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以前,全球经济可说是分成三个世界。先进国家和亚洲四小龙是美国领导下的西方世界或自由世界,彼此之间有密切的往来,形成一个「自由经济市场」。共产国家因为和自由世界对立,自成一个采取中央计划经济的「共产世界」。其他许多开发中国家不太愿意和自由世界及共产世界合作,经济上倾向于追求自立或闭关自守,称为「第三世界国家」。
全球经济型态分成三个世界
这三个世界在经济上往来不多,相互影响和了解也少。共产国家采取平均主义,其国内的所得分配当然平均,但却偏低。第三世界国家普遍贫穷,通常只有少数巨富。而自由世界各国所得分配虽较不平均,但似仍在可接受范围。因此全球所得的分配虽不平均,各国内部的分配并未引起太大的争论。但在1980年代之后,各国内部的所得分配开始恶化,因此,「全球化」常被认为是造成所得分配恶化的原因,并且受到很大的批评。
「全球化」通常是指近二十多年来,各国产品、资金、人员、企业以及信息往来更方便的现象。而其中最大的变化,其实是共产集团崩溃而开始加入全球经济合作,其他开发中国家也学习四小龙的出口扩张政策而积极加入国际市场。这种转变,使原本分成三块的世界渐变成像一个市场。而在彼此经贸交流增加的情况下,大家都要找较便宜的东西买,也要找报酬较高的事情做,全球的所得分配乃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
「全球化」之下的全球经济变化
原先在有钱国家中,由于有钱人较多,有些低技术或较不舒服的工作比较少人愿意做,为了吸引够多人做这些工作,其薪水只好提到较高的水平。结果在这些有钱国家里,技术或条件较低的人也一样可得到颇高的所得。但在全球化之后,这些工作渐被厂商移到开发中国家去降低成本,因此,高所得国家中有些人的所得就下降,甚至失业,而使高所得国家的所得分配恶化。我国近二十年也因产业大量外移以降低成本,而造成劳工失业及所得分配恶化的问题。
相对地,在低所得国家中,原先即使是有能力的人也没有多少机会发挥,因此收入也常不太高。但在全球化之后,可以得到机会与高所得国家合作,或把产品卖给高所得国家的消费者,只要他们要求的报酬低于高所得国家做同样工作的劳工,他们就可能得到工作机会,并得到比原来高的所得。于是在开发中国家里,开始有不少人的所得向高所得国家看齐,但却还有很多人没得到机会,以致所得未能快速增加。因此开发中国家也出现所得分配恶化的问题。今天的中国大陆,就呈现这样的景况。
全球化对「全球」和「个别国家」的影响不可混为一谈
尽管由个别国家来看,各国都出现所得分配恶化的现象,但由全球来看,却不见得如此。因为上述现象是降低高所得国家一部份人的所得,而提高低所得国家另一些人的所得,因此低所得国家的所得整体而言是相对提高了,全世界极贫穷的人数比例也似乎减少了。所以国际上许多人主张「全球化使所得分配恶化」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不过世界经济虽然号称全球化,全球毕竟仍不是单一经济。绝大部份人,特别是穷人,只是生活在他们的国家。所得在国内相对降低,使他们买不起更多东西,也使他们失去更多机会,甚至尊严。因此所得分配比较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一国之内做比较。而各国内部所得分配确实恶化,穷人确实因而觉得受害。因此,即使全球化让全球所得分配改善,大家仍不可忽视各国内部所得分配恶化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