1949年中共建政以来,为了「改造」中国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三反、五反、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等,遍及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约八千万善良百姓在历次运动中被划分成「阶级敌人」,斗争致死。

肉体、经济、文化上的消灭还不够,最残酷的要属精神上的消灭──生而为人的各种美好与希望,通通被彻底铲除。

「如果这是天堂,地狱又是甚么样子呢?」

文化大革命时,鼓励至亲好友间互相斗争,于是父母子女、夫妻挚友间彼此出卖的情况层出不穷。真情温馨的人间家园变成了炼狱般的修罗场。

中国著名女作家张戎曾在书中描述,「父母当了『阶级敌人』,儿女被要求划清界线,有不少人确实这样做了。刘少奇的一个女儿写了大字报揭发她父亲。我认识的人中,有人改了姓,以示与父亲脱离关系;有人从来不去看望被关的双亲;还有人甚至在大会上批斗自己的父母。」

在这种环境下,张戎认为当时的环境「把许多人变成了魔鬼」,她还对人做了分类:还有人性的人、没有人性的人。她对偶像毛泽东的信仰也产生了怀疑:「如果这是天堂,地狱又是甚么样子呢?」

于是,历经这些政治运动的中国人变了。一部分人丧失思考能力,变成了「反传统、无神论」的信徒,凡事多半不问是非,只愿意「和党保持一致」,因为这样最「安全」;另一部分自主意识尚存的人们,则专注在自扫门前雪,认真工作赚钱,对国家社会的公共事务不关心,也不敢关心。

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是建立在人人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但在现今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防备、竞争、欺凌。最缺乏的,就是信任。

例如,「拥抱陌生人」的活动在中国很难办。在北京、西安、长沙等大城市街头,如果高举「拥抱陌生人」牌子,大部分路人只会赶快躲避,还有警察把「拥抱陌生人」的民众拉到一边问话。一个节目曾在北京、东北等大城市的车站进行实验,主持人要帮忙陌生人拿笨重的行李,但人来人往的乘客多半态度不佳、一口回绝,还有女乘客一脸狐疑,认为这人是不是要抢行李!

友善、互相帮助等美德在中国大陆越来越稀少。2011年8月,江苏一位大巴士司机殷红彬,发现有老年人倒在路边。他停车下来搀扶,可是老年人非但没有感激他,而且竟然指责他就是「肇事者」。可悲的是,这不是「个案」,类似的事件还有南京的彭宇、天津的许云鹤等人,更离谱的,他们竟然都被法院判决赔款!

在中国社会,既不「红」也不「专」,随时都面临被欺辱的危机。于是人们只好用冷漠来武装自己;甚至变成欺凌者,把粗鲁、失控的行为当作模范,认为占别人便宜的霸道作风才是「强者」、「有办法」。

据2011年的盖洛普健康调查,大多数中国人过得并不幸福。在中国感觉生活「蒸蒸日上」者只有12%,「勉强糊口」者占71%,「非常痛苦」者占17%。感到「非常痛苦」的比例甚至超过苏丹、巴勒斯坦和伊拉克。

生在中国的痛苦,原因不是新富社会的过渡期,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六十年「反传统」与「无神论」的统治消灭了独立思考与良知。

中国人啊!站在魔鬼党性与人性良知的交叉路口前,你选择哪条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2014年11月──數字看台灣
中韓簽FTA 經濟部稱對台衝擊達6500億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韓國總統朴槿惠11月1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領導人會談後,…
現代職場女性表率 林鑾鳳的蛻變路
初次認識林鑾鳳,是在扶輪社一場大型活動中,當時她以國際扶輪3480地區總監身分出席,在活動開始時與各地區總監登上舞台進行大合照。…
疫情衝擊 歐美紛立法「防中」
武漢肺炎疫情下,歐美與中國的關係正發生著微妙轉變。 歐盟最首要政治聯盟領導人,歐洲人民黨(European People's Party…
日本提供租借服務 高級家電可試用
大家是否有想要買高級家電,但又猶豫不決的經驗呢?即使家電的功能再好,總會有適不適用的問題,一般人都不希望買了之後又後悔。…
倒跑達人的叮嚀
倒跑除了帶來身體的正面收穫外,最大的成效是,讓人更自信。他說,沒自信的人對眼前看到的東西沒把握,但如果對看不到的境界都能勇往直前,…
年近60 無資源可用,但想工作一輩子?
問:戴顧問您好,您關於「TPD」(Thinking Process Dynamics)的每篇文章,我大概全部讀過。對於一個明年即將60歲的…
中國爆發手足口病 隱瞞怪圈重演
高度傳染的手足口病疫情在中國提前爆發。媒體相繼報導多個省、市的手足口病疫情後,中國衛生部受迫於壓力下,…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人 有特色?
在地球村裡,中國人算是人口較多的族群,中國人在村民眼中是甚麼印象?網路上有人討論美國人怎樣看中國和中國人,不妨看看是否如此。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