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次削减存款准备金率后仅仅20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6月8日分别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5个基点:存款利率由3.50%下调到3.25%,贷款利率由6.56%下调到6.31%。这是人民银行自2008年12月以来,第一次运用降低利率来调控中国总体经济。
此外,人民银行还放宽了存款和贷款的利率区间。首次允许银行在存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同时在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可提供20%的折扣(在此之前最大的允许折扣为10%)。也就是说,金融机构支付的存款利息最高可达3.575%,而贷款利率最低为5.048%,净息差还不到1.5个百分点,比调整前的3个百分点下降了一半。
降息让利之背景
近期的中国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已显著放缓。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成长8.1%,是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点,且比2010年的10.4%和2011年的9.2%低得多。4月分的所有经济指标都比去年同期低很多。投资和出口──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高成长的驱动引擎,成长率皆大幅衰退。4月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与去年同期相比)成长率,由2011年的37.2%降为2012年的19.3%,几成一半;出口额则由29.9%大幅降为4.9%。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去年4月的同比成长为15.2%,今年同期却出现了-0.70%的负成长。
此外,汇丰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则从4月分的49.3下降至5月的48.4。此指数表明中国制造业也在萎缩。这是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第七个月的持续下降。同时,4月分银行的新增贷款比上个月下降了32.5%。这也表明信贷、融资市场正在萎缩。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推出削减利率的新政策,藉此推动中国的信贷、融资市场。
金融改革之新招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放宽贷款和存款利率幅度,这一变化将加速在中国银行之间的竞争和挤压利息差。这项政策的转变,可视为在银行改革、打破银行垄断的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在制定利率方面,银行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顾客以及项目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实行差别利率。同时银行也可以通过支付更高的利息吸收更多的存款。
实际上,通过允许银行提供20%的贷款利率折扣,等于允许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最低可达5.05%。也就是说,相比之前利率最低线5.90%,贷款利率可下降85个基点,而不是25个基点。实质上利率的削减幅度是表面公布的25个基点的3倍还多!
显然,中国的银行界由利差产生的利润会大幅下降。根据银监会网站统计,中国银行业收入的80%来源于利息。这样一来,正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6月8日利率下调的当天中国的银行股票就大幅下跌。在香港股市上,工行股大跌4.91%,跌至4.26港元,到达自去年11月30日以来的最低点,而当日恒生指数仅下跌0.9%。同样,中国建设银行的股票也下跌了4%,以港币5.28元收盘。
谁将受益?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降息并且放宽贷款和存款利率幅度的政策,是意图通过削减利率来降低投资者和借款人的资金成本。
实施此政策,将会使谁受益?答案是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因为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是中国的银行的主要客户,并且长期以来被视为低风险的客户。降息的确会减轻那些高负债的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和政府机构的利息负担。但是,这对中国的整体经济不会有多大的帮助,对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更起不到作用。
在中国大陆,劳动力的80%左右是由小型和中小型企业聘用的。这些企业需要资本,却被关在贷款市场和资本市场之外。他们往往不得不通过黑市筹借资金,支付利率高达30%甚至50%,远远高于官方利率。因此,官方银行降低利率对于这些企业影响并不大。对他们进一步开放信贷市场,在有效的时间里能得到更多的贷款才有实质的意义。多年来银行信贷一边倒地偏向国企、政府附属公司及其机构,阻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如果不改变这种做法,中国的信贷市场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善,也不会转变目前中国经济的困境。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愈演愈烈,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中国政府采取的一些措施,包括行政措施、提高利率和银行准备金率等,并不能有效改善其整体趋势。然而,目前政府采取降息来放松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攀升。而且如果降低利率导致更多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泡沫可能会更加膨胀。那么,降息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中国不平衡的经济结构将进一步恶化。很显然,削减利率的举措表明中国政府更担心经济的硬着陆,远胜于房地产泡沫。