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营收达40亿的台湾国民服饰品牌lativ,今年2月2日在官网上发出一篇声明,向消费者宣布将在网站上移除产品的「产地标注」。未料引发网络上一片挞伐声浪!
年营收达40亿的lativ,成立至今5年,透过网络电子商务销售品牌成衣,走类似日本平价国民服饰UNIQLO的经营路线,但不经营实体店面。从2007年营收1,000万、2008年营收1亿、2009年营收3.9亿、2010年营收15亿,到2011年营收达到40亿,lativ5年达到400倍的成长!
透过压低成本、降低售价,加上「请大家给台湾产业一个机会」的号召,lativ更在今年黄历年前传出员工最高可领到40个月的年终奖金的消息,令人羡慕。
但才刚过完新年,一篇〈移除产地标注〉的声明却沉重地向消费者宣告:「成衣业在台湾的产能相当吃紧,最主要的原因是台湾成衣生产在线极度缺乏劳工投入……从2010年开始,lativ不得不将台湾厂商无法负荷的订单,逐步转往越南、印度尼西亚、大陆等地,但有些原料则仍是从台湾生产,如何标示服饰产地对我们来说,一直有担心误导消费者的隐忧……最终,我们决定移除商品页面上的产地标注,但服饰上的吊牌仍按照台湾法令,具备明确的标示说明。」
其中一句话,更是引爆消费者的极端不满:「若您非『台湾制造』不买,我们诚恳地建议,请您确认后再下单,因为台湾已经没有这样的生产环境。」
虽然lativ强调它的质量、用心,以及配合工厂的水平,但靠电子商务经营的lativ,却敌不过在网络上如潮水般涌来「lativ背叛MIT、利用完就丢」的批评声浪。最终,lativ于2月13日表示「从善如流、恢复标示」,并公开它在台湾的生产数据,指出lativ在台湾配合的工厂,产能都已全满。
事实上,台湾的平价网络服饰业者至少也有十家以上,完全坚持MIT的厂商也不多。这次掀起大风暴的主因是lativ过去曾经强调「坚持MIT」,如今却弃守,对消费者而言彷佛是一种背叛。
除此之外,这次风暴背后一场「台湾制造,何去何从」的思辩,更是值得探讨的议题。位于新北市树林的裕维制衣厂,年产量约一、二百万件,目前有帮许多世界知名运动品牌代工,这两个月开始也接到lativ的订单。创办人盛香娥投入成衣业三十多年,她与她身为二代经营者的女儿王雅苹都认为,lativ所言「台湾成衣生产在线极度缺乏劳工投入」的现象的确存在。
裕维共有三家工厂,每家工厂前面的「征人告示牌」自开业以来就一直挂着,从来没拿下来过,其中一家甚至已经挂了30年。王雅苹指出:「这一行已经算是黄昏产业,我们这边平均年龄四、五十岁以上,找员工很难,很多人都呈现半退休状态。年轻人不会愿意做这个工作,很累,整天坐到晚。我个人估计台湾成衣厂五年内会消失!」
当然,成衣代工的单价被大陆、越南代工厂挤压得越来越低也是主因。王雅苹说:「一件T-shirt,以前至少还有二十元,现在十几块钱叫你做,扣掉管销、厂房,几乎所剩无几。」盛香娥语气中透露着无奈:「有时候我跟我先生连薪水都没有,发给员工薪水后就已经没了。但其实这样也很满足了,至少没有欠钱。」
因着lativ掀起的波澜,本期封面故事透过采访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两岸经贸专家、企管学者,以及三间台湾本土服饰业者的多元角度,为读者深入剖析──「台湾制造」的未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